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做母親可以告別嚴痛啦
2006-05-11
絕大多數女性在成為幸福的母親的同時也要經歷劇烈的“產痛”。在醫學疼痛指數上,產痛僅次于燒灼傷痛,排在第二位。據調查,一半產婦在數小時待產過程中會感到“痛不欲生”,甚至喪失理智。

  ■產痛對母親和胎兒有哪些影響

  分娩時會產生劇烈疼痛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子宮肌陣發性收縮,

使子宮肌纖維拉長或撕裂,子宮血管受壓,致組織缺血缺氧,激惹神經末梢,產生電沖動,上傳至大腦痛覺中樞,從而使產婦有劇烈疼痛的感受。

  2.胎兒通過產道時壓迫產道,尤其是子宮下段、宮頸和陰道、會陰部,造成損傷和牽拉,導致疼痛。

  3.產婦緊張、焦慮、驚恐的心理狀態,可引起體內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使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內啡呔等與疼痛相關的物質濃度增高,使疼痛反應加劇。

  劇烈的產痛會對產婦與胎兒有一定影響。

  1.疼痛作為一應激源引起一系列內分泌反應,體內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可使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胎兒缺氧。

  2.疼痛使產婦過度緊張,導致換氣過度,致呼吸性堿中毒,使母體血紅蛋白釋氧量下降,影響胎盤供氧。

  3.副交感神經反射致產婦大量出汗、惡心、嘔吐,使產婦脫水、酸中毒,胎兒酸中毒。

  4.緊張、焦慮綜合征使神經介質分泌增多,影響子宮有效收縮,使產程延長。

  ■自然分娩優于剖宮產

  正因為對產痛的恐懼,大多數女性在生產時選擇剖宮產,也使得我國有些地區剖宮產率高居不下。剖宮產手術通常是由于孕婦患有產科的病理情況而采取的補救措施。它畢竟是一種手術,是人為的非自然狀態的分娩方式。對產婦來說,增加了腸粘連、附件炎癥、傷口感染、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發生的機會。對新生兒來講,由于胎頭未經陰道壁的擠壓及缺少對外界環境的逐漸適應能力,有可能增加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機會,而且對新生兒的呼吸功能不利。

  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剖宮產的比例不到20%。而在我國剖宮產的比例較高。歐美國家的低剖宮產率與他們廣泛應用分娩鎮痛技術是密不可分的。

  ■“無痛分娩”可使自然分娩更輕松

  中華醫學會的一項統計顯示,6400多位產婦在沒有任何鎮痛措施的情況下,因難產轉為剖宮產的發生率為28%,而無痛分娩的對照組僅為8%。

  “無痛分娩”是一種通俗的說法,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目前國際醫學界應用最廣泛的方式為“硬膜外麻醉”。這一技術與剖宮產麻醉的操作方法完全相同,都是由專業的麻醉醫師從脊椎外層的硬膜注射麻醉藥,但用藥濃度不及前者的1/10,并可根據產程的進展情況調節藥量和用藥時間,使產婦在骨盆腔肌肉放松、產痛減少八九成的情況下,頭腦清醒,活動正常,較為輕松地完成分娩過程。  

  無痛分娩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自然生產。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如果出現難以預料的緊急情況需要轉為剖宮產,只需將注入的麻藥濃度提高就可以達到手術麻醉的要求,不用再進行麻醉穿刺。

  上世紀80年代初,英國在世界上最早掌握了硬膜外麻醉的無痛分娩技術。80年代后期,無痛分娩開始在眾多西方國家作為產科工作常規普遍推廣。產婦到醫院生孩子一般由兩位醫生接待:一位是產科大夫,保障母子平安;一位是麻醉大夫,負責減輕產婦痛苦。

  到90年代末,英國產婦的無痛分娩率已高達98%,美國已超過80%,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無痛分娩率也已達到或超過50%。去年國際婦女節前夕,意大利下議院以421票對3票通過動議,為女性引入免費的硬膜外麻醉,使無痛分娩成為女性的一項權利。

  我國不少醫院也從80年代末開始進行硬膜外麻醉的臨床試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大多半途而廢。2001年8月,北大醫院在全國率先規模化開展無痛分娩服務,并從次年2月始開辦培訓班向全國推廣無痛分娩技術,已有近30個省市的200多名醫務人員接受了培訓。

  目前,無痛分娩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全國只有約10家醫院提供24小時無痛分娩服務。平均每年2000萬名產婦中,迄今累計僅有約1萬名享受了這項服務。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