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校園興起"新閱讀" 經典文化香滿校園
2006-05-24

2006年05月24日 來源:長沙晚報 
 
 
    引言
    校園始終是未成年人吸取知識養分、學習做人真諦的主要場所。近年來,我市興起了不少特色學校、特色課堂,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校園條件:諾貝爾幼兒園以玩樂方式教會孩子學《論語》,周南中學和育英小學開放心理咨詢所為同學解除心理困擾……

    從德、智、體三方面,各校都在傾力為未成年人創造最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

    校園興起“新閱讀”——關注長沙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報道之二

    目前,我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正掀起一場“新閱讀運動”———課本、教材、教輔,不再是課堂上孩子們惟一的閱讀內容;過去明令禁止的雜書如今正式走進校園,并受到老師的大力支持。

    運用孩子喜歡的閱讀書籍和方式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推廣經典文化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9歲的袁唯民小朋友能把《論語》一口氣背完,從文中隨便抽一句他都能接出下句———這是諾貝爾搖籃幼兒園推廣經典文化誦讀課的成果。

    有關資料顯示,6~13歲是人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期。現在,諾貝爾搖籃幼兒園和小學都開設了經典文化誦讀課,幼兒園小朋友平均每天有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誦讀時間,而小學每周有1~2節的誦讀課,還有每天10~20分鐘的晨讀。據了解,該幼兒園的每個4~9歲的小朋友都至少能背誦2~3部古代文化經典,如《論語》、《道德經》、《中庸》、《莊子》、《孟子》等。

    3歲的陳子諾在諾貝爾搖籃上幼兒園時,有一次和奶奶一起吃包子,她把肉餡給奶奶吃,自己卻吃包子皮。奶奶好奇地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小朋友搖頭晃腦地吟誦:“‘融四歲,能讓梨’,我三歲,給奶奶吃包子心。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推廣中華傳統經典學習行動,把最優秀的經典傳承給“我們的未來”。市教育局副局長付旭明說:“孩子結合身邊的事情,體會傳統經典蘊含的做人求知的意義,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非常有幫助。”

    書香溢滿校園

    從去年開始,市21中將每年5月定為校園讀書節。兩年來,讀書節已成為學校最盛大的嘉年華。校黨委書記杜慧說:“舉辦讀書節是為了養成學生閱讀習慣、提高人文修養、促進全面發展,不讓孩子成為只讀死書的書呆子。”

    在去年5月的首屆校園讀書節上,該校初二年級組織的名為“一書一世界,一戲一人生”的課本劇演出打響了讀書節的第一炮。學生運用“讀-思-編-演”演課本劇的形式,用“有聲畫譜描人物,無字文章寫古今”,在讀中找戲、在戲中覓趣,讓學生以最大的熱忱投入表演。初二的周珺同學在課本劇《項鏈》中飾演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當她飾演的角色用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賠償一條借來的項鏈,卻發現項鏈是假的時,周珺流出了眼淚。她的全情投入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周珺說:“以前讀這篇小說只覺得情節吸引人。當自己飾演其中的主人公后,才理解了那個時代的艱難和社會的殘酷,理解了莫泊桑寫這篇小說的真正意義。”

 

    “讀活書,活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現在,這一幕已成為長沙伢子妹子共同的讀書心得體會。

   童年的教育和成長經歷將影響每個人的一生。

    育德篇 三好學生有了新概念

    一直以來,三好學生是成績高、學校表現優秀學生的專利。從今年上學期起,我市中小學“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評選開始推行“新概念”,家長和社區的評價也要作為評選的必要依據。

    從2003年起,雨花區59所中小學試用“新概念三好學生”評選——“新概念三好學生”是指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庭做個好孩子、在社區做個好公民——現已形成以“有愛心、有紀律、有情趣、勤勞動、講節儉、講正義、會學習、會健體、會交往”9大原則為主,包括學校、家庭和社區三個部分的評選細則。“過去學生只要在學校表現好,且學習好,基本就能評‘三好學生’,但現在不行了。”市教育局學生處副處長王本蛟說。

    雨花區長塘里小學六年級學生李偉說:“我渴望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但過去爸爸媽媽總是以做作業為由把我支開。以前我最怕作文,覺得沒東西可寫,可現在我有寫不完的生活感觸。”

    日前,市委、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在全市中小學中廣泛開展創評“新三好”和“五心”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要求參照雨花區“新概念三好學生”試評成功經驗,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創評“新三好”和“五心”教育活動,使之成為我市中小學德育整體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強身篇 體育名校涌現運動魅力

    上世紀初,長沙“泰安”球王名氣響遍大江南北;如今,雅禮的男足、十五中的女足、明德的男籃……他們征戰全國,名氣不弱前輩。當我們津津樂道于體育湘軍在國際賽場的披金摘銀時,有一群湖湘少年也在校園里追尋心中的體育夢想。

    近日,記者走進我市三所體育名校,感受了校園里蓬勃的運動魅力。

    【市一中】

    11個體育社團充滿活力

    長沙市第一中學早在1987年即被評為“全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學校”。近幾年來,學校大力發展籃球和足球運動,取得可喜成績,涌現了一批國家健將級運動員、一級運動員和二級運動員。去年,學校在全省的中學生田徑、男子足球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男子籃球獲得第一名。

    主管學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陳德平說,學校在地處市區繁華地段、體育用地緊張的情況下,仍然盡最大可能保證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盡管一中在全市、全省、全國的各種中學生體育競賽中獲得許多榮譽,但他們最滿意的還是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學校提供場地幫助學生成立網球、跆拳道、攀巖等11個體育社團,共有8000人次參加。陳德平解釋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兩到三項體育運動項目,這是我們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實行的普修、選修、專修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明德中學】

    練出來的“籃球霸主”

    在省、市中學生男子籃球比賽中奪取過40余項冠軍,這就是是明德中學男籃所取得的榮譽。當年,因為籃球隊成績突出,位于開福區泰安里的明德中學曾被冠以“泰安球王”稱號;如今,作為省市級籃球傳統項目學校的明德中學,每年都有5~6名籃球特長生被特招進入高校深造。

    這些年學校培養出了不少籃球好手。明德中學校長賴學顯說,明德中學的校訓是“堅·苦·真·誠”,明德中學男籃能達到今天這一高度,正是這四個字的最直接體現。明德的學生也總是自豪地說,籃球已成為學校的精神圖騰,每個明德學生都是籃球人口,只要說是明德出來的學生,所有人都會認為此人對籃球有兩下子。

    【十五中】

    “假小子”有真功夫

    長沙市第十五中學女子足球隊堪稱湖南省中學女子足球隊的“大姐大”。成立八年來,八次問鼎湖南省中學第一名,十五中因此一舉奠定了在湖南的女足霸主地位。據教練介紹,隊里有個孩子為U13國家隊效力,另一名隊員則參加了在韓國舉行的U11國家隊的比賽。

    “為有力推動這一品牌的發展,吸引更多有足球天賦和愛好足球的苗子,學校出臺了系列措施,每年要投入數十萬元的資金實現建立‘女足基地’的目標。”校長黃佳介紹,目前傳統的體育、藝術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的培養,市十五中則以女足為體育龍頭,探索體育教學在組織形式的突破。

    黃佳表示,學校采用多班男女分組分項上課,在全校對所有學生進行摸底分類,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技能,有利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一至兩項終生受益的體育技能。

    心理篇

    讓孩子們大聲說出心里話

    現在,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面臨心理困擾,調查顯示我市約有17%的中小學生承認自己有中度以上心理困惑,亟須輔導或咨詢。有關心理專家總結出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六大熱點問題:考試焦慮、不善于人際交往、夢境解析、網絡成癮、個人情感問題和強迫癥。

    如何為未成年人解除心理困擾?我市各中小學校對此越來越重視。

    中學生:我拿橡皮人出氣

    日前,周南中學成立了我市首家中學生專業心理咨詢中心,中心由“舒心坊”心理咨詢室、“心之橋”健康沙龍、“心聲”班校會、“心花”黑板報、心理情景劇社、“朗晴地帶”心理宣泄室等部分組成。另外,針對中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該校還就新生如何適應中學環境、中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女性(男性)青春期心理衛生、人際交往的方法技巧、戀愛和失戀、常見神經癥的類型表現和治療、畢業前升學與就業指導等熱點問題開展講座。同時,心理咨詢中心定期向學生開放,以個別咨詢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在“朗晴地帶”心理宣泄室專門設有兩個沙袋和一個橡皮人,供正處青春期的中學生排解心理壓力。

    小學生:開心屋里解憂愁

    芙蓉區育才小學的心理咨詢室有個好聽的名字:“小雨點開心屋”。“開心屋”每天中午和下午向學生開放,屋里分設藍色的“晴朗地帶”和粉紅色的“心語聊天室”兩個房間,分別用來分享孩子的快樂和為孩子答疑解惑。育才小學校長顏春琳說,在“開心屋”,孩子們可以玩玩屋里擺放的玩具輕松一下;可以看墻上以“笑”為主題的照片,看看童話書、幽默笑話快樂一下;可以聽聽動聽的音樂陶醉一下;可以躺在沙發上遐想一下。

    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們很樂意和心理輔導老師討論怎樣才能使自己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讓三年級4班的小葉困惑不已的是“奶奶太愛嘮叨”,來到心理咨詢室后,具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王煥新老師接待了他。半個小時后,小葉面帶笑容出來了。他說,跟老師聊天很開心,今后會好好和奶奶相處。

    市未成年人心理發展咨詢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山在談到心理咨詢的意義時表示,孩子心中的傷口比身體上的更難治。心理困惑難以覺察,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變為心理疾病,危害孩子的一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