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6日 來源:新聞晨報
愛心校服選材精細、縫制考究
藏青色的滌蓋棉,可愛又不失大方的方圓領,白色的精細鑲邊,甚至連皮帶扣這種細節處都看不到一絲多余的線頭。要不是記者之后親眼看到阿婆穿針引線的利索勁,真難想像這樣的手工竟然出自一位85歲老人的手中。
“山區的孩子條件艱苦,還要干農活,所以要選滌蓋棉,耐磨耐臟又容易洗。”裁縫出身的阿婆知道什么才是最適
合山區孩子的。
“我不好看,沒什么好拍的。”眼見隨行的攝影記者要為自己拍照,陳阿婆居然蹦出這樣一句話。經多方勸說,陳阿婆才勉為其難地答應讓攝影記者拍上幾張照片。
2平方米工作臺打造“愛心”
陳阿婆的工作臺就搭在自家的陽臺上,只有兩平方米大小。一臺跟了阿婆40多年的蝴蝶牌老式縫紉機,加上一臺從鄰居家借來的小型拷邊機將兩平方米的地方塞了個滿滿當當,阿婆坐下想轉個身都難。
為了節省電費,阿婆的工作時間嚴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作息規律。老人家睡眠時間短,加上最近天氣變暖,有時候早上6時不到阿婆就起身開始忙活開來。陳阿婆告訴記者,如今她已經做好了大中小3種規格的校服20套,剩下的80套則要趕在9月份孩子開學之前完成,因此她給自己定的最后期限是今年8月份。
早在這百件愛心校服之前,阿婆就已經縫制了100個愛心書包寄往貧困地區。
全家支持母親愛心行動
“老人真是不容易啊!”居委會書記張錦鳳作為老人多年的鄰居,對老人的情況一清二楚。她告訴記者,老人的老伴過世較早,老人如今和小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只有800元左右。因為小兒子和兒媳都是待業人員,一家四口的生活其實很拮據,可老人硬是從中擠出錢用作校服材料的購買,僅首批校服的花費就高達5000多元。“真不知老人是怎么省下這筆錢的。”張錦鳳感嘆。
幸運的是,老人的“固執”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凡是需要跑腿的活,小兒子趙懷香均一力承擔。而今年上一年級的小孫子趙建豪不僅自愿給奶奶當“模特”量體裁衣,還非常懂事地從外面撿回可樂瓶,說是賣錢給奶奶買布用。不僅如此,陳阿婆遠在廣東的二兒子在得知母親的所作所為后,從廣東打來電話要給母親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