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網絡不健康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黃色淫穢內容,二是網絡游戲。這一點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不過也有人表示,網絡游戲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該在前面加上“不良”二字。 但不管如何,網絡游戲存在的負面影響已深受各界人士關注。
如何有效治理這兩種危害青少年最大的網絡傳播內容,是“文明辦網”行動實施以來最受社會關注的焦點。專家表示,加強立法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
共青團北京市青少年網絡行為優化工程專家組組長賀淑曼認為,通過立法對不良網絡內容進行分級控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罰措施,在目前的形勢下越來越顯得緊迫。她說,許多西方國家在這些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可以為我們所借鑒。
美國:八年四部法
美國是全世界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網站分布地。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免受成人網站的毒害,美國從1996年起至今一共通過了4部相關法律,對成人網站進行限制。 這四部法分別是《通信內容端正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兒童網絡隱私規則》、《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最后一部法律要求全國的公共圖書館為聯網計算機安裝色情過濾系統,否則圖書館將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技術補助資金。
當然,由于美國的國情,一些限制互聯網內容的法律受到最高法院以違反“言論自由”為借口的阻撓,在實施當中出現一些反復,但這些立法措施體現了美國對保護兒童不受網絡危害的重視。
賀淑曼表示,美國的做法有兩點具體內容值得借鑒,一是明確的分級制度,不管是對于黃色信息還是網絡游戲,都有一個分級的問題,這便于實際執法中對違法信息內容和游戲的識別鑒定;二是對違規網站和經營者、有網絡性犯罪污點的人納入黑名單全國公布,對不法分子有著極大的震懾作用。
法國:對網絡色情課以重罪
法國的做法是對網絡色情課以重罪。1998年6月,法國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定罪量刑做了部分修改,從嚴從重處罰利用網絡手段腐蝕青少年的犯罪行為。
根據修訂后的法律,向未成年人展示淫穢物品者可判5年監禁和7.5萬歐元罰款,如果上述行為發生在網上、面對的是身份不確定的未成年受眾,量刑加重至7年監禁和10萬歐元罰款。而以上述兩種方式錄制、傳播未成年人色情圖像者,分別可判3年監禁和4.5萬歐元罰款、5年監禁和7.5萬歐元罰款;如果是長期以盈利為目的進行此類違法活動,量刑加重至10年監禁和75萬歐元罰款。
對于網絡內容的過濾,法國也越來越重視。今年6月,該國法律增加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必須向用戶介紹并推薦使用內容過濾軟件”的條款。
德國:“先發制人”嚴打網絡犯罪
在打擊網絡犯罪策略上,德國注重“先發制人”,注重預防。德國內政部調集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成立了“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中心”,為警方通過網絡展開調查和采取措施時提供技術支持。該中心還下設一個被形容為“網上巡警”的調查機構“ZARD”,具備特殊的調查權限。此外,內政部下屬的聯邦刑警局24小時系統地跟蹤、分析互聯網上的可疑情況,尤其是涉及兒童色情犯罪的信息。
立法建議:提高技術含量
北京社科院社會所副研究員繆青博士認為,打造網絡文明是一個系統工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法律、制度體系,才能確保對網絡不文明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打擊。
繆青博士說,在立法和訂立制度的時候,要依靠專家和專業人員做好調查研究,提高立項和論證過程中的技術含量,把細節做透。比如,到底什么是不良信息,怎么分級,不同的分級怎么處理,處理的流程怎樣,必須有清楚的界定或規定,這樣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模棱兩可、缺乏可操作性的規定只能成為擺設。
(千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