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健康周刊》
學習成績、家庭作業(yè)、重點學校、海外留學、父母離異、家庭變故、超級女生、明星走秀、父母打罵、老師冷眼、電腦游戲、QQ聊天、肯德基、名牌服飾……進入新世紀的兒童已不同于其父母,肩上重擔千鈞。由于父母的過高預期,由于父母的刻意補償,由于橫在孩子們面前的無數(shù)獨木橋,由于令他們無法辨別、無法抵御的種種誘惑,新世紀的孩子們生活在嬌縱與重壓之間、兩極之間。
有統(tǒng)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礙,中小學生的患病率為21.6-32%,在對已經(jīng)退學孩子進行的調查顯示,有30-60%青少年因為心理方面的原因退學;對于兒童,有6-22%的兒童有不良行為。盡管目前成都地區(qū)還沒有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出來,但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袁茵透露,成都地區(qū)兒童的患病比例與此相近。
袁副主任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不是惟一的,心理健康其實更重要,否則,孩子的成長道路必定會受到影響。
獨生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李云歌研究兒童心理健康已多年。他說,和農村孩子相比較,城市的孩子物質需求比較容易得到滿足,但由于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陽”,因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忍受挫折及不公平待遇,在與別人交往時,我行我素,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從事兒童教育工作多年的陽藝也感觸頗多,在與孩子的交往當中,她也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關注自己更多,忽略別人,不善于傾聽,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更缺乏和同學交流的技巧,并且抗挫折的能力明顯不夠。
早熟孩子:極易心情浮躁
因為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有的孩子接觸、接受的社會信息很多,這既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陽藝說,因為有些孩子知道的事“太多”、太早,而又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過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容易心情浮躁,而不愿意多花時間在困難的事情上,探索能力不夠,并且容易受刺激,不冷靜,還可能因為某件很小的事大發(fā)脾氣。
單親孩子:多有負面情緒
有些孩子非常容易為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大發(fā)脾氣,李云歌說,這種現(xiàn)象多見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他們隨著父(母)親的離開而喪失了一部分愛,對于孩子來說,這就面臨著如何接受這個事實的問題。
他說,如果父母在離異時沒有給孩子一個很安靜、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就會產生自責、自卑、孤僻的性格,而且易出現(xiàn)早戀,或者以后所找的對象也可能是比自己大10多歲的人,因為他(她)潛意識中還是在尋找童年所失去的那部分愛。
留守孩子:易有自卑心理
兒童心理專家鄢邦杰說,留守孩子多是生活在上一輩身邊,由于祖輩也同樣面臨生存的壓力,情緒難免宣泄到孩子身上,再加上他們的知識面相對狹窄,不能很好的輔導孩子,從而導致孩子成績不好,在校不愛說話,容易產生自卑感,并且與父母也有隔閡。還有些孩子即使跟隨父母到了城市,但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