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愛,給孩子們帶來歡笑
每個星期三的下午,都有一些志愿者來到北京海淀區培智中心學校,和孩子們一起上體育課,打打籃球、玩玩“貼人”游戲等。
每當他們出現在培智學校的操場上時,在那里玩耍的孩子們就會立刻圍上來與他們熱烈地擁抱,親昵地玩耍,歡聲笑語蕩漾在校園里。
“我基本上每周都來,和這些孩子都很熟了。”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的孫方曼說:“今天下午我和他們一起運動,明天上午我來給他們講奧運知識。”
北京海淀培智學校是一所專門接受智力障礙兒童的學校,校長于文已經在這所學校工作了13年,她喜歡把所有學生都稱作“我的孩子”。
“他們剛來的時候是很自卑的。”于校長望著歡快的孩子們說:“慢慢的,老師和他們交流,志愿者同他們一起游戲,在充滿感情的交流中,這些孩子開始有了自信。是愛讓他們充滿活力!”
搭建通向社會的橋梁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土星班”的教室里,5歲的朱子樂特別顯眼。她不像其他小孩蹦蹦跳跳的,而是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里,對照著彩頁圖書,一筆一畫地寫著英語單詞。
“這個孩子剛來不久就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現在,她還能讀一些英語單詞了。”王老師說。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是國內創辦最早的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機構,這里每年都要接收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癥兒童。在這里,老師們把“行為分析訓練法”教給家長,讓家長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孤獨癥兒童溝通。
4歲的白恒瑋來自西安,他在這里學會了說“吃飯”、“喝水”、“爸爸媽媽”這些詞匯了。此刻,他興趣盎然地在擺弄玩具,一副調皮的樣子。
“他變得好多了。”白先生看著兒子高興地說。為了治療孩子的孤獨癥,白先生夫婦專門請了假,到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接受培訓。
“孤獨癥是一種有先天性交流障礙的疾病,至今還沒有完全治愈的例子。”孫忠凱老師說:“但治療越早,病情越容易減緩。”
“我們采取的是行為訓練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孩子的能力,最終引導他們融入社會。”孫老師說:“星星雨就是想為孤獨癥兒童架起一座通向社會的橋梁。”
讓孩子早日告別智障生活
和任何一所普通學校一樣,北京市朝陽安華學校校園里到處充滿歡樂和喧鬧。球場上,男孩子們在奮力搶球,女孩子們聚在另一邊踢毽子;一陣陣充滿青春活力的清脆笑聲傳來,讓人絲毫意識不到這是一所智障教育學校。
許多孩子剛來這所學校的時候,連最簡單的“石頭、剪刀、布”游戲都不會,老師耐心地教他們,一遍不成,就來十遍。
“這些孩子雖然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學習和生活中時有困難。但通過訓練和特殊教育可以開發他們的潛能,特別是藝術才能。”校長馬廷慧介紹說。
在安華學校,老師們開發了一系列個性化的課程模式和管理模式。智障兒童的個體差異也像正常兒童一樣大: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又異常安靜。老師們從這些孩子年齡很小時抓起,因人而教,研究出成熟的生理、心理、教學的立體化教育方案。
其實,當孩子們在安華學校自由自在地生活時,老師已經為每一個孩子設定了目標:什么樣的孩子、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可以進入普通幼兒園或小學。“他們終究要融入普通人的社會,不應該永遠留在智障孩子的圈子里。”馬校長很有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