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8日 來源: 大洋綜合
讓孩子們演唱愛情歌曲 《童一首歌》遭遇質疑
"六一"兒童節前,著名音樂人姚謙傾力打造的一張兒童專輯《童一首歌》也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推出。可是作者昨日卻在某網站上看到了網友帖子,對這張讓孩子們演唱當下流行愛情歌曲的專輯表示出了深刻質疑。
《童一首歌》收錄的11首歌曲全部是由一個名叫"亮晶晶"的兒童組合演唱的,成員憨弟和酷哥都只有7歲,女成員Q妹只有5歲,專輯中他們用稚氣的聲音學著周杰倫含糊哼哈的《我的地盤》,模仿著光良深情款款的《童話》,還有"甜蜜教主"王心凌的《愛你》、蔡依林的《野蠻游戲》等,匯集了時下流行樂壇的愛情歌曲。網友帖子中異常激烈地指出:現代社會中孩子們都是"人小鬼大",他們穿著成人的衣服,看著談情說愛的電視劇,聽著愛來愛去的流行歌曲,也開始模仿大人的舉止行為,這本來就是一種"病態"現象,現在居然讓孩子們演唱流行歌曲并結集出版,還在"六一"兒童節前推出,更讓我們感覺痛心。正是這種不利的引導,才使得現在的孩子異常地早熟,早戀現象屢屢發生,很難說這里就沒有"你愛我,我愛你"之類的流行歌曲的功勞。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們現在缺少適合孩子演唱的兒童歌曲,孩子們快樂地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漿》《丟手絹》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隨后的跟貼中,有人對此表示了強烈的支持,但也有人說孩子們不懂情竇初開、也不了解痛苦失戀,他們只是用他們童真般的理解和詮釋方式哼唱出大人眼中的喜怒哀樂,只是作為一種娛樂而已,何必質疑呢?因為《童一首歌》還沒有正式面世,也有網友懷疑這是制作單位為提高銷量而進行的故意炒作。
記者聯系姚謙無果,不過看到了不久前姚謙接受北京某報紙采訪時曾說過的話:"一方面很少有專為兒童打造的兒歌,眼前的作品大都說教目的很強,為了讓孩子變乖、愛學習,不是專為其娛樂準備的;一方面整個流行音樂市場幼齡化非常嚴重。成人演唱兒童化和兒童演唱成人歌的對照正是自己靈感所在,對我來說有點像行為藝術。"對市場來說,姚謙相信這種反潮流而動的創意一定會贏得自己的位置。(西安日報 記者張靜)
《童一首歌》是成人歌 兒童翻唱流行曲惹爭議
30日,一張名為《童一首歌》的專輯在全國同步上市,由于專輯中收錄的都是兒童翻唱的流行歌曲,且以情歌為主而引起爭議。
《童一首歌》由素有"天后推手"之稱的音樂人姚謙打造,演唱者是由兩個7歲男孩霍圓、伍小炫及5歲的小天后 "亮晶晶"組成的"童一首歌"演唱團體。專輯中,他們演唱的全部是時下人們最熟悉的流行歌曲,包括蔡依林的《野蠻游戲》、王心凌的《愛你》這樣的少女舞曲,以及光良的《童話》、張棟梁的《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這樣的熟男情歌,還"哼哼哈嘿"地唱周杰倫的《我的地盤》。
當記者把"童一首歌"演唱的《愛你》等曲目試聽傳給一些朋友時,許多年輕朋友被這種奶聲奶氣的童稚演唱逗得開懷大笑。在網絡上,《童一首歌》的部分試聽也得到了一些網友的推崇,覺得非常可愛。
然而,這張專輯卻引起了一些家長的異議。一位有孩子的女士表示,孩子們平時從電視、電臺中聽到的大多都是這些以反映愛情為主題的流行歌曲,雖然不太合適但避免不了,而把孩子們演唱的流行歌曲結集出版的做法卻無疑是"雪上加霜",這種不利的引導讓家長非常擔憂。另一位家長說,在幼兒園舉行的"六一"慶祝演出中,4歲的兒子和伙伴們表演的節目是《兩只蝴蝶》。"我們小時候唱的都是《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樣的歌既好聽又有教育意義,可是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唱《老鼠愛大米》,為什么?因為他們根本就無歌可唱,只能唱類似這張專輯中這樣的流行歌曲!"
面對這些質疑,該專輯制作人姚謙在接受采訪時稱,孩子用他們單純而童稚的語匯詮釋著大人復雜的事情時,會激發出不同的樂趣。去年年底劉若英忙著開演唱會而無暇宣傳新專輯《一整夜》,姚謙無奈之下找了一個小孩演唱了新專輯的主打歌《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姚謙有了《童一首歌》的構想。"現在很少有專為兒童打造的兒歌,現有的作品大都說教目的很強;另一方面整個流行音樂市場幼齡化非常嚴重。成人演唱兒童化和兒童演唱成人歌的對照正是我的靈感所在,對我來說有點像行為藝術。"
誠如姚謙所說,目前在成人流行的歌曲中,低齡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張韶涵、王心凌、楊丞琳等一幫"美少女",唱的都是如假包換的兒歌,題材越來越簡單,歌詞也越來越弱智。而孩子們卻在一些諸如《人小鬼大》類的娛樂節目中頻頻露面,去解釋"愛情"、"婚姻"等命題。這種奇怪的錯位現象值得社會各界去思考、去探究。 (長江日報 記者王娟)
姚謙《童一首歌》惹禍
(見習記者 趙紫馨)記者昨日獲悉,由素有"天后推手"之稱的音樂人姚謙打造的《童一首歌》,引起部分家長的反感。《童一首歌》的演唱者是由幾個5歲、7歲的小孩組成的演唱團體,他們演唱的全部是時下的流行情歌,包括《野蠻游戲》、《愛你》等。
有家長向唱片公司投訴,認為這是在錯誤地導向兒童的音樂欣賞取向。為此,制作人姚謙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現在整個流行音樂市場幼齡化非常嚴重,張韶涵、王心凌、楊丞琳等唱的都是兒歌,題材簡單歌詞弱智,"成人演唱兒童化和兒童演唱成人歌的對照正是我的靈感所在,對我來說有點像行為藝術"。( 重慶商報&上海文新傳媒&武漢晨報)
拿什么歌給你唱我的孩子?
昨日,讀者趙女士打進本報熱線稱,"六一"時她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收到一件禮物:一張名為《童一首歌》的CD,CD中收錄的都是兒童翻唱的流行歌曲,且大多以情歌為主。趙女士說,平時大量情歌充斥女兒的生活,已經讓家長避之不及,《童一首歌》的推出無疑是"雪上加霜",這種不利的引導讓她非常擔憂。"我們小時候唱的都是《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樣的歌既好聽又有教育意義,可是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唱《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為什么?因為他們根本就無歌可唱,只能唱這樣的流行歌曲!"
個案 5齡童大唱火辣情歌
記者隨后在總府路一家音像店的貨架上看到了這張唱片,售貨員表示,這張唱片5月30日上市以來,銷量還不錯。記者發現,《童一首歌》的制作人是素有"天后推手"之稱的著名音樂人姚謙,演唱者是由兩個7歲男孩霍圓、伍小炫及5歲的"新天后"亮晶晶組成的"童一首歌"演唱團體。當記者把"童一首歌"演唱的蔡依林《野蠻游戲》等曲目試聽傳給一些朋友時,許多人被奶聲奶氣的童稚演唱"豪賭想愛就別怕苦/看不清楚遲早粉身碎骨/不知不覺其實你已上線/感情的世界戰火連天"逗得哭笑不得,更多人則對這種做法表示質疑。
現象 兒童唱老歌成人唱兒歌
面對這些質疑,姚謙昨日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現在很少有專為兒童打造的兒歌,而現有作品大都說教目的很強;另一方面,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低齡化非常嚴重,深刻地表達情感的歌曲已經非常的少了,張韶涵、王心凌、楊丞琳等一幫"美少女",唱的都是如假包換的兒歌,題材越來越簡單,歌詞也越來越淺顯。"小孩子唱成人歌曲,成人歌曲低齡化,這是一種深刻的錯位,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事實上是,這些年頭,兒童確實已經走到了無歌可唱的境地。"
反思 兒歌創作呼喚產業鏈
近年來,也有優秀之作問世,像《種太陽》《歌聲與微笑》等等,可遠遠滿足不了兒童們對兒童歌曲的新需求。曲作家徐沛東說,創作不出孩子們喜歡的兒歌,是音樂工作者的失職,也是巨大的經濟損失。要想振興國產兒歌,必須有專門的組織倡導,建立支持創作的激勵機制,形成強勢傳播平臺,這樣才能使兒童歌曲的創作、傳唱、宣傳、推廣、流行等形成產業鏈。
可喜的是,記者了解到,為了推進我國未成年人文化建設,由文化部等七部委聯合舉辦的為期5年的少兒歌曲創作推廣計劃--"為3億6千萬少年兒童譜寫時代新歌"活動,最近已評選出第一批《馬蘭謠》《春曉》《愛心世界》等10首歌,與此同時,配合該推廣計劃的首屆中國少兒合唱節將于8月8日至11日在南京舉辦。
兒童歌曲為何"失聲"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螺號》《采蘑菇的小姑娘》《娃哈哈》,這些穿越了時光隧道的經典兒歌雖然讓人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但也暗示著當代兒童歌曲創作的軟弱與無力局面。兒童歌曲緣何"失聲"?孩子唱孩子的歌為什么就這么難?
創作青黃不接無利可圖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傅庚辰表示,我國兒童歌曲創作面臨嚴重短缺的現實。除了創作隊伍老化,創作者年齡偏大的因素,另一個事實便是兒歌歌曲創作長期"無利可圖"。目前為歌手創作一首流行歌曲,創作者往往能拿到上萬元稿酬,而發表一首兒歌,稿酬只有三、五十元。加之創作兒歌的難度并不比創作流行歌曲小,一些當紅的音樂家和詞作家,誰還愿意來寫?
創作者不了解兒童心理
"我覺得現在的兒童歌曲,有過多說教的態度。如果兒童歌曲永遠都是教科書一般地說教,就永遠不能真正達到兒童的內心,所以就不具有傳播性。"姚謙說。 翻開現在的一些兒童音樂讀物記者看到,一些兒童歌曲創作者還在以他們的童年經驗揣摩21世紀的兒童心理,不少歌曲"假、大、空",孩子們當然沒有興趣。"也許我們的創作者并沒有考慮到傳播的起點是什么,傳播者要了解接受訊息的人,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姚謙分析。
推廣乏力市場份額被"瓜分"
一位小學音樂老師坦言,兒童歌曲的推廣力度很弱。而相比之下,流行歌曲利用電視、電臺、網絡、手機、多媒體等強大載體迅速廣泛地傳播,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大,兒歌的市場份額自然被成人流行歌曲漸漸"瓜分"。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兒歌 ?
中國目前有3億6千萬少年兒童,中國每年創作的少兒歌曲有上萬首,而能被孩子傳唱的歌曲不到萬分之一。這一系列數據都表示,新時代不但需要新兒歌、還需要兒童劇、兒童書、兒童的音像制品,形成成熟的兒童音樂產業化市場機制迫在眉睫。
首先要有時代性
21世紀的新兒歌應該如何去定位,去創作?著名音樂人姚謙表示,時代性無疑是首要的,任何時代留下的歌,都有那個特定時代的特性。"《讓我們蕩起雙槳》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把握了那個時代的脈搏。今天的創作者,依然需要在時代和孩子們的心靈上蕩起雙槳,但這槳所觸及的,必須是信息、網絡、傳媒時代的水面,才能與孩子們產生心靈的共鳴。"
貼近孩子才算成功
一首兒歌傳唱幾代的尷尬,在兒童書創作方面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從鄭淵潔到楊紅櫻,再到更年輕的一批兒童作家,人才層出不窮。為什么"馬小跳"如此暢銷,原因就在于該書塑造了一個具體可感的"馬小跳",他的喜怒哀樂自然流露,他身上發生的故事與孩子們的世界非常貼近。《馬小跳》的成功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對孩子們的心靈和內心世界的研究,兒童歌曲要符合孩子們的審美心理。(成都日報 記者 陳蕙茹 采寫)
《童一首歌》遭質疑 姚謙:流行情歌嚴重低齡化
一張名為《童一首歌》的專輯日前在全國上市,該專輯收錄的絕大部分是情歌,演唱者卻是5歲的小女孩亮晶晶和兩個7歲的男孩,這引起一些家長的質疑。專輯制作人姚謙則稱,現在成年人歌曲越來越低齡化,加之孩子們唱情歌時并沒有摻加什么想法,因此不必過分憂慮。
據了解,在該專輯中,孩子們演唱了《童話》《野蠻游戲》《愛你》《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等情歌。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們平時從媒體中聽學這些情歌雖然不太合適,但無法避免。可是,把孩子們演唱的流行歌曲結集出版的做法,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此,制作人姚謙稱,現在的流行歌曲已經嚴重低齡化,很多小孩唱周杰倫、王心凌的歌已是事實。他們演唱的時候,不會有很深刻的情感在里面。姚謙還表示,這些年兒童確實已經走到了無歌可唱的境地,自己出這張唱片,或許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現狀。(京華時報 記者趙璐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