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文君
由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辦,北京多維樂舞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協辦的06’全國智障者(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主題研討會于2006年5月27日下午在中國殘聯111會議室舉辦。此次研討會以“書畫、藝術、開發兒童的天賦”為主題,主要議題有:書畫等創造藝術教育和普通藝術教育對開發智障兒童智力的作用;書畫等藝術教育、調理治療的應用案例展示及討論;創造藝術與醫學的結合,對開發智障兒童天賦和生活行為能力的必要性研究;國外智障托養機構及開發智障兒童天賦的相關項目發展狀況,探討與中國相關項目的合作前景。
與會者30多位,有來自特殊教育、藝術教育、藝術心理、藝術調理治療、中醫學、心理學、遺傳學、社會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及智殘兒童家長。音樂治療專家陳莞、書法治療專家胡斌、中醫專家王朝宏、藝術家黃巖、音樂治療專家俞慧耕、多維樂舞調理康復治療專家王春紅分別就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做了主題發言。中醫專家傅景華先生提交了主題為‘人類健康呼喚藝術’的文章;北京慧靈美術老師吳麗英老師遞交了她在工作中用繪畫手段調動學生潛能的專業文章。
《三月風》副主編張和勇先生,作為此次智美展評委會的主任,對此次參展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些作品構想獨特,色彩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做作,非常自然,這也正是很多藝術家正在追求,而且很難求得的東西”,“我們的評比也是建立在認知他們的天賦,支持他們潛能開發的基礎上”。同時,他也表示智美展研討會非常重要,要想認知他們的天賦,專業的研究就應該深入。書法治療專家胡斌女士講解了書法治療的方法和案例,清晰的闡述了書法治療訓練如何幫助智障兒童,他幫助的兒童書法作品還在此次智美展中得到書法一等獎。望京醫院中醫專家王朝宏先生從中醫角度闡述了智障的病理基礎和治療手段,他指出‘藝術治療與中醫順其自然要素是一致的,任何人包括智障者都需要因勢利導的各種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打針吃藥’。
2005年曾組織并參與“構筑寓言”的藝術家黃巖先生談到,我們應該避免用自己所謂正常人的眼光制造一些標準去給某類人群貼上“智障”的標簽,這些行為的后果是把他們越推越遠,讓他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在藝術家與智障兒童共同繪畫的過程中,雙方是完全平等的互動過程,應該盡量多的挖掘他們本真的東西而不是定一些指標讓他們達到。這番講話馬上引起了討論:作為特教老師、藝術治療者,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智障者——如果沒有預期目標如何能實現治療?如果有預期目標又怎樣能深入智障者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想法、挖掘他們的潛質?尺度的拿捏是否只憑治療專家的感覺和經驗?這給我們的專業人員提出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專業如何發展”。
多維樂舞創始人王春紅女士在中醫學理論基礎上,通過創造藝術調理治療案例解釋了情緒和行為轉化的藏象理論基礎,舞動、聲音與色彩造型的視知覺基礎,闡明了情緒、行為及多種藝術的對應關系;并強調必須掌握這些專業知識,才能由此及彼,由表象而知內心,由藝術調理來調節行為與認知,才能提升他們的情智水平、改善其生活與行為能力。另外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陳莞女士面介紹了國內音樂治療的發展和自己的研究經歷。
創建中央音樂學院培訓中心音樂啟智實驗班的俞慧耕教授講到自己的經驗體會:對一些低度、中度智障者,應該像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讓他們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學,和普通孩子一樣要求,要讓他們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他們也能做到,盡管這個過程很艱難,非常難,但只有通過這樣的磨練,他們才能自信、自強起來,才能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經過我們教育的這些能夠自立的孩子,將來社會應該給他們提供普通人擁有的職位。和俞女士一道來的還有一位智障者,他從3歲開始正式學習音樂,2000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現已修完所有課程,于今年畢業。他在會議中不時提問并發表見解,思維活躍,為俞慧耕女士的發言作了最生動的注解。
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馬廷慧女士在總結中深有感觸‘今天的研討會橫跨眾多的行業,討論非常熱烈,而且能夠統一在書畫、藝術開發兒童的天賦研究方向和深度研究的專業性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盡量打破各種學科的壁壘,整合散落的資源,綜合性的,包括音樂、舞蹈、繪畫、創造藝術、中醫等專業的綜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與會者最后達到的一致收獲是:‘社會應該平等對待智障兒童,智障者有權利參與社會生活,有權利像普通人一樣接受教育,應該研究適合他們的特殊教育;藝術對開發智障兒童天賦和生活行為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十分有必要繼續深入研究,各學科應該打破專業壁壘、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壁壘,以智障孩子為中心,把資源整合到一起為他們更好的生活而服務’。同時也可以看出,藝術治療這個領域在國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亟待深入研究。一些專家也認為大家在討論中沒有明確區別藝術教育和藝術治療:是讓智障學生單純的“學習”藝術,接受藝術熏陶,還是通過一種有理論實踐根據的,系統完整的介入方法,使用藝術這個溝通工具去主動干預、調整他們的心智和行為能力。
這個初步探索建立同行對話平臺的研討會,已經凝聚起了更多有心人的熱情——這是一群執著的具有愛心的專業人士和參與者,55%來自象北京慧靈、天賦園、利智康復中心、馬斯特比藝術中心、成功無限雜志社、禾易電子咨詢、公益中國等這樣的民間機構。由于這個領域的草根性試驗性,由于大多數人對智障者社會身份的認知差異、對藝術治療理念的隔膜感,大家感到任重而道遠。但我們相信,溝通善與美的研究,使用藝術這種手段幫助智障人士的工作,會因大家的努力越走越好!全國近2000萬智殘者一定能夠得到更好、更專業的幫助,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精彩點評:
1. 這是同在一個世界的靈魂向自己的同胞,另一類靈魂伸出的援手
2. 在這個建立對話平臺的初始階段,各種觀念上的、不同出發點的、總之是方向性問題上的差異自然會在這次研討會中顯現出來,引起討論:比如,藝術對人的心智有影響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是藝術本身對人生理和心理的溝通作用使然,但作為治療師,應該怎樣運用藝術這種語言工具,是作為一個語言的轉譯者,還是在重復的藝術強化訓練中改變情智?當然,這也許是一個問題的不同深度的兩個層面。
3. 大多數人對藝術治療的理念知之甚少,甚至開展工作時不被人理解,而藝術調理治療本身又是對專業素養要求極高的領域,注定只有少數人才能通過長期的學習積累掌握,更重要的是,有了和藝術治療緊密相關的理論基礎另外,還要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
4. 馬老師總結:今天會議的目的,是盡量打破各種學科的壁壘,整合散落的資源,一切以這些智障的孩子為中心,綜合研究各種幫助他們的方法和手段。
5. 與藝術教育有些區別,藝術調理治療并非為了完成一個藝術創作指標,而是通過各類藝術的方法,達到藝術之外的一些提升其潛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