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在昆明悄然成立的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救助中心讓少部分人嗅到一絲“危險氣息”:救助固然值得稱道,但,它免費而迅速地“善后”是否會鼓勵更多青少年發生沒有安全措施的性行為?是否會縱容青少年一再偷吃禁果?
在一片爭議與質疑聲中,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救助中心度過了它一周歲生日。2005年,它為1000多名18歲以下女孩提供了及時的意外懷孕救助,這樣一個來自“民間”的機構在唾沫和冷眼中顯示出令人驚訝的生命力——讓意外懷孕遠離未成年少女,這是它最大的心愿。
免費,但絕非無條件
“未成年少女意外救助中心”并非一個獨立機構,而是由云南婦產科醫院、云南現代婦產科醫院和云南婦女兒童醫院等三家醫院攜手發起、建立。
這三家規模較大的民營醫院均勻分布在昆明西、南和北市區,剛好在昆明地圖上劃出一個等邊三角形。盡管在三家醫院都沒法找到救助中心的牌匾或科室,但只要提及,導醫小姐都會面帶笑容的說:對,我們的確有這樣一個中心。
這個“中心”似乎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它們統一向外界公布了熱線咨詢電話:800-889-1200,意外懷孕的少女可以通過熱線得到三家醫院中任何一家的救助。
一年前,16歲女孩小梅(化名)成為第一個被救助者。她意外懷孕的故事頗有普遍性: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離婚了,她初二輟學,離開家在外面租房住。不久認識了一個男青年,后者在一次飯局中把她灌醉,醒來后小梅發現自己睡在一家小旅館里,下身隱隱疼痛,男青年也早已不知去向……她懷孕了,卻沒錢上醫院把孩子“做掉”。在困境中痛苦掙扎的她曾幾度想到自殺。幸運的是,通過本地媒體公開的救助熱線,她在云南現代婦產科醫院順利引產并得到護理。
“救助中心提供的免費救助主要有三塊:醫療救助,即依法實施流產、引產手術;心里健康咨詢;性知識教育。”云南現代婦產科醫院負責人趙竹英坦言,通過及時的救助,未成年少女大多能放松地走出醫院大門。“她們卸下了沉甸甸的包袱――那幾乎能把她們毀掉!”
一年來,中心的救助熱線一直沒斷過,平均每天要接到5-6個意外懷孕的咨詢電話。當需要救助的少女來到醫院,導醫護士會把她帶到相關診室。“中心”不掛牌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受害少女的隱私。2005年,救助中心共實施救助達1000多例,其中免費檢查的800多人,免費施行手術200多人,發放緊急避孕藥品600多盒。三家醫院共計減免醫藥費用近20萬元。
免費,既被看作救助中心的義舉,更成為各界紛紛指責的軟肋。云南大學一名教授認為,免費很可能促使那些非意外懷孕的女孩都跑來尋求救助,它在為青少年的性行為推波助瀾,并為之提供避難所。
但三家醫院都有救助前提:必須是非自愿受孕,必須是未成年人。這就意味者需要救助者出示相關證件:派出所開具的被強暴證明、戶口冊等等。“免費,但絕不是無條件的,”中心負責人冉云忠說,“很多時候我們更希望有監護人陪著。”
矛盾,但利大于弊
看起來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意外懷孕的女孩要死死守住不堪啟齒的隱私,卻又要證明懷孕絕非自愿。當然,監護人到場的更是少之又少。
冉云忠認為這是救助中心的法律底線,否則救助很可能真的變成了居心叵測的變相宣傳甚至鼓勵性亂的“潘多拉魔盒”。事實上,在現實中按部就班實施甄別不僅有難度,而且會帶來新的麻煩。很多案例讓救助中心感到棘手而無奈。
云南婦產科醫院醫生華偉對一個16歲少女的救助經歷記憶猶新:她是姐姐陪著來的,一直低著頭,一聲不吭,整個人看起來已經“木”了。姐姐強烈要求盡快實施手術。但中心仍然希望她的父母能夠到場。在醫院堅持下,女孩母親來了。
這是讓醫護人員感到心悸的一幕:母親嘆息責罵,女孩淚流不止。從只言片語中,他們了解到女孩很可能遭到了強暴。手術之后,醫生和母女進行了長時間交談,企圖從心理上為雙方消除陰影。但女孩走出去時仍然低著頭,不敢看母親一眼。
另一個農村女孩是由幾個村干部陪同前來的,他們證明女孩遭到了強暴。女孩一直在哭,哭著進門,哭著出去……
“我們很難說有限的心理輔導能徹底改變母親對女兒、村干部對女孩的態度――這意味著女孩還得忍受來自成人世界的長期排斥、鄙視、不理解、傳言甚至責難。所以,監護人到場盡管能為救助提供法律保障,但也很可能再次重創未成年女孩極其脆弱的內心。”華偉說。因此,一些折中手段因此得到了默許,比如可以從家里帶來戶口冊,可以由最好的親戚朋友出面證明等等;對一些看起來年紀很小的女孩,在無法證明她到底是不是非自愿懷孕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減免一些費用。
“很矛盾,但至少提供了一個及時的救濟途徑。未成年人更需要呵護――這是最壞情況下最好的解決方式吧。”華偉說。
救助,內心比手術更重要
每天打進來的意外懷孕咨詢電話幾乎全部來自當事人的朋友或同學。“喂,我的一位同學意外懷孕了,她不敢告訴父母和老師,我們很著急……”
有時電話響起,剛拿起話筒就斷了。
咨詢電話不過是冰山一角,而沉在海底的不僅是那些不堪回首的經歷,更藏匿著女孩的深深恐懼。面對意外懷孕,她們的內心大多像紙一樣脆弱。
“你簡直在糟蹋我這張老臉!”一名少女的父親在現代婦產科醫院里氣得發瘋。女孩躲在媽媽懷里不停哭泣,母親保護著女兒,不讓父親的拳頭落到她身上。女孩才14歲,被人強暴后懷孕,父親的怒吼無疑是雪上加霜。醫生嚴肅批評了父親,對女孩說:“別怕,這不是你的錯!”
救助的三大環節中,心理的康復顯得尤其重要。云南婦女兒童醫院醫生楊光遠說,“未成年女孩通常是受害者,苛責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必須為她們樹立自信,讓她正確對待意外懷孕,讓她重新審視和愛惜自己。”
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一些受害少女經常在一些黑診所遭到不成功的手術,嚴重影響了今后的生育,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身體是巨大傷害,但心靈的傷害更大,如果不能得到幫助,極可能導致心理變態,尤其遭到過性侵犯的女孩很容易仇視社會。救助中心希望讓經驗豐富的專家為她們及時解除內心的恐慌和無助(哪怕這種幫助的力量是有限的),并為她們提供規范的醫學指導和性知識教育。
曾經有女孩在走出醫院大門時流著淚向醫護人員道別,“我會記住你們一輩子!我一定好好生活。”
楊光遠分析了尋求救助的女孩的社會角色:大多是打工妹,還有學生,她們的人生幾乎沒有起步。一次成功的救助可能對她的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但面對太多的意外懷孕,一時的救助顯得微不足道,這是每個救助中心醫生的心病,“我們無法改變她們的生活方式,也無法影響更多的人。我們努力做的只是減少受害少女的傷痛,我們的夢想是讓未成年女孩們遠離意外懷孕。”
呼吁,預防才是當務之急
一年救助1000多例,這大大超出全國其他城市類似救助中心的數字。各個醫院總結了少女最容易失身的幾種可能:一,通宵聚會。在這種情況下失身的少女最多。她們大多和朋友在娛樂場所玩通宵時喝醉了酒,或者喝了被動過手腳的飲料,迷迷糊糊就失了身。二,早戀出軌。來救助中心做引產的少女中,學生占相當比例。她們往往是受影視或網絡的影響,偷嘗禁果導致懷孕。三,受騙上當遭暴力。一些外來務工的未成年女孩也是被救助的主要對象,她們大多被人用花言巧語誘騙到陌生環境,遭到性暴力。由于人生地不熟,她們往往不敢報案。
冉云忠認為,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設立救助中心并不意味著鼓勵婚前性行為,而只是提供一個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渠道。未來,我們將加大心里健康輔導的力度,強調預防,而不僅僅只是醫學上的補救。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參與進來。”
云南大學社會學專家錢寧對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救助中心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學校性教育嚴重滯后、社會環境日益復雜是導致少女意外懷孕的誘因,類似的救助中心能促使各個環節進行反思,而它的及時救助使本來就是一件壞事的意外懷孕不至于變得更壞,體現出可貴的人道主義精神。衛生部門應該給予更多支持。
云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郭金弟也持贊賞態度,認為這是民間力量對未成年人工作的積極付出,并能幫助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我建議救助中心可以進入社區和學校,結合案例進行更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從預防上多下功夫。”
然而一直不曾停歇的質疑讓中心的醫生們變得謹小慎微。趙竹英說,“我們是民營醫院,越來越怕惹上法律方面的麻煩,因此實施的救助人數在減少。”楊光遠同樣證實:2005年初,婦女兒童醫院的救助中心遭到衛生部門的封殺,導致救助只能暗地里進行。救助人數不斷下降。
“封殺”,被認為是幾家醫院不再將中心掛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冉云忠告訴記者,現在,救助中心基本得到了省衛生廳的批準。
云南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楊萬澤稱,目前仍然沒有見過三家醫院成立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救助中心的申請;但如果申請,只要符合國家貧困醫療救助的相關政策,將積極對此予以扶持。
“當然,'中心'的資質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和很高的門檻,不是隨便一個醫療機構都能掛中心牌子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