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網絡版 記者 嚴慧芳 陳捷 通訊員 黃紅英
受“手拉手”活動邀請,45名希望小學兒童今日要“大嘆廣州”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受廣州團市委組織的“手拉手,心連心”活動邀請,廣東清遠清新縣白灣希望小學45名貧困小學生今天(30日)將做客廣州45戶家庭,與廣州的同齡人一起度過一天。昨日(29日),記者專門趕赴白灣村,向讀者展示這些孩子的生活。
白灣地處清新縣北部,自然環境惡劣,“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生存條件差,素有“九十九山空,天下之窮處”之稱。白灣希望小學于1981年成為廣東第一批援建的希望學校。目前學校有21個班級,30多名老師,1200多名學生。學校的伍校長介紹,當地有超過七成的家庭主力都在外打工,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大多數孩子從來沒有出過縣城,更沒有來過廣州,在家還要操持家務,買菜、煮飯、燒水、洗衣,周末還得下田干活?!案F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雖然只是小學生,卻有人已經學會精明地計算每月的家用,當起了一家之“主”。
由廣州團市委主辦、越秀區中星小學承辦的此次活動,白灣希望小學共有45名學生應邀來廣州過“六一”。而報名接待的家庭則超過200個。今天,這些孩子將來到中星小學,并入住45戶廣州家庭。有家長表示,已經設計好“珠江夜游”、購物等一系列節目,帶山里孩子們“嘆廣州”,“希望我們孩子可以學習山里孩子身上的優點”。
■“手拉手”11年
父母外出打工,12歲的黎雪美在家大小活都要做。
12歲的黎雪美攤開雙手,已經滿手老繭。跟許多孩子一樣,黎雪美的父母在清遠市區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只有中秋節和春節才回來。因為經濟困難,黎雪美15歲的姐姐今年放棄學業,也走上外出打工之路。家中剩下12歲的黎雪美,10歲的妹妹和8歲的弟弟,還有一個72歲的老奶奶。每個月50元,黎雪美要精打細算安排一家三口的生活。
走進黎雪美簡陋的家,記者無意間打開桌上蓋著的碟子,一盆苦麥菜,一小盆豬皮。年紀小小的她已經是個小當家。她跟記者計算,每個月50元要用來買米買油,家里平時都吃青菜,3毛錢一斤的苦麥菜,買一元可以吃上三頓。鎮上五天一墟,墟日的時候,可以去買點豬肉改善伙食,每次買半斤不到,4元,要帶肥的,可以送點豬皮。肥肉用來熬油,可以炒菜,“這個活只有我會干”。偶爾弟弟妹妹鞋子壞了,還要給他們買鞋子,“開支可大著呢?!庇袝r候不夠用,就跟別人先借著,“也有時候一個月能省下來10多元?!?/P>
除此之外,黎雪美還要打理家里的玉米、花生地,“不松土收成上不去”。從7歲開始,她就和叔父們一起扛著鋤頭下地干活,上學后,周末也要下地照料農活。
砍柴少年 涂墻勵志
●姓名:陳建飛
●年齡:13歲
●去過的最遠地方:廣州
●來廣州的最大愿望:和在這里打工的媽媽見一面
平日在家干活時,陳建飛最想的就是在廣州打工的媽媽
10年前,陳建飛的爸爸患重病身亡。那時,他的弟弟才剛剛出生,他媽媽為了全家生計,不得不到廣州打工。
陳奶奶已經73歲,很多事情幾乎幫不上忙。家里的事情,全由13歲的陳建飛和姐姐分擔,姐姐負責買菜、做飯、洗碗,他負責挑水、砍柴。
在陳家泥房的墻壁上,除了他和姐姐弟弟的獎狀,還有一片用毛筆寫的“學習必有進步,堅持必定成功”、“自強”、“拼搏”等字樣。陳建飛說,這些是他和姐姐寫的,目的是為了激勵自己好好讀書、奮發圖強。他家里只有兩樣電器,一個電飯煲,一臺從堂叔家借回來的收音機。
和其他參與“手拉手”活動的同學不同,陳建飛去過兩次廣州。今年寒假,在廣州白云區一工廠當清潔工的媽媽把他和姐姐帶到了廣州。整個假期里,他和姐姐每天都跟媽媽一起上班,幫媽媽搞衛生?!耙还?層樓的樓梯,還有車間,平時只有媽媽一個人干的時候,肯定累壞了?!标惤w說,他很想和媽媽一起生活,但“家里沒有錢,媽媽在廣州打工很辛苦”。
陳媽媽并不知道兒子今天要來廣州,陳建飛最希望這一次能在廣州和媽媽見上一面。
滿墻獎狀 陋室生輝
●姓名:謝玉嫻
●年齡:11歲
●去過的最遠地方:清遠市區
●來廣州的最大愿望:向廣州小朋友學習
11歲的謝玉嫻要給全家煮飯,手經常被燙傷。
瘦瘦的謝玉嫻是白灣希望小學三(1)班的班長,在班上,她的學習成績最棒,語文、數學和思想品德課尤其出色。上學以來,她每年都要往家里不足兩米高的泥屋墻上糊十多張獎狀。昏暗的泥屋中,謝玉嫻和姐姐們的這些獎狀格外耀眼。今年,她還被推薦為鎮上的三好學生。
謝玉嫻的父親在三水打工,母親在家務農,由于土地貧瘠,家里和村中其他人家一樣,只能種些玉米、番薯、花生等作物。媽媽告訴記者,一年做下來,不僅存不下什么錢,而且每年化肥、農藥還得跟人家借。
謝玉嫻家姐妹四個都在讀書。她每天的生活是這樣開始的:早上6點半起床煮好一家人的早餐,吃完早餐后看一會書,7點去學校,中午又趕回家,煮飯,洗好一家人的衣服,寫完作業。1點20分又回學校上課。晚上放學后,就燒水給一家人沖涼,幫忙喂豬、煮飯、洗碗。7點半開始做作業,大約做一個小時。9點鐘開始睡覺。這中間,若是時間有多余,就看會電視,這也是她一天之中最大的娛樂。
懂事的她從7歲開始就為媽媽分擔家務,9歲時,因為年紀小,謝玉嫻燒開水的時候手臂曾被燙傷。
沒錢買書 愛跑學校
●姓名:陳君玉
●年齡:15歲
●去過的最遠地方:清遠市區
●來廣州的最大愿望:向廣州小朋友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陳君玉掏出一個小玩意,這是她給廣州小朋友的禮物。 攝影:記者許冰
陳君玉有3個姐姐和3個哥哥,她是家里的“老七”。媽媽在她1歲多的時候就病逝了。
近幾年,陳君玉的幾個大哥哥、姐姐都紛紛外出打工,在白灣三元村古老破舊的泥房子里,只剩她和一個正上初一的姐姐、52歲的父親相依為命。和當地的其他農民一樣,他們家也有一畝多地,但貧瘠的土地不能種水稻,只能種玉米、花生。收獲的作物還不夠父女三人糊口,就更不用說拿到市集上換錢了。
自小就沒有媽媽的陳君玉很懂事,家務事、田地活,樣樣能干。她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成績在整個5年級排列前十名以內?!罢Z文成績很好,但數學就差一點。”她說。因為沒有錢,陳君玉沒有買過一本課外書,想看書的時候,就往學校圖書館里跑。
昨天下午,陳君玉早早跑回了家。得知自己被選中參加與廣州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動后,她興奮了好幾天,還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送給廣州的朋友,她要提早回家把禮物包好。這是姐姐從城里給她帶來的玻璃工藝品,雖然很小,但卻相當精致。
陳君玉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師,為窮苦人家伸張正義。三元村至今沒有出過一名女大學生,她很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出生:1995年3月
宗旨:幫助貧困地區和城市特困少年兒童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普及義務教育,引導青少年關心他人、服務他人。
成果:扶困202552人次,發放扶困、扶孤助學金31362501.1元;成立了“青少年緊急救助基金”;先后在廣西百色、梅州、新疆、西藏等地援(改)建希望小學23所;分別在從化、增城地區援建手拉手書庫14間;為貧困地區學生捐贈課外書共50多萬冊;組織貧困山區100名民辦教師到中山大學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當家小鬼 滿手老繭
●姓名:黎雪美
●年齡:12歲
●去過的最遠地方:清遠市區
●來廣州的最大愿望:向廣州小朋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