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出生在中國的兒童,不論富貴貧窮,都太可憐了。作為一個人,自己是沒有選擇出生與否的權利的,但不幸的是,作為中國的兒童,他們后天所擁有的許多權力也都在愛的懷抱里被堂而皇之地剝奪了,且很少被父母或老師當作有著獨立思想的人看待,他們只是孩子,只是需要乖乖聽家長和老師的話的乖孩子,他們只是學習的機器,只是家長的虛榮心得以實現的道具而已,而對于那些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農民來說,他們還是養兒防老的生活保障-----一份養老保險金。
實際上,孩子還未出生,就已成為父母心中美好的憧憬,一俟呱呱墜地,父母便舍身忘我地把他們所有的愛,所有的財力及所有自己不能實現的美夢和理想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當然還有強加給孩子身上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教育從娃娃抓起”這句口號于今基本上違背了原意而被賦予許多現實意義,從幼兒園起,孩子們肩上就擔負著考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的神圣使命,而孩子無疑就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犧牲品。
出生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家的孩子,雖然衣食無憂,但并不快樂。在剛能把母語連成句子說出來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雙語幼兒園,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坐在小課桌前既要學習ABC,又要學會a、o、e、b、p、m、f等拼音,還要學習算數;一點音樂細胞和天賦都沒有的孩子不得不在家長的逼迫下彈鋼琴,吹黑管。學齡前本來是孩子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轉瞬即逝,可卻被望子成龍的父母剝削殆盡。
那么,幼兒園里的其他情況又是如何呢?只見孩子們一個個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不敢亂說,更不敢亂動,一切聽從老師指揮。上課的時候,老師指著一個圓圈說這是太陽,可孩子說這是盤子就是錯的。吃飯的時候,性格內向膽子小的孩子是老師給多少吃多少,從不多吃多占。膽子大一點的孩子還能占點便宜,好比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可也多不了多少。午休的時候,個個躺在床上像乖巧的小貓咪 ,即使想小便也要等到午休結束時間。這哪是幼兒園,簡直像集中營。在幼兒園的三年里,究竟淹沒了多少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無從考究。
小學生更是可憐。每天清晨,早早出門的都是小學生。
可是看到小學生們像螞蟻一樣弓著腰背著個與其年齡絕不相稱的大書包,大人們大都不以為然。大人還有8小時之外的自由與消遣,可孩子們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做不完的題。一個生字寫十遍,一篇課文抄五遍,五加四得九,六加三得九,七加二得九……. 類似的作業天天有,不知我們的老師們怎么想的,這樣的機械練習強加于活潑好動的孩子身上,未免也太殘忍了。老師如此,家長更是變本加厲,不惜長年累月地犧牲自己的周末,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各樣的課后班,諸如奧數班、書法班、美術班、外語班、樂器班、舞蹈班、作文班等等不一而足。可憐的孩子們不能做自己喜歡的手工制作,不能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和童話故事書,更沒有過玩泥巴等親近大自然的經歷,只能毫無自由意志地聽從大人們的擺布。
如果生在貧窮人家更是不幸。父母為了生存讓最需要關愛呵護的孩子留守家里,過著野孩子的生活。孩子不僅得不到物質生活的保障以及及時接受教育的權利,情感世界也是一片貧瘠。如果生在貧困家庭更是不幸中之大不幸,類似洪占輝的弱小孩子不知有多少仍在承受著大人們也不愿承受的生活重負,又有多少孩子正在被窮困潦倒的父母當作乞討的道具而被無情地剝奪了孩子們做為人所應有的尊嚴及人格,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童年,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澀與艱辛。
人的一生是由不同階段組成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不同人生階段應有各自不同的經歷,體現著各自的精彩。對于兒童來說,決不能忽視其生長發育的特點而拔苗助長。雖然社會競爭激烈,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總不能為了子女將來能娶到富貴人家的小姐或嫁入豪門而指腹為婚或以犧牲孩子目前幸福為代價在孩子十幾歲時便為其張羅婚事吧 。
什么時候能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