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專收”差生“的學校 擇差教育讓孩子正確看待自我 (下)
2006-05-12
“商機”與“事業”之辯

  在九江,恰逢一位家長從千里之外將孩子送到廬山中心,“說實在的,我們為了找這樣一個地方費了不少工夫,我們雖然管不了、管不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總是懷著希望,希望能有人幫幫我們的孩子。”這位家長言辭懇切。

  由于正規的教育體系尚沒有做這種專門的工作,這就給民營資本進入留出了市場。《中國民辦教育生存報告》作者張立勤認為,大量此類機構的出現是民營資本向教育領域的新一輪滲透。

  既然是民營資本進入,經濟收益的問題也就成了一個不小的爭論點,很多人將質疑指向高收費上。記者就此問題對這類機構的收費做了一個小小調查,以廬山中心為例,新學員入訓需要一次性交納2000元的基本建校費,教育訓練費每月2000元,第一次繳費需繳滿半年,再加上代辦被褥費300元、空調費全年240元、保險費40元,一共需要交納14580元,這個收費基本代表了目前這類機構的收費水平,當然,有些機構還要求家長預留1000元醫療金供孩子生病時使用。

  “我們希望有剩余,但是其實我們的費用也很大,場地需要租,工作人員聘得也多,日常費用、野外行走都很耗錢。”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學員達到了四五十人,日子好過了些,但是前幾年,只能招到二三十人,基本算是維持,積累經驗。

  相對于商機的話題,這些機構負責人同時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談起創辦初衷,湯瑞華說他是受2003年做暑假夏令營的影響,當時家長在給孩子填問題一欄時,幾乎填的都是和父母不能溝通、仇視父母、迷網、厭學、早戀、吸煙、打架這類問題。但是短短的夏令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感覺沒有達到目標,很惆悵地離開了。“我當時覺得如果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應當是兩全其美的事情。”而向陽華北營的劉曉冰原來是一名記者,她是在前往江蘇淮安采訪了徐向洋后萌發了搞“擇差”的強烈念頭。

  “我覺得我們做的是‘學生病醫院’,我們是補大教育不足的。如果說正規教育是成批成批地大量培養人才,那么我們相比而言只能說是手工作坊,我們著重面對個體,一個一個矯正,工作必須細化,盯管抓查到位,抓住孩子的問題不放手,一直要抓到底。”劉曉冰說這個事情非常有挑戰性,“面對這樣一批棘手的孩子,其實我們很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自嘲是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4月17日,當向陽華北營的隊伍行進在路上的時候,有一位學員生病了,校長劉曉冰怕路上的診所處理不好,忙著把孩子送回太原診治,而顧問范學軍一直走在前面,聯系單位,找場地埋鍋造飯,吃過午飯,他又繼續向前,他希望最好能夠找個學校,讓孩子們晚上能夠有幾間教室,好好歇歇。他說,有時隊伍行進在荒郊野外,找不到學校,沒辦法,只好搭帳篷。他對記者說,這種風餐露宿你可能適應不了,但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問題邊緣化的少年確實需要管,需要教育。湯瑞華認為,必須要面對現實,遇到問題不要怕問題,而是要解決問題,他說希望這種行為能夠得到認同與鼓勵,畢竟這也是對國民教育的一種有益嘗試。“當然,跟社會、家庭、學校接軌怎么辦,這都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讓孩子達到”拒腐防變“的境界是我們的最高境界。”他說。

  記者手記不僅僅是關注

  “擇差教育”很受關注,在向陽華北營西進的路上,該營就有一份每天要完成的“作業”,《河北青年報》每天都要跟蹤他們的行程。

  關注,不僅僅來自媒體,專家對此亦然。孩子在第二、第三青春反抗期產生的問題的確需要認真思考,特殊需要應當給予滿足,必須提煉一些合適的教育方法。畢竟,問題擺在那兒,回避不是辦法。但是,專家同時認為整個教育的趨勢是走向融合,對孩子的教育應當回到感化、德育的規律上來,應當盡量把他們放到普通的受教育環境中來。

  ……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有教無類,教育字典里應該沒有“差生”,這早已成為一個共識。但是,對于那些后進生,那些在學校里沒有學習的自信、不愿學習又很難約束自我的孩子,我們應當投以怎樣的關注?畢竟,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全面發展是教育的理想。

  后進生的出現,讓很多人把批評的目光放到教育上,其實此類問題的出現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現象,完全把責任歸于教育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它同樣在拷問家庭和社會。與其爭論不休,倒不如明確這樣的認識:后進生群體的確存在,他們的成長問題非常需要關注,問題需要得到很好的解決:“擇差教育”的實踐表明,面對后進生問題,只要肯摸索、勤實踐,大多數的問題可以得到很好解決。對后進生的成長問題進行探索對學校、對家庭、對國家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不少人把“擇差教育”歸為富人的游戲,好像只有富家的孩子才容易出現此類問題,其實,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情況并非如此。一位單親媽媽就坦言,她正被這類問題困擾,只是沒有足夠的錢把孩子送到這類機構,但是作為母親,她非常希望孩子能變回到從前,一樣地聽話,一樣地喜歡課堂……正如一位專家所言,其實很多相似的渴望隱藏在很難被感知的背后,而每一份渴望的背后都連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未來。

  爭議也許還將繼續。但是,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參與進來,去不斷地探索。畢竟,確保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長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深思考的命題。

  長春有個“潛能生班”

  后進生的教育問題聚集了很多關注的目光,探索中,同樣有學校的身影。

  2002年12月4日,雖然只有7個學生,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潛能生班還是開始了它的第一節課。這7個學生來自初三實驗年級(學制四年)各班,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排在班級的最后。

  組建潛能生班的想法始于學校一次座談會上,學校經過討論認為,原來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教學的指向性不可能以成績較差的學生為基點,學習差的學生很難得到格外關照。此前,該校在每個周末都會給這些學生補補課,但時間短,效果也不好。因此,大家想出了建立潛能生班的主意。

  這個班級成立的時候課堂紀律不好,有時老師上課的時候,他們坐后門的,一看老師回頭寫字,馬上從后門溜出去;還有時,老師正講著,有的學生就把校服鋪在桌子底下躺在底下,看老師回頭去寫字,就把抽屜里的撲克拿出來,開始玩撲克。然后再研究研究上網,下節課開始逃學上網吧。

  這種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從誕生之日起就引來眾多爭議。其中最激烈的反對者是家長,一些人懷疑學校想讓這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放任自流,從而提高各班的升學率。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到了這個班會受到歧視,心理上有較大壓力,一些家長甚至把電話打到省長辦公室,要求政府出面制止。

  學校首先著力讓“差”孩子擁有平等與自信、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這點學校首先從提供師資上做起,學校從全校聘用教學經驗豐富、能力突出、責任心強的教師任課,潛能生班的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各學科的骨干。接著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切入。后來,該班人數增加到28人,初中畢業時,所有學生升入高中,尤其令學校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們的行為舉止、精神面貌變化都非常大,責任感、榮譽感都很強。

  “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施教不好的教師。”該校校長認為,他們進行的是潛能生的教育探索而不是“潛能生班”的探索,“讓優秀學生自信不自負、讓潛能生自強不自卑”是他們最終的教育目標。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