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和改編讀物 引領少兒書市
|
兩名小學生再翻看少兒圖書。 |
蘭州紙中城邦書城的負責人文群說:“其實,就現在很多書店少兒讀物的結構來看,是比較復雜的。從總體來說,少兒圖書缺乏創意,雷同太多。從出版商的意圖來看,由于孩子沒有自主購書的實力,諸如改編版名著和啟迪性圖書便成了商家為家長出版的暢銷圖書。”
正在看一本圖文改編版《西游記》的三年級學生李林格告訴記者,她平時喜歡看帶圖畫的書,因為看不懂原著,改編版圖書就成了她接觸名著的最好選擇。而當記者問到她在書中學到了什么時,李林格沉默了好久,說道:“這種書很有趣,同學們都在看。我覺得可以從中知道一些故事。”而上小學五年級的金夢瑯則表示,他平常看的書主要是作文書和故事書。他父母也給他買了一些諸如《感動小學生的180個故事》等書,剛開始看完覺得故事講的很有道理,但是印象不深,后來就忘記了,對他來說并沒有起到真正的教導作用。
賀女士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記者在采訪她時,她正為孩子買了幾本“必讀”書,“存在必然有用,既然作家寫了這些書,那么對孩子多多少少會有影響。”賀女士還表示,她已經為孩子買了許多簡寫本的名著,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量。她認為原版名著孩子讀不懂也不適合去讀,而簡寫本的名著一是加入了許多圖畫,情節故事性符合兒童的思維,二是也可以培養孩子讀書的熱情。所以改編版的名著和“必讀”教材,是她為孩子買書的首選。而孩子已經上高中的李先生則說:“與自己孩子小時候讀的圖書相比,現在的少兒圖書五花八門,但是內容基本沒多大變化,文中篇目也多是重復的。有些圖書雖然被冠以‘引導’字樣,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教化的任務都交給書本,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重要的是在于家長的言傳身教。”
當問起孩子到底適合讀什么樣的書時,教語文課多年的趙老師說:“我建議孩子多讀一些名著原著。這類書初次涉及可能比較深奧,但是對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閱讀愛好很重要。而對于現在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引導性著作’,我不提倡,這些書的名字很吸引人,常常冠以‘必讀’、‘要讀’字樣,但卻大同小異、內容沒有新意,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商業運作中的炒作。一些‘改編名著’圖文并茂,但是卻失去了名著原有的韻味,甚至有些書將原著故事進行了歪曲,對孩子掌握知識不利。希望出版商能出一些真正可供孩子選擇的、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利的書。”
對此,蘭州市華僑小學的王老師也表示,雖然少兒圖書的市場很大,但是要挑一本真正很有價值的書卻很難。相對來說,國學方面的書,對于少年兒童比較有益。王老師還說,現在的圖書市場上存在著“三化現象”:標榜“啟迪”、“社交”的少兒圖書快餐化、成人化;圖書內容缺乏創意,圖書種類雷同化;少兒圖書過分卡通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