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3日來源:紅 網
“六一”前后,各小學都在抓緊給面臨畢業(yè)的6年級學生復習功課。然而,5月26日,海南省文昌市第一小學為了提高學生畢業(yè)考試成績,卻組織學生集體拜神,每個拜神的學生分到了兩個雞蛋———校長和老師對此解釋說是寓意“平安脫殼”的意思,吃兩個雞蛋可以考100分。(〈〈工人日報〉〉2006年6月2日)
如果說吃兩個雞蛋可以考100分,那么,吃兩個鵪鶉蛋就不可以考100分嗎?吃兩個鵝蛋或者鴨蛋,因為蛋更大,豈不可以說考得更好,再進一步,如果吃兩個鴕鳥蛋,那么不就可以考上重點中學甚至直接成了神童了嗎,如果說雞蛋的“平安脫殼”充其量將來也就是個讓人不怎么看重的雞,那么何不用鳳凰蛋將來變成鳳和凰呢?何不用天鵝蛋來“平安脫殼”為高貴的天鵝呢?可見,吃兩個雞蛋可以考100分本身經不起追問。
面對孩子們緊張地復習,不是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去放松,不是用人性化的關懷來安撫學生們焦慮的心情,不是科學教給孩子們足夠的應考常識,而是組織學生集體拜神,表面上的給孩子們一個精神的寄托,但是實質上給孩子們強加了一個更大的愚昧精神負擔,寄希望于第三種力量,顯然,這對孩子們迎接考試十分不利。
組織學生集體拜神的背后實質是一種不自信,作為校長,對自己的全盤工作不自信,對學校的教育整體質量不自信;作為老師,對自己的教學不自信,對自己熱忱的工作效果不自信;作為學生,對于自己的努力不自信,對自己的付出不自信,對老師不自信,缺乏自信的必然后果就是尋求歧途來寄托。
組織學生集體拜神讓學生淺薄的榮辱觀喪失歹盡。以崇尚科學為榮,以崇尚拼搏為榮,以崇尚知識為榮,以崇尚迷信為恥,以崇尚投機為恥,以崇尚無知為恥,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孩子們破除迷信,尊重知識,另一方面卻在實踐上踐踏理論知識,造成了孩子們信仰的無奈和繁衍的危機,不知道老師們是怎么想的。
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難事而去拜佛,卻發(fā)現觀音在那里拜自己,問其原因,觀音笑道:“求人不如求己。”連觀音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的淺顯道理,為什么要讓孩子們去求神靈的保佑呢?一份辛勞汗水,對應著一份收獲,耕耘有多少,碩果就有多少,在人生的道路上,請孩子們永遠記住:萬事求人不如求自己,世上沒有什么神仙皇帝,成功從善于把握自我開始,這就是生活教給我們如何認識自我的智慧!
吃兩個拜神的雞蛋無法保證考100分,更無法保證“平安脫殼”,所謂平安其實就在科學的生活智慧里,就在辛勤奮斗的汗水里,100%甚至200%的努力加上科學的學習方法才是考100分是唯一可靠保證,成功,請讓“吃兩個拜神的雞蛋”意識走開!(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