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
|
受訪人: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屈光專科熊瑛博士,主要從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防治、眼光學系統缺陷以及其矯正對視功能影響的相關研究。
采訪人:程莉
采訪人:又到全國愛眼日了,在這個日子里,少不了要說到預防青少年近視這個話題。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近視大國。請您先介紹一下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的發病情況。
熊瑛:根據衛生部、教育部的聯合調查,目前我國學生近視發病率接近60%,僅次于近視第一大國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據統計,2002年我國在校學生視力不良(其中85%以上為近視),檢出率為:小學生26.96%,初中生53.43%,高中生72.8%。北京市有關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平均為50%,重點學校高達70%;近視眼的發病情況有明顯的區域性,城市高于農村,重點中學高于普通中學。
據流行病學調查,群體近視眼的平均患病率3~6歲為1%~3%,7~12歲為20%,13~15歲為30%,16~18歲為40%,大于18歲為50%。近視發病率還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約有3.6億人配戴眼鏡,堪稱“眼鏡大國”。
采訪人:預防近視眼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究竟如何看待近視現象,如何預防和矯治近視眼,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存在很多誤區,希望您能從科學角度,對人們的一些錯誤的認識予以糾正。
熊瑛:據我們了解,目前人們對近視現象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一種是過于憂慮,具有“恐近癥”,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城市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初患近視少年兒童的家長們,由于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想讓孩子過早配戴眼鏡,迫不及待地嘗試各種各樣的治療,使未成年人成為各種近視眼治療器以及預防藥物的最大試驗群體,造成極大的人力、物力浪費。與“恐近癥”相反,另一部分人則對近視眼重視不足,這一人群多分布在農村,經濟不發達地區,并多見于成年人。他們忽視近視眼規范矯治,認為近視了只要到眼鏡店配副眼鏡就行了,不進行嚴格的驗光就直接戴眼鏡,結果引起視覺質量下降,視疲勞。還有相當多的人,由于不想配戴眼鏡,干脆放棄了近視的矯正,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采訪人:您認為造成人們對青少年近視現象產生諸多不正確認識的原因是什么?
熊瑛: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沒有形成有效的近視眼防治綜合體系,在近視眼的預防和治療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次,由于青少年近視眼患病率居高不下,促使人們嘗試各種近視治療儀期望阻止或降低近視的發生和發展。第三,缺乏對近視眼光學矯治的正確認識,有的人盲目排斥正確的光學矯治,形成由于視力損失導致的生活質量的下降,而另外一些人又盲目追求各種近視矯治的新方法,最終導致視功能的不可逆損害。
采訪人:那么,您是否能向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介紹一些有關近視眼的科普知識和相關信息?
熊瑛:近視可分為調節性近視(假性近視),軸性近視(真性近視)。兩者區分很容易,只要通過充分的睫狀肌麻痹,放松睫狀肌痙攣,調節性近視就不顯現,如果此時仍然存在近視,就是真性近視。
近視的基本問題是屈光問題。“看遠看不清,遠視力下降”,簡單說就是外界的物體經過眼屈光系統,沒有成像在視網膜表面,而是聚焦在了視網膜前,導致視物模糊。通過在眼前放置凹透鏡,可以使光線的聚焦點后移至視網膜表面,形成清晰的物像。眼部屈光問題不僅存在于中國人中,美國多種族眼屈光問題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不同的種族存在相應的屈光問題,亞裔人近視眼多見,非洲人散光多見,歐美白種人遠視眼多見。
近視形成相關因素很多,主要為環境和遺傳兩方面。
遺傳因素:在我國近視人群中,大約有1/5左右的發病者可能與近視眼相關致病基因有關。這類型患者大多近視程度較高,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措施。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長期、過多的近距離作業;受教育程度;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居住在大城市;飲食習慣及電視電腦的普及等等。調查發現:近距離用眼多的人,其近視發病年齡更早,近視度數更高。目前我國學齡期少年兒童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導致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少人不自覺地在看書、寫字時將眼睛靠得很近,養成近距離用眼的壞習慣。
不良膳食結構也會影響兒童眼球的發育。目前我國兒童的膳食結構存在不均衡情況,主要為:1.高脂肪和甜食過量;2.偏食、挑食,尤其以不吃蔬菜為表現;3.主食過精,粗糧吃得極少或根本不吃。從營養學角度講,與眼睛密切相關的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1和B2、維生素D、維生素E、鈣、鋅、鉻等等,應該多食用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的谷物和蔬菜。
近視同時也與社會進步、生活環境因素相關:人眼具有相當寬泛的可視范圍,在可視范圍內可自動調節焦距,滿足清晰視物的目的。隨著社會文明的進程,對人類視功能的需求是過多使用近視力,近視眼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
采訪人:既然近視的基本問題是屈光問題,那么通過配戴眼鏡不是就能有效地矯正或者改善視力嗎?
熊瑛:的確如此。光學矯治(即戴眼鏡)是目前矯治近視眼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規范矯正包括:嚴格規范的醫學驗光,合理配鏡,定期復檢。
醫學驗光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初次配鏡,尤其是兒童一定要進行散瞳驗光。2.合理的瞳間距離。保證眼鏡的光學中心與眼睛的光學中心符合,否則將增加鏡片的棱鏡效應,導致誤差增大。3.在保證完成以上基本環節的基礎上,可以結合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驗配。
采訪人:對近視眼人群來說,是否只要有一副合適的眼鏡就萬事大吉了呢?
熊瑛:對于大多數生理性近視者來說,配戴眼鏡矯正視力,就可以享有正常的生活質量。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近視人群中的部分病理性近視患者。病理性近視的病理基礎為眼軸過度增長,整個眼球生理結構發生變化,可引起相應的并發癥,并導致不可矯正的視力損傷。對于病理性近視,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方法阻止其發生和發展。病理性近視引起的視力損害多來自與病理性近視相關的并發癥,例如白內障、青光眼、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因此對病理性近視患者,要強調重視定期接受眼科檢查,監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必要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盡可能挽救和保存可用視力。
采訪人:最后,請您針對預防和矯治近視眼,給青少年近視者和他們的家長提一些建議或忠告。
熊瑛:對于青少年近視眼,應該重在預防。在近視眼防治方面,國內外相關研究很多,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可以應用于臨床的有效方法。對于近視屈光度已穩定的成年人,除配鏡矯正外,還可采取準分子激光手術和眼內鏡手術等方法進行矯治。需要提醒的是,盡管準分子激光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各種手術都有其適應癥和禁忌癥,手術方法也因人而異。因此,在接受近視手術之前都要由醫生進行詳細的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同時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