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打工子弟學校“苗苗小學”
一間教室和教室里面面對鏡頭的孩子。
這是2003年的校舍,學校停辦后,它成為一個雜物堆放地,后面的小平房,是老師的宿舍。
二年級教室里的一扇墻,墻上的一個用筆劃成的圖框,就是孩子們的學習園地了。
搶鏡頭的孩子,他們想看看自己的臉,他們說:“里面的人會動呢。”
5月10日晚上8點多,我從出租車里鉆出來,快要走進自己居住的高樓大廈。天已經黑了下來,這一個北京的夜,和以往的任何一個夜晚沒有什么不同,春天的末尾,白天漸漸長了,七八點的公交車上,也還是擠了一車的人。
我從苗苗小學出來的時候,已經是5點40,我和一幫孩子老師合了影,又一個班的學生排著隊伍在被圍墻圍起來的小操場里集合,然后準備回家。二年級的教室里,一個比低矮的課桌大約高半個頭的小女孩正在打掃教室,另外還有10個左右的學生,正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他們看見我進來,手里拿著照相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紛紛做著小小的動作,有幾個孩子口里喊著,給我拍照,給我拍照——我在苗苗小學的一個下午,一直被無數的笑臉包圍著。
這群孩子,無論大小,紛紛在鏡頭面前表現出好奇,等著我為他們照出一個個笑臉。整個下午,除了和李剛校長在他臥室兼校長室里的說話,除了看見四處低矮破舊的一圈小屋子,除了看見簡陋的教學設施(小的木黑板,舊毛巾做的黑板刷,小課桌,書本,小鉛筆頭……),我仿佛置身在一種沒有憂愁的環境里,孩子們在各個角度朝我笑,或者玩著簡單的游戲。我在想,這群隨著父母來到北京的孩子們,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們只要有些什么,就能夠得到滿足,高興起來了;我在想,我們的困惑又是什么?我們為一點小的事情而幽怨又是為了什么?
在去苗苗小學之前,我做了一個小的問卷,有一些問題。其中的幾個是這樣的——
1. 你父母的職業:月收入;
2. 你一天一般花多少錢:用來做什么;
3. 列舉你的三個愿望;
4. 如果你有100元,會用來做什么:如果是3000元呢;
5. 你對學校、老師、北京分別的看法。
(落野作品)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