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8日 生活新報
小杰靜靜地躺在床上,滲出毛孔的汗水滲透了他身下印有卡通畫的床單。母親任幫群不停地用手輕輕拍著兒子的額頭,表情木然。
兩個月過去了,小杰腦袋里的腫瘤還在一天天長大,每次頭疼欲裂的時候,母親都會這樣靠輕拍兒子的額頭哄他睡覺,睡著了,也就不再那么疼了。
在這看似漫長的兩個月時間里,父母先后帶小杰輾轉云南、四川和北京各大醫院,可最終還是無功而返。小杰現在已經骨瘦如柴,動彈不得,這個才有5歲半的孩子,就這樣一天天地與病魔無力地抗爭著,生命的終點卻無情地向他靠近……
在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時候,小杰道出了那個令人驚訝的心愿:“媽媽,以后我再也用不著眼睛了,把我的眼睛(眼角膜)送給那些看不見的小朋友吧(盲童)。”任幫群心痛地哭了,又欣慰地笑了……
任幫群抱起兒子發瘋似地沖上了成都的大街,一見來車就往上撞,她歇斯底里地吼叫著“不想活了”……
3月31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四點,保山市隆陽區第二幼兒園的孩子們又盼來了一個開心的周末大假。早已等候在幼兒園門口的周顯超探著腦袋等待兒子小杰的出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被各自的父母領走了,可周顯超卻遲遲不見小杰的蹤影。正當周顯超納悶時,小杰一瘸一拐地走了出來,周顯超趕緊迎了上去問兒子“是怎么回事?”小杰連連搖頭說“不知道。”
回家后,周顯超把兒子的事情告訴了妻子任幫群,妻子說可能是孩子不小心摔了跤,問題可能不大。第三天,小杰起床后右腿突然變得僵硬了,根本無法行走,還不時伴有陣痛,周顯超這下急了,決定帶孩子上醫院看看。當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將螺旋CT掃描會診報告單送到周顯超手中時,周顯超整個人驚呆了:后顱凹腦干偏左后方見尖圓形稍低密度腫塊影,邊界不清,鄰近結構受壓。主治醫生建議周顯超帶孩子到省城昆明大醫院進一步作MRI檢查,醫生懷疑小杰患了髓母細胞瘤與星形細胞瘤。當周顯超追問醫生“孩子的病有多嚴重?”時,醫生搖搖頭告訴他:“非常嚴重,保山市內的醫院目前根本無法醫治這個孩子的病。”醫生的話有如五雷轟頂,周顯超頓覺頭暈眼花,一襲冷汗滲出他的背心……
周顯超不敢怠慢,當即將醫院的診斷結果及醫生的建議告訴了妻子商量后,夫妻倆頓時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通過打聽,他們得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有幾位治腦瘤的專家,為爭取治療時間,兩人匆匆忙忙找親朋好友借了些錢后,帶著孩子直奔昆明,后轉乘飛機到了成都。
華西醫院的醫生按照孩子父母的要求,對小杰的頭部做了MRI檢查,其結果,在場所有的醫生都愣住了:小杰的腦里可見一尖圓形病瘤,大小約為4 X 4 X 4.2cm,第四腦干寶受壓變形,左側鼻甲粘膜肥厚。,針對這一結果,醫生當場給出了意見:腦干占位性病變!小杰的腦部腫瘤進一步得到了證實,主治醫生再三勸說周顯超夫妻倆“孩子的病治愈的可能性極小”,話說到一半又咽了回去,看著主治醫生搖頭遠去的背影,任幫群禁不住抱著孩子痛哭了起來,一陣渲瀉后,她揮袖擦干了眼淚抱起孩子就往醫院的大門外跑,愣了半天的周顯超見狀趕緊追了出來,一邊追一邊喊:“你要去哪里啊?”,任幫群歇斯底里地哭叫著:“娃娃都活不了啦,我也不想活了。”
任幫群著孩子發瘋般地沖到了大街上,見到車就往上撞,大街上頓時響起了一連串的剎車聲,小杰也頓時被母親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大哭了起來,周顯超跑上來急忙拉住了妻子。
那天的北京下著小雨,任幫群禁不住打了幾個冷顫,救兒的希望也被冰冷的雨水沖刷得一干二凈……
隨后,夫妻倆在成都又找了幾家醫院,結果如出一轍,借來的錢眼看就要花光了,夫妻倆只好帶著孩子打道回府。回到保山后,兩人原本經營較好的服裝店鋪此時再也無心打理了,店鋪關了,夫妻倆每天都呆在家里陪著兒子哪兒也不想去,他們心里清楚,兒子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就快要到盡頭了,這段日子過后,他們倆就再也聽不見兒子的笑聲了,孩子畢竟還小,小杰還不知道死對他自己到底有多可怕,只有做父母的才知道失去兒子的心痛與悲傷。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小杰的病情越來越重,4月中旬,小杰忽然不會說話了,整個身體的右半部分都已失去了知覺不能動彈。這以后,父母再也聽不見孩子半夜病痛的哭鬧聲了,可越是這個時候,父母越是寢食難安,周顯超跟妻婦輪換著守在兒子的身邊,他們不敢合眼,他們害怕自己哪怕是打個盹,孩子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4月20日,周顯超遠在四川的一個親戚打電話來告訴他,北京三博復興醫院有可能能治好小杰的病,這時,已經被兒子的病折騰得精疲力盡的夫妻倆恍然間似乎又見到了一絲曙光,帶著孩子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北京。
這天的北京城下起小雨,天氣也因此變得有些陰冷。可剛到醫院作完檢查后,醫生根據周顯超夫妻倆的實際情況,干脆勸他們放棄對孩子的治療,原因很簡單,要治小杰的病,除了足夠的錢之外,還不一定能保證小杰的病能夠痊愈,單就錢來說,醫生草草算下來的費用就足以將周顯超夫妻倆當場壓倒在地。離開醫院,任幫群用自己的外衣裹著兒子的身體,雨水打在了她的身上,禁不住打了幾個冷顫,她跟著丈夫在雨中漫無目的地在走在京城的大街上,他們想去北京西站搭乘火車,可他們根本不知道那一條才是通往火車站的路……
就這樣,周顯超夫妻倆為孩子治病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剩下來的時間,留給夫妻倆的只能是怎樣盡量讓小杰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過得幸福一點。
曾經活蹦亂跳的小生命如今已經漸漸凋零,誰知這場痛苦的煎熬之后,他的生命之花將會怎樣綻放……
小杰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凋零,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就這樣無辜地被病魔壓倒在了床上。不能說話的小杰,每次病痛難忍的時候,只能靠唯一能動的左手拍打幾下床沿,以示讓身邊的父母替他輕輕拍拍腦門,這樣的方式雖然并不能替他減小頭部的疼痛,但在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這也算夠管用的了。
不是父母不給孩子買藥,目前對于小杰來說,任何止痛的藥都已無濟于事。昨天,記者我們來到小杰的病床邊,其母親任幫群正在幫兒子輕拍著腦門,小杰躺在床上漸漸安靜了下來,床沿邊還放著剛剛換下的已經濕透了的床單,那全是被小杰疼痛時滲出的汗水浸濕的。任幫群告訴我們,這兩個月時間以來,小杰一下子瘦了許多,現在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了,作為母親的作幫群實在心疼了,就熬點稀飯喂兒子吃,可一碗稀飯,小杰能咽下的也只不過一點點而已。
“這娃娃命苦啊。”周顯超拿出小杰患病前的照片,一直憋在眼眶里的淚水禁不住淌了下來:“以前哪個(人)見了都說這娃娃乖,特別招人喜歡。”現在的小杰哪也去不了啦,以前跟他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不敢來看他了,都“害怕”他現在的樣子。
看著眼前這個已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的小生命,我們眼睛濕潤了,不知道不久后就將踏上天堂之路的小杰,在那遙遠的地方將會怎樣成長,是快樂,還是悲傷,我們不忍多想……
媽媽,把我的眼睛(眼角膜)送給那些看不見天空的小朋友吧,他們以后就可以看見天空了……
在任幫群的心目中,兒子小杰是一個極富愛心的孩子。鄰居家的一只小花貓去年被狗咬傷一只腿,小貓痛得“喵喵”直叫,很可憐,小杰知道后,把爸爸給他買得棒棒糖拿過去給小貓吃,見小貓根本不理他,小杰急得哭了起來:“小貓咪,糖很甜的,吃點糖你的傷很快就會好的。”看到小家伙這天真的一幕,隨后找來的母親看得直想笑:“貓不吃這個,吃魚。”
第二天起床后,小杰硬是纏著媽媽去街上買了幾條小魚給小貓送了過去,結果小貓把幾條小魚全吃了,小杰回到家后高興地告訴媽媽:“小貓把魚吃了,是不是明天傷就會好了?”媽媽說:“明天好不了,慢慢會好的。”結果,小杰每天都要讓媽媽買些好吃的給小貓送過去,弄得鄰居很過意不去。半個月后,小貓的傷好了,也被小杰喂成了“小胖子”。那以后,小貓每天都要跑到小杰家來玩,小杰玩游戲,它就坐在旁邊看著,還不時用身體去蹭小杰。今年春節后,小貓突然不見了,鄰居家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小杰為此悶悶不樂了好一段時間。
幾個月前的一個晚上,任幫群一家圍聚在電視機旁看一檔關于盲童的節目,從來只喜歡看動畫片的小杰,這天忽然被這檔節目迷住了。故事講的是一個山村里的盲童因車禍失去父母后的悲慘生活,因雙目失明,這個孩子的生活一度限入困境,好在左鄰右舍積極幫助,這個孩子才暫時接脫離了困境。當電視臺的記者阿姨問這個小朋友“知道天空是什么顏色嗎?”時,小朋友搖了搖頭說:“是黑色的。”記者阿姨說,天空晴朗的時候是藍色的,夜晚沒有星星月亮的天空才是黑色的。這時,小杰突然問媽媽:“那個小朋友為什么看不見天空啊?”媽媽頓時無語,半晌后才告訴孩子:“因為那個小朋友是的眼睛生病了。”小杰又問:“那以后他的眼睛再也不會好了嗎?”媽媽說:“是的。”小杰若有所思了一會的說:“如果我有多的眼睛,分兩個眼睛給他多好啊,那他以后就可以看見天空了。”小孩子的這一番話說得旁邊的父母哈哈大笑了起來:“這世界上看不見天空的人還有很多,你有那么多眼睛送嗎?”小杰低下了頭沉默了起來。
小杰畢竟是個孩子,他能懂得也只是一個孩子所能明白的東西。這次的病痛已經把這個孩子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在小杰發病后的那段日子里,病痛雖然已經把他折磨得奄奄一息了,但那時他還能講話,有一天他突然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我的病真的治不好了嗎?是不是我死了以后也就看不見天空了?那么我死了以后要是把我的眼睛(眼角膜)送給那些看不見天空的小朋友,他們就可以看見天空了。”母親心痛得抱著小杰痛哭了起來。
這幾天,已經不能講話的小杰,一醒來就下意識地用左手碰碰媽媽的身體,然后指一下自己的眼睛,又指一下窗外,作為母親,任幫群深知孩子的意思,她除了點頭,又還能說什么呢?
我們期待,在這個小生命即將遠逝的時候,能盡我們的微薄之力幫他完成最后的心愿……
小杰是無辜的,也是堅強的,雖然他并不懂得他自己的堅強。我們結束采訪正欲起身告辭的時候,小杰再一次醒了過來,他那只小手又一次對著早已淚眼紅腫的媽媽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窗外,這一次,我們也讀懂了眼睛這個無辜孩子的心愿,一股酸楚通過胸口涌到了眼角,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那只緩緩擺動的小手深深的感動著。
一個5歲半的孩子,因為那顆無邪的童心與愛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作出了這樣一個象他這樣的孩子無法作出的選擇,在他心里,或許只是相幫幫更多看不見天空的小朋友,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想法,可在我們心里,他那天真的決定有如悲痛的欣慰一般烙在了我們的胸口。
今天起,我們將專門為小杰開通“心愿熱線”0871-3110110,讀者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為這個即將逝去的小生命,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幫他完成他那個單純的心愿吧,在您的身邊,如有需要眼角膜移植的人,請您拔打“心愿熱線”告訴我們,我們將盡快與遠在保山的小杰的父母取得聯系,讓我們在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同時,也幫助小杰完成他最后一個小小的心愿。我們恭候您的來電。
主筆 熊熊/文
本報記者 王炳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