調查背景
他們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被留在了家鄉的土地上。他們被稱之為——留守兒童。統計表明,我國有近1.5億農民在外務工,15歲以下的留守兒童約有1000萬人。
這些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受到了哪些影響?昨天,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留守兒童”課題組對陜西、寧夏、河北和北京10個村子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成果——《關注留守兒童》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一位留守兒童一放下書包,就開始幫家里干農活。葉敬忠/攝
[留守兒童·生活]
媽媽脾氣越來越壞
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八成的留守兒童父親外出打工,自己由媽媽獨自照顧。延慶縣珍珠泉鄉八畝地村的留守兒童東東說,“以前爸爸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一起干活。爸爸還經常和我玩。現在爸爸走了,我覺得媽媽的脾氣越來越壞。她要干很多的活,每天累得都顧不上和我說話。”而父母都出去打工的孩子們,只能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被寄養在親戚鄰居家里。上了歲數的爺爺、奶奶往往不但要替年輕人種地,還要負擔沉重的家務。一個留守孩子的奶奶負擔太多的活沒工夫給孩子做飯,一家人天天吃面疙瘩,整整吃了三個月。為了幫助家庭,幾乎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承擔了家務。一多半的留守孩子“經常”或“有時候”干農活,他們表示:“父親在家的時候從不干農活。”
[留守兒童·溝通]
不知父母打的啥工
“我從來不知道我爸爸在外面做些什么,我小的時候一問他他就著急,還罵我,嚇得我再也不敢問了。可是,他越不告訴我,我越是擔心爸爸的安全。”延慶縣珍珠泉鄉八畝地村一位留守孩子對記者說。調查顯示,有四成留守兒童不知道外出的父母出去干些什么工作。該調查組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葉敬忠教授認為,這說明目前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較少,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父母在外的情況了解得較少。家長不告訴孩子工作情況,一方面因為他們的工作經常變動,而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干的工作不體面或者有危險,他們不想讓孩子過多地擔心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夠保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留守兒童·聯絡]
一年到頭沒有聯系
[留守兒童·心事]
九成孩子不露心聲
對話專家
留守兒童問題
不只是農村的事
記者:北京的留守兒童有什么特點?
葉敬忠:北京的留守兒童應該算是條件比較好的了,因為他們的父母通常會到北京城里打工,離家近。但從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況來看,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孩子有共性。他們一樣想爸爸媽媽,一樣會感到孤單。記者:您對這些孩子有什么建議?
葉敬忠:學校要對這些孩子多關心,班主任要多和他們溝通。社區可以加強對監護人的教育項目,糾正監護人錯誤的教育觀念。更為重要的是,各地政府要發揮作用,創造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庭附近就業的機會。真正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只是農民和農村的事兒,而需要社會的共同關注。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代小琳
留守兒童·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縣一對夫婦雙雙到東莞打工,將孩子寄養在妻妹家中。2月19日,孩子從兩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來。因為沒有家人照料,未能及時發現腦內淤傷,導致傷勢迅速惡化,最后因醫治無效而死亡。面對孩子的離去,這對夫婦悲痛萬分,不停地重復一句話:“如果我們在家就好了,我們在家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兒了。”
留守兒童變得古怪
據新華社報道:四川省某村小學教師對身邊的“留守兒童”表示憂慮,認為這些留守兒童多數由爺爺奶奶帶著,缺乏父母的愛,個性比較封閉;低年級的學生大多調皮,到了高年級性子就會變得古怪,不愛說話也不愛學習。
奶奶勒死留守女孩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黃梅縣一名上小學四年級的留守女孩因與奶奶頂嘴斗氣而被脾氣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當時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13歲女孩當母親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4年3月,由于父母雙雙在外務工,四川省富順縣鎮一個13歲的初一女生小英,在事先無人知情的情況下生下一個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孩竟然當上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