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網
讀者小華(化名)來電:我是一名高二學生,對“早戀”一詞也不陌生,但不久前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卻讓我一直無法釋懷。我的朋友松在網上認識了小云(化名),兩人相互交換了手機號碼,并一直通過網上聊天或者發短信聯系。一次朋友聚會上,兩人意外碰面,驚喜地發現現實中他們還有著共同的朋友圈,兩人倍感親切,很快就建立起男女朋友關系。不久后的一天,松突然來告訴我,他女友小云懷孕了。后來,松東拼西湊籌齊手術費,帶著小云找了家診所做了流產手術。當時正讀初三的小云向學校請了幾天病假,為了不讓老師和父母發覺,她每天早上還是照常出門“上學”,晚上“放學”回家吃飯,白天則找個地方休息。而我們本身能力有限,雖然心里很替他們著急,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幫助他們!
□專家分析:“我們在贊美愛情美妙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少男少女間的戀情是一枚青澀的果實,不宜過早地摘取‘早熟的果實’,否則帶來傷感和遺憾將影響其一生!”汕頭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的紀漢平主任分析說,由于青少年學生無論在心理、社會經驗還是經濟實力等方面都不具備婚戀的條件,因此對于“早戀”要保持冷靜、理智的認識。
“青澀果實莫早摘”
青春期少男少女們自我意識增強,有了成人感,要求獨立行事和擺脫成人的控制和支配。但同時他們又缺乏對社會人生的實際了解,缺乏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看問題容易偏激,行動上易于沖動;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日益豐富,渴求友誼和理解,卻又羞于向家長傾心交談。自尊心較強的青少年害怕遭人拒絕,同齡異性中的友誼卻使他們找到了歸屬感,滿足了被愛和被尊重的需要。不過,由于青少年從未經歷過愛情,對愛情的理解往往簡單膚淺,所以經常“錯把友誼當作愛情”。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性意識已萌發,可是又缺乏必要的理智上的準備。現代社會中,人們性成熟的年齡普遍提前,而他們學習和就業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事實上只有通過就業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承擔家庭的責任,成熟的前傾和結婚的高齡化又構成進入青春期后個體的又一矛盾。因此,“少年的早戀是冬季早開的花,因為充滿生機,彌足珍貴;少年的早戀又是春季到來前枝頭青澀的果實,需要春天溫暖的陽光、充沛的雨水,需要時間,需要等待。”
穩定情緒是當務之急
紀主任提醒說,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應該主動了解孩子們的行為和思想,同時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以免讓孩子受傷的心靈“雪上加霜”。由于小云的意識行為和身體都受到很大傷害,很容易出現應激狀態下的心理問題,需要有人來照顧小云的身體健康。對于處于應激狀態的雙方,分析事情出現的原因、分析責任的大小等等并不是當務之急,主要是穩定他們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能夠逐漸平靜下來,恢復正常的生物節律,能夠重新用全面和客觀態度來看待事情的經過。
早孕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醫生提醒:未成年人切莫偷嘗“禁果”,盲目流產可能抱憾終身
“近年來到醫院人工流產和藥物流產人群中,并不鮮見未成年少女的身影。少女一旦意外懷孕,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走上放縱自己的道路,嚴重危害身心健康,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隱患和痛苦。”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申萍提醒說,未成年人過早進行性行為可能影響成年后正常性生活,早孕和盲目“人流”易引發婦科疾病甚至不孕,建議青少年學生切莫偷嘗“禁果”。
申主任介紹說,一般情況下,發生意外懷孕的未成年少女們通常會匿名甚至謊報年齡到醫院進行手術,更有不少人會走進一些不正規的私人醫療機構就醫。由于不法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不高或衛生條件較差,對少女造成傷害的情況時有發生:小到婦科感染,大到出血乃至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申主任強調說,由于青少年性器官未發育成熟,過早性生活及意外懷孕,會在心理上導致焦慮、煩躁和羞于見人,從而形成心理陰影,還會打亂她們的內分泌系統,極易引發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疾病,甚至還可能導致成年后不孕不育等問題。
申主任分析說,早戀是導致未成年人過早性行為的主要原因,同時,網絡誘惑、家庭親情冷淡、對性知識匱乏等同樣增加了過早性行為發生的幾率。因此,家長、學校和社會各方應攜手有針對性地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性知識、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家長們也要注意為孩子傳授性方面的知識,讓她們知道過早性生活的后果和危害;老師在授業解惑同時,加強對青少年性教育及道德品質、責任意識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林宏宇(初三男生):“早戀是不理智行為”
“對漂亮的女生我會忍不住多看兩眼,但早戀我是絕對不會去嘗試……這么小談情說愛很不理智,感覺挺幼稚的。”性格有些內向的林宏宇如是說。
林宏宇說,盡管還是初中生,他時常也看到周圍的同學模仿成年人“談情說愛”,有時甚至還做出一些“不堪入目”的行為來。“其實有正在‘早戀’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這么做就是為了‘博出位’,引人注意。我覺得這種行為很幼稚,長大以后回頭看看現在的行為也許還會覺得有些可笑吧!”林宏宇坦言,其實他和很多同學一樣,也挺在乎異性同學對自己的看法,平時也會注意衣著打扮,但大部分同學還是對早戀不會越“雷池”一步。因為他們大多已具備權衡“早戀”利弊的能力。
林宏宇說:“老師家長們都在強調早戀的危害,這反而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其實,只要客觀分析和解釋,我想我們還是可以理性地看待早戀問題的。”
曹小米(高二女生):要多關心孩子“情感”
活潑開朗的曹小米認為,青春期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不超越年齡階段、不對成人行為進行模仿就行。她希望老師和家長不要一味采取批評教訓的“打壓”政策,而應該在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和教育。
曹小米告訴記者,她和女同學們在一起時,常常會一起討論誰很帥、誰很有型等話題。如果有人透露說對某某有好感,其他同學會慫恿她主動“出擊”,甚至幫她出謀劃策。“其實,我們并不是真的希望他們談戀愛,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對于類似于小云這樣的“悲劇“,曹小米認為,家長老師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他們的“粗心”導致他們沒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變化,所以也沒能及時控制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