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 2006-6-8
人民網河南視窗訊 鄭州晚報報道:電廠路派出所民警根據家長舉報,日前破獲一起男青年猥褻小學男生的系列案件,受害男孩的家長對此人十分痛恨(本報昨日A12報道)。昨日,記者對被施暴未遂的兩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進行采訪得知,孩子在遇到危險時,都大聲叫喊,嚇跑施暴者,從而成功逃脫。
兩個孩子發現危險都大聲叫喊,成功逃脫
昨日12時30分,在陳伍寨村,記者找到了已知的被嫌疑人徐某第一個施騙的小松(化名)。正在吃飯的小松看到生人很不自然,不停打量記者,眼神充滿懷疑。他的父親一邊向豬圈里倒豬食一邊對記者說:“孩子從那件事后,開始懷疑任何男人。”在爸爸的勸說下,小松勉強說出當時的經過:“那天中午我吃過飯,天有點熱,我就穿了個短袖上學去。走到橋東頭的時候,那個頭發梳得可亮的人過來,他說他是西流湖管樹的,說我拽斷了橋下的樹枝,我不服氣就跟他下橋去看。”
徐某領著小松向橋下樹多的地方走,走到一根電線桿處,對方用紙塞住了他的嘴。“他要脫我褲子,我不讓,使勁亂蹬。沒一會兒我聽見外邊有人說話,趕快大叫,嚇得他跑掉了。”
在小松家附近,記者隨民警找到了案件記錄中第二起遭強暴未遂的11歲的小亮(化名)。小亮是3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小亮的媽媽提起這件事就哭:“要不是兒子精明,準被糟踏了!”小亮說,那是一個星期三的中午,飯后快兩點了,“我剛走到橋頭舊書攤那兒,走上來一個男的,他截住我說是管樹的,要我去看我破壞過的樹”。小亮同樣被領到一個僻靜的土坡邊,徐某隨后的過分行為讓小亮意識到危險,于是,他提著褲子邊跑邊大聲叫喊。“他當時還沒把他的褲子脫下來,聽到我的叫喊,就不敢追我,向另一邊跑了。”小亮非常勇敢地笑著說。
專家表示,猥褻男童是性變態,與同性戀有根本區別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性心理專家李平安主任說,從性心理學角度來說,猥褻男童屬于一種性變態,與平常所說的同性戀有根本的不同。上世紀80年代,中國精神病學認定這種行為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人的行為以強制對別人甚至兒童施暴,會對未成年人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這種行為已嚴重違法,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線索提供王剛 ( 記者 徐富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