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鐘。幾個老師也和學生一樣,站在教室外面,她們同樣很年輕,每月拿五六百元工資——她們的夢想是什么?
與老師的合影。
與孩子的合影。
一組老照片。它們說明,學校也會組織一些活動——但是,這樣的活動太有限。
這是最后一張照片,和老師、部分學生在他們教室前面的合影。什么都會有出現(xiàn)遺憾和破損的時候,在拍這個照片之前,相機摔壞了,我說能修好。但是不要緊,在有陰影的模糊的照片里面,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和真實無私的老師、條件艱苦的學校,都是真實地存在的。
我們社會是在發(fā)展的,我們的教育始終是頭等大事,每一個二十年,就有一批被成為“國家棟梁”的輪回;我們也有著普度眾生的愿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過上好一些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希望平等;我們的國家,始終在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從“掃盲”到“普九”,近年又提出普及高中的設想;我們關心著西部教育資源的匱乏,山區(qū)孩子渴望上學的眼睛……我們知道,西部很遙遠,我們要走很多的路,才能夠?qū)崿F(xiàn)一次志愿者的愿望,我們捐助的書本和舊電腦、衣服,要經(jīng)過很多天,走過很多地方,才能夠送到那里的孩子手里??墒?,我想知道,我們關心了多少身邊的人群、身邊默默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可曾幫助自己坐半個小時汽車、走幾段路,就能夠遇到的貧困的家庭,在簡陋的環(huán)境中讀書的孩子?我們的眼光如果不能看很遠,我們的腳步如果不能走很遠,那么,請將眼光收到近處,請留心看看自己周圍那些艱難的孩子、學校、家庭吧。這些孩子、學校、家庭,他們就像是一些野生的百合,沒有一個滋潤的生長環(huán)境,沒有一名有耐心而經(jīng)驗豐富的花工的照料,他們甚至沒有一塊適合生長的土地,他們用力將根扎在貧瘠的泥土里——但是他們在堅強地生長,他們也需要得到陽光普照,也許有一個溫潤而多雨的春天,一個善待他們的環(huán)境。
一所“苗苗小學”,它容納的是百來個打工子弟,為七八個老師提供了一個一月五六百元的教書機會。北京幾百萬的外來打工者,有無數(shù)個拖兒帶女舉家遷徙的家庭,他們中的一個大群體,做著繁重而卑微的工作,艱難地維持著家業(yè),想著在祖國北京有一個掙錢、攢錢的機會。有無數(shù)人懷著無數(shù)相同或者不同的愿望,他們有著各自的家,各自的故土,總有一天,他們會回到家鄉(xiāng),帶回北京的消息,也將他們的疲憊與收成帶回去。這樣一個大的群體,我們不能看見他們的全部,知道他們的全部生活;我們各自的一些善良和救助能力,不能分布到他們的每一個人。但是,對他們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而言,一個工作機會,一點來自外部的幫助,也許能夠讓他們看到更多生活的希望,他們的孩子,有書,有本子,有一間干凈整齊的教室,一堂有羽毛球、籃球架和跳繩的體育課,他們就會感到幸福,開心地笑……
2006-5-11整理
(落野作品)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