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3 19:06:12)
荊楚網(楚天金報)
5月30日是世界無煙日。近日,武漢市疾病控制中心一項長達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顯示,該市35%的中學生抽過煙,男生中約有一半人嘗試過吸煙,女生中約有20%嘗試過吸煙。調查顯示:35%中學生吸過煙
據介紹,這是該中心慢性病研究所在武漢市22所中學對近50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為期5年的追蹤研究得出的結果。統計顯示:嘗試抽煙的城區男生為45%-47%,郊區男生達50%-64%。調查還顯示,武漢市中學生吸煙的主要原因是朋友“勸煙”和自身的好奇,1/3以上吸煙者的香煙來源于朋友和同學。武漢男生吸煙率高于北京和上海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介紹,武漢男生的吸煙率高于北京和上海。后兩個城市中學生的嘗試吸煙率分別為12.7%和19.3%。
據了解,如果對嘗試吸煙者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他們中將有1/3-1/2的人成年后會養成吸煙習慣并成癮。為此,參加調查的11所學校均開展了干預青少年吸煙的課程教育,3個學期共安排了13堂有關吸煙危害的課程。與沒有設置該課程的另外11所學校相比,這些上過干預課程的孩子中,吸煙率上升較慢。初始吸煙年齡下降,最小者不滿9歲
值得重視的是,如今的中學生吸第一根煙的年齡(初始吸煙年齡)明顯下降,吸100支煙率、固定吸煙率和吸煙傾向指標均在上升。
郊區初始吸煙年齡從10.9歲降至9.1歲,城區則由10.6歲降為8.8歲,初始吸煙年齡風險不斷增加。郊區的學生中吸100支煙的人數比例從1.0%躍至2.9%,城區則從1.5%升至2.8%;郊區學生的吸煙傾向指標由22.6%上升至37.5%,城區則由20.6%變化為32.5%。這些指標的上升幅度讓跟蹤調查人員始料不及。多種因素造成學生吸煙
研究負責人介紹,青少年開始吸煙涉及的原因很復雜,相關因素主要有:好奇、同伴影響(如好朋友、同學勸吸)、家庭成員中有吸煙者的行為誘導、影視人物的影響等。調查報告顯示,在吸煙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認為男人吸煙是“成功”、“有學問”、“有男子漢風度”、“時髦”的表現。還有三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吸煙的男孩會有更多的朋友,否則會失去朋友。抽煙為了“擺酷”?
“每個班二三十名男生中,總有五六個偷著抽煙。”武漢某高中班主任劉老師不無擔心地說:“中學生抽煙現象越來越嚴重,煙民大有增多趨勢。”劉老師告訴記者,兩年前,在廁所里很少能見到煙頭,可現在,教室角落里有時可發現煙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武漢市幾所中學附近,有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或是站在一些角落里,從兜里掏出香煙,要么獨自吸,要么給旁邊的伙伴發上一支。當記者問他們為什么抽煙時,80%的人回答說是追求時髦、“擺酷”,還有一些是為了好玩。他們大多認為,吸煙是成熟、有男人味的標志。為了顯示這種標志,他們便常常吸煙,煙癮就這樣形成了。
據了解,現在,學生煙民呈不斷蔓延的趨勢,薄弱學校和重點學校的學生煙民比例都有所增長。此外,抽煙類型也開始增加。以前,學生煙民多為學習困難生,而如今,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加入煙民行列。
接受采訪的老師普遍反映,大多數學生抽煙起初的確是為了“擺酷”。但到了后來,抽煙就成了他們交際的手段。
對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武漢十九中政教主任陳進紅老師認為,對這類學生,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知道過度的自我顯示,所謂的“擺酷”是不成熟的表現。學校應該設身處地為學生減少心理壓力,縮小代溝,減少學生接觸不健康音像制品的機會等。
她說,一方面,不讓孩子到一些吸煙人群較多的交際場合(如網吧等);另一方面,通過教育減少學生對吸煙的好奇和欲望,加深學生對吸煙害處的認識。資料顯示,學醫的學生比其他學生吸煙的比例小得多。第一根煙多是朋友給的
某中學高三理科班學生白浩已經有五年的煙史,“第一次抽煙是鄰家的哥哥遞給我的,之后就再也沒停下過”。他說,好友間互相影響,慢慢地,大家都開始吸煙了。小劉是高一學生,初三時有師兄來玩,抽煙時能吐出一個個煙圈,他看著新奇,便抽上了第一支煙。
由于學校明文禁止吸煙,于是學生就想法子躲著老師過煙癮。有的直接在小賣部里吞云吐霧,有的躲進廁所抽兩口,有的則趁晚上寢室熄燈后偷偷“享受”。對于學生的吸煙行為,很多老師表示有所了解,但一般以教育引導為主,學生作了檢討便罷。
對策:糾正學生煙民行為,要待以平常心
武漢市教科院負責人柯尊信介紹,學生吸煙,無疑是需要正視和糾正的不當行為。但是,在糾偏過程中,不能一經發現,就當頭棒喝。其實,對于孩子出現的一些錯誤行為,要以平常心待之,否則,可能會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對錯誤的放大,無意中對孩子造成新的傷害。
首先,要多觀察、了解和溝通,分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弄清楚孩子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模仿而吸煙;其次,了解孩子吸煙的發展程度,是剛剛接觸,還是偷著吸煙有一段時間了;第三,觀察其與同伴交往的情形,了解他是和其他孩子結伴抽煙,還是單獨進行;第四,和孩子溝通談心,分析是在學校受到的影響,還是有家庭或其他生活背景的影響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找準孩子吸煙的真正成因,從孩子的心理、生活背景等角度來對吸煙行為加以矯正。
此外,有的學生與朋友、父母吵架,以及有些早戀的同學之間鬧別扭、鬧分手等等,常常會弄得人情緒低落,許多學生就會讓自己沉浸在煙霧中,減少一點壓力。所以,要解決學生吸煙的問題,還需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多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效果。對偶爾吸煙者,重在教育引導,注意日常觀察,采取具體措施促使他們不再繼續抽煙。對吸煙情況比較嚴重或有吸煙習慣的中學生,應特別重視,需采取專門的治療措施進行矯正。父母吸煙,“無聲的榜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武漢市部分中小學生(尤其是外來務工子女)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嘗試吸煙的。江漢區某中學初一(3)班學生高浩告訴記者,爸爸每次吸煙的時候,他都會好奇地盯著。爸爸有時便開玩笑地讓他抽幾口。而事后,他見父親或其他大人吸煙,便開始主動找他們要煙抽。
武漢市疾病控制中心有關醫護人員告訴記者,小孩受大人抽煙影響而吸煙的例子并不少見。
此外,學生吸煙與家長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條件有關。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經濟條件越好,孩子嘗試吸煙的比率就越低。這說明家庭教育也是影響青少年吸煙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環境,父母的態度、行為往往成為孩子“無聲”的榜樣,父母對待中學生吸煙的態度對中學生吸煙行為有著直接而較大的影響。
對策:戒煙不應僅針對學生
據了解,武漢市多年前就提倡創建無煙校園等活動。據有關部門介紹,凡是無煙校園單位,學生吸煙率就會普遍偏低。學校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成功人士是不抽煙的,這樣才能重樹學生的審美觀。
此外,要想讓學生不吸煙,大人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的榜樣,這樣才能以理服人。首先,老師在學校不能抽煙。其次,家長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抽煙。商店向學生賣散煙
在中山大道一學校附近的一家小商店里,記者親眼目睹一名年齡約十五六歲的男學生到店里向老板要了4支“黃鶴樓”香煙,以每支1元錢的價格“成交”。而一包“黃鶴樓”煙的價格則是15元,這樣一來,商家無形中每包煙就多賺5元錢,比賣整包煙還劃算。店主說,中學生的經濟能力有限,這種散售方式為他們所接受,“1元錢一支的精裝黃鶴樓,5角錢一支的紅河煙……”,許多學生煙民都知道這一“行情”。
記者發現,武漢市許多香煙零售店的柜臺上,很難看到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的明顯標志。
對策:整個社會應行動起來,幫助學生向香煙說“不”
武漢64中教師任篤剛認為,商鋪老板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不能為謀取利益,毀了學生的一生。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呼吁,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尤其是學校的商店嚴禁向學生出售香煙。此外,家長應盡量掌握孩子的開支情況,減少“花錢買病”的情況發生。成功戒煙的啟示———發掘學生煙民的特長潛力
黃瑋今年在江漢區某公辦初中上初二,曾經有一段時間沾上了抽煙的惡習。首先發現兒子抽煙的是他的母親,她從兒子身上和口氣中聞到了淡淡的煙草味。
黃瑋的母親表示,這對于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講,采取簡單的強制戒煙措施不易見效,于是就主動向孩子的班主任說明了情況,請求幫助。隨后,班主任周虹認真調查后,發現班上的確有少數學生聚集在一起抽煙的現象。
之后,周老師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挖掘“煙民”的特長潛力,豐富學生業余生活。比如黃瑋喜歡打籃球,也玩得非常好。周老師就讓他擔任班籃球隊隊長,轉移男生們的注意力。此外,她還有計劃地組織全班進行“吸煙是否瀟灑”的大討論,并專門收集了大量反映吸煙危害性的圖文資料;并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結成互助監督小組。
如此不到半年,黃瑋成功戒煙。他的母親現在回想起來,家長的主動配合、科學知識的正面影響、優秀集體的熏陶帶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識鏈接
1.吸煙有害健康,對青少年的危害更大。武漢市疾控中心負責人指出,吸煙時,煙霧大部分經氣管、支氣管進入肺里,小部分隨唾液進入消化道。煙中的有害物質部分留在肺里,部分進入血液循環,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共同作用下,人體正常細胞受到損傷,變成癌細胞。年齡越小,人體細胞對致癌物越敏感,吸煙的危害也就越大。
此外,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對腦神經也有毒害作用,會使學生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學習成績下降。青少年吸煙還會使冠心病、高血壓病和腫瘤的發病年齡提前。
據了解,我國15-19歲青少年的吸煙率為9.66%。當前,我國每年100萬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煙草所致的疾病有上升的趨勢,到2020年,我國每年將有200萬人因吸煙而死亡。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明確指出,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也要求,國家和社會加強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場所吸煙,勸阻青少年不要吸煙,禁止中小學生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