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展論壇
老板王凱臨忙著招呼顧客,他13歲的女兒平平呆坐在門口。見有正打著手機的顧客進門,她面露笑容起身,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拴在右腳踝上的鐵鏈拖地,嘩嘩作響。原因是由于無力承擔智障女兒在福利機構的費用,又抽不出時間專門照顧她,既當爹又當媽的王凱臨生意忙時,只得將女兒鎖在自己經營的面莊前(4月20日重慶晚報)。
盡管平平智障,但13歲年齡的她也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天生好動,盡管整天被鎖著,但女兒對外面世界仍很向往,總想跑出去耍,有次,鐵鏈另一端拴在5根塑料凳上,她連鐵鏈和凳拖到了南濱路。王凱臨說:“我喜歡她,否則,啷個鎖她?!”王凱臨經常自言自語:“平平,爸怕你丟了,鎖你沒辦法。”王凱臨買菜或逛街都帶著她,并且總要花去幾元錢,讓女兒騎騎商店門口的電動木馬。平平上衣縫一塊布,上有王凱臨手機號碼,其用意是,“萬一走失,好心人就能通知我?!?可憐的女兒,可憐的父親,各自心中有多少說不出的苦悶?
如果不詳細看報道的內容,恐怕我也會和面館的食客一樣,罵“這個老漢不是人”。然而,王凱臨老漢鎖女兒其實真的很無奈。
王凱臨無奈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掙活命錢與照顧女兒相矛盾。13歲的平平是王凱臨與小他20歲妻子的獨女,女兒兩歲時,被診斷出患侏儒、智障和聾啞,王凱臨賣掉渝中區老房,東拼西湊10余萬元為女治病,沒多大效果。妻子幾年前出國,去年回來,到面館看了看女兒,丟下500元后再無音訊。王凱臨很難,他又要照顧女兒,又要掙錢養這個殘破的家,開面莊與照顧女兒便成了矛盾,在忙生意時不得已用鐵鏈鎖著女兒。
二是經濟拮據無能力花錢讓女兒得到福利機構照顧。王凱臨鎖女前,曾兩次向福利機構打聽能否免費接收女兒,得到的答復是每月需繳四五百元。目前,面莊生意不好,拿不出這每月必須支付的四五百元。民政部門認為,王凱臨是女兒的法定監護人,不屬福利院免費接收對象。如果生活拮據,可向戶口所在地的居委會申請城市救濟,但這筆錢不多。
面對王凱臨父女的因境,有關部門是不是坐而不管了呢?不是。“海棠溪派出所民警也專門給他打過招呼”,管的是不讓其用鐵鏈鎖女兒,鎖女兒屬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非法手段,這樣的打招呼,無非是用正常的規定來要求王凱臨一下,或者說,告訴你了這種做法違法,再不聽是你自己的事了,公安部門盡了“責任”了。可是,不用鐵鏈鎖又有什么招啊?派出所沒有給出個出路。民政和福利部門也管了,管的是,向王老漢交代一下有關政策規定,言外之意,這規定是政府定的,夠不夠條件你自己考慮。按照正常來說,民政福利等部門也盡了“責任”了,但也沒有給出個解決辦法。
那么,這種無奈就真的沒辦法解決了嗎?在我看來,如果對這件非常的事情依然用常規思維、常規制度和常規辦法去衡量去解決,恐怕永遠也解決不了,小平平要么永遠得用鐵鏈鎖著,要么王凱臨不去掙錢天天守著女兒餓著凍著。因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打破常規,給予特殊的關照。
王老漢家因為缺人、缺錢才無奈地鎖女兒,因此,必須在如何解決人和錢上出主意,想措施。一方面,街道社區通過組織形式出面幫助做工作,爭取得到親屬的幫助,解決人的問題,通過婦聯、工會、殘聯等組織開展社會獻愛心等捐助活動,給予王凱臨以特殊照顧,解決其眼前的經濟困難;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當地政府要從社會保障方面,打破慣例,給予特殊救濟,在人和錢上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這雖然有破壞制度之嫌,但這畢竟是特例,這種“破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政府對這類特殊情況能夠形成一個制度那更是管長遠的舉措。
我們的社會應該充滿關愛,這種關愛既需要民眾自發地施舍,也需要政府去加以組織和引導,用制度去發揮保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