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1日 紅網
“尋找小學生最喜歡唱的歌,第一位是周杰倫的《發如雪》,第二位是林俊杰的《曹操》,前五位都是流行曲。”據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張老師說,最近,該校對全校2000多個學生喜歡唱的歌曲進行調查。經過點算,發現小學生最喜歡唱的都是《快樂崇拜》、《你是我的玫瑰花》等流行歌曲,傳統的兒歌大部分甚至連“提名”都沒份。(《廣州日報》5月30日)
時下,在社區院落,街頭巷尾,甚至在校園里,天真的孩子們大唱不屬于小小年紀的成人歌曲,抒發他們幼小心靈中并不懂得的情感已成普遍現象。有媒體報道,前不久在某市一所初中組織的一次卡拉OK大賽上,十三四歲的學生參賽的歌曲多是《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星語心愿》,只有一個學生唱的是《讓我們蕩起雙槳》,結果卻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哄笑。
《小燕子》、《我愛北京天安門》、《讓我們蕩起雙槳》、《外婆的澎湖灣》等這些幾十年前的經典兒歌,曾經伴隨著幾代人走過最美好的童年時代,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然而,眼下我們又能列舉出多少內容健康、韻律優美、瑯瑯上口、富于教育意義,學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并樂于傳唱的兒童歌曲呢?孩子們無適宜的兒歌可唱,這也就難怪他們只好唱起了并不適合他們的成人歌曲。
另一方面,少年兒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本身就比成人強,他們置身于電視、電腦、VCD和MTV、卡拉OK的重重包圍中耳濡目染,自覺不自覺地就成了成人歌曲的俘虜。而大多數的流行歌和電視主題歌要么涉及成人情感糾葛,要么宣揚游戲人生等內容,勢必會對孩子們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當我聽到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嘴里冒出一句“親愛的你慢慢飛”,心里不禁有一種很怪的感覺。另外,學校、老師和家長們往往把音樂教育看成是一種特長教育,只注重挖掘培養音樂特長生,而忽略了時下整個兒童音樂與兒童群體的錯位。正是上述種種原因,使得孩子們越來越無歌可唱。
兒歌是開啟兒童心靈的鑰匙,對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唱兒歌更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教育活動。我們的兒童音樂創作者應當走進生活,走進校園,深入到兒童世界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汲取靈感和素材,創作出充滿活力和童趣的優秀兒童歌曲,讓這些好歌走進孩子心靈的陣地,在校園和社會上流行起來。只有當優秀的兒童歌曲廣為傳唱之后,兒童大唱成人歌曲的現象才會自動消失。愿我們的孩子們能有更多的優秀兒歌可唱,從而遠離成人歌曲。這不僅是孩子們的愿望,更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稿源:紅網][作者:張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