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5日 時代商報
現在,鄧軍在鎮一中及其他兩所初中“買處”的事情村里都知道了,私下里傳得沸沸揚揚,本村4名受害女孩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村民們還議論說其實從小學開始女孩們就已經被鄧奸污了。
面對社會上對于學校管理有漏洞的責難,鎮一中副校長無奈地表示,學生出了校門是不是回了家,學校確實無力顧及。據河南省婦聯去年的相關調查表明,當前學校和家庭之間還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尤其是未成年留守女孩容易成為性侵害的主要對象。
讓學生家長們后怕的是,如果不是因為秦姓受害者的父母發現了女兒來歷不明的新衣服而報案,不知鄧軍還要奸淫多少幼女,還要有多少留守女童受害。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根據河南省婦聯對該省農村留守兒童情況普查顯示,河南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主要問題被歸結為3個方面:父愛母愛缺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留守兒童行為、心理出現偏差;監護職責缺位,導致留守兒童隱患重重。
南陽市教委進行的一次針對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有一半學習成績較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們絕大多數是由奶奶外婆這些隔代親屬撫養,無論是認知代溝還是心理代溝都比較明顯。老人文盲率超過80%,不可能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
“更讓人擔憂的是留守兒童的人格培養問題。”南陽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一位負責人說,留守兒童常常會表現為兩種傾向:要么內向、孤僻,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要么脾氣暴躁,沖動易怒。不少留守兒童還出現過早與異性朋友親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間結拜姐妹、兄弟,或者異性之間結拜兄妹最終發展成所謂的小戀人的現象。
河南省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張宇輝說,留守兒童是在農村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而產生的新問題,這一問題將會長期存在并日益凸顯,它雖然不像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熱點、焦點問題那么明顯、尖銳,但帶有普遍性,事關下一代人身心健康,如不加以重視,將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在“買處”案中有著4名受害女孩的那個村子的一位村干部憤懣地表示:“家長們出外打工,本來是想給孩子多攢點教育費用,實際上他們打工帶回來的錢有60%花在了子女的教育上,可是沒想到,壞人抄了父母們的后路,直接把十幾歲的孩子給毀了。”
(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本組稿件均據南方都市報
尾聲
一個月前,鄧軍“買處”一案的卷宗從縣里報送到南陽市檢察院。據介紹,由于此案在當地影響惡劣且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對象特殊,此案將由市一級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而在鄧軍“買處”惡行暴露之后,迫于壓力,在鎮一中上學的受害女生就全部轉學了。“我們村里4個女孩受害,只有一個還在上學,其他3個都被父母回來接到打工地去了。”案發地的一位村干部說。
據稱,這些女孩大部分輟學了。性侵害造成的心理傷害也許不會困擾她們一生,而失去教育機會可能才是她們最大的悲涼。
新聞解讀<<<
留守兒童草樣年華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城里謀生糊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被留在鄉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中國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并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系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沒有聯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