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部門資料顯示,2006年青州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13.3萬人,其中農村老年婦女有7.8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58.6%,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農村女性老人幾乎占三分之二(62%)。因此,農村老年人問題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農村老年婦女問題。近日,我們通過走訪相關涉老部門、問卷調查、召開村婦代會主任座談會、到農民家中實地調查等方式,對農村老年婦女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本文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并針對當前農村老年婦女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基本情況
目前,農村老年婦女養老的主要方式是家庭養老。所謂家庭養老,即以家庭為單位,由家庭成員主要是年輕子女或孫子女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年老家庭成員的養老方式。這是我市目前農村老年婦女養老的主要方式,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一)“分而不離”,與子女相互依存
調查中發現,75%的家庭采取“分而不離”的方式贍養老人,即老年父母家庭與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個地區,相距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一般,老倆口都健在時,老人獨自生活,或靠自己的勞動收入養活自己,子女助耕助產,或把責任田交給子女耕種,子女給老人提供口糧和生活零用錢;一旦喪偶或老人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會和子女合居一起。此外,壽命相對較長的農村老年婦女退居生產二線后,與農村老年男性相比,更多地承擔了照顧孫輩、料理家務的責任。調查中有60%的農村老年婦女,在農忙時節充當了“后勤部長”,負責一家人洗衣、做飯、喂養牲畜等工作。即使到了高齡,也有不少農村老年婦女向子女繼續提供幫助,調查中幾乎有一半70歲以上的女性老人還在幫助子女看家。
(二)要求不高,對現狀較為滿意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市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溫飽已不成問題,80%的農村老年婦女對現狀表示滿意。她們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對三年困難時期記憶猶新,只要兒女對自己不打不罵,滿足她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她們就對現在有飯吃有衣穿的日子感到滿足。
二、面臨的問題
調查發現,當前農村婦女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一)經濟生活低保障、低水準,依附性強
農村老年婦女在教育和就業上的劣勢使得她們很難獲得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崗位。調查中,有16%的農村老年婦女其配偶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或為退休教師、工人、鄉村干部,靠配偶的退休收入養老;17%的農村老年婦女依靠自己多年的積蓄、現在的勞動收入養老,67%的則是靠子女提供養老費用。在調查中,有34%以上的農村老年婦女月收入不超過50元,這直接使得她們對兒女養老十分依賴,生活狀況與兒女的生活狀況關系密切。一般來說,兒女收入高,老人就跟著享福,兒女自顧不暇,老人跟著受苦。還有極少數的兒女只顧自己,對老人不管不顧。
(二)看病難,就醫難
婦女的壽命超過男性,高齡化程度較男性高,相應地發病率也高。農村老年婦女大都缺乏充分的醫療保障,普遍存在看病難就醫難問題。我們調查的農村老年婦女中,只有19%的人生了病去醫院就醫;79%的人生病了不去醫院,只是在家吃點藥;有2%的人連藥也吃不起,只能聽之任之,苦度光陰。生病后37%的人醫藥費全部由自己承擔;32%的人全部由兒女分擔;與兒女共同分擔的有26%;4%的人醫藥費由其他途徑獲得。有6%的農村老年婦女有兒女在外工作,比較富有,對未來的生活沒有很大的擔憂,而其他94%的老年農村婦女都不同程度地表達了對怕生重病無錢醫治的憂慮。“養兒防老”、“多子多福”在農村不僅僅是一種觀念,而且也是農村實際情況的一種反應。調查中,有58%的老人有兩個以上兒女,贍養人多,相對來說每位兒女應分攤的贍養費用就少,兒子多的老人,一般來說,日子基本上過得去。而獨子戶或純女戶相對來說生活水平比子女多的老人低些,她們更難抵御各種風險,禁不起任何重大疾病或自然災害的打擊。
(三)所依賴的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
農村家庭規模的逐步小型化使農村家庭養老的作用越來越小。在日益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對傳統家庭和倫理道德的沖擊日益強烈,人們對小家庭的偏好和對大家庭的淡漠成了普遍現象,依賴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來維持農村家庭養老的可能性受到沖擊。再次,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地區轉移成為趨勢。在調查中,有78%的家庭有子女在外務工。青壯年勞動力“離土又離鄉”、“進廠又進城”,長年在外務工經商,與“留守父母”的聯系日益松散。尤其是近年,隨著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弟就學等政策的松動,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帶著老婆孩子同往,將年老體弱的父母留在農村。這種情況勢必影響對老人的供養。經濟上缺乏保障,不僅直接導致老年婦女的生活水準低于其他家庭成員,而且她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都難以解決。在調查中有5位老人兒女長年在外務工,只是逢年過節寄點錢物,幾年不曾回家探親。這些“空巢老人”與“五保戶”相比,養老問題更容易被忽視,她們不但日常生活照料、物質供應受影響,連精神慰藉也沒有了,養老水平大打折扣。此外,厚養小薄養老的現象還存在。許多老年人被游離在他們子女的家庭之外。與兒女分開居住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兒女住著簇新的樓房,父母居住在閑置下來的舊屋,兒女看著彩電,用著現代化的家用設施設備,老人能有臺黑白電視機就很不錯了,生活水準與兒女相比相差比較懸殊,而這種現象比較普遍。
(四)文化生活單調
舊社會重男輕女的傳統剝奪了老年婦女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她們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后上過夜校、掃盲班,但由于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不曾鞏固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復又返盲。我們所調查的農村老年婦女中19%為文盲、半文盲;同時,過重的家務勞動又占去了她們的閑暇活動時間。由于文化活動時間少、生活圈子小,她們的生活內容單調、貧乏,主要消遣方式就是白天幾個老年人湊一起聊聊天、偶爾搓搓麻將、打打撲克,晚上有電視的家庭看看電視,沒電視的天黑就熄燈睡覺,許多人感到空虛、孤獨和寂寞。隨著空巢家庭增多、代際分離趨勢發展,老年婦女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五)人格與尊嚴受到挑戰
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本保障,調查中我們發現,年輕的時候,有60%的農村婦女掌握家庭經濟大權。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她們靠兒女給點零花錢、油鹽錢度日,幾乎全部從“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來,再也無權插手家中的重大事項安排。而且,由于在經濟上依賴兒女,習慣于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缺少為自己權利和尊嚴進行抗爭的行動。而且,知識結構、收入、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了農村老年婦女與年輕的兒女們相處起來難免會有一些摩擦,導致婆媳關系經常緊張,這成為長期困擾許多農村老年婦女家庭中的一大難題。近幾年,老年人權益受侵犯的事件各地均有所聞。在受虐待、遭打罵、被遺棄,甚至被迫自殺的老年人中,多數是無配偶、身體差、無文化的農村老年婦女。在調查中,我們亦得知有些媳婦在給婆婆錢糧時冷言冷語,甚至惡語相向。在我們調查時,因為往往是同時對幾個老年婦女進行調查,這些老年人顧及自己與兒女的“面子”,強作歡顏,說兒女不錯、孝敬。在問及每年給錢糧的具體數額時有些人則說不出個所以然,支支唔唔,有兩個人最后甚至以淚洗面。
三、幾點思考:
老年婦女年輕時甚至年老后,對家庭、村莊(社區)的穩定、發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們有權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提高農村老年婦女的生活質量和自身的地位,應該作為一項刻不容緩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而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社會大環境的改善,主要包括:
(一)政府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民富則天下富,農村穩則天下穩。農村老年婦女問題不僅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會發展、以及計劃生育國策更好實施的問題。各級領導尤其是鄉鎮領導應加強對農村老年婦女工作的認識,將做好農村老年婦女工作擺上工作日程。在制定政策和發展戰略時應當考慮到婦女的年齡差異,特別注意改善經常處于極為不利地位的老年婦女的處境,滿足她們的特殊需要。應以鄉鎮、村為單位,根據老年人的愛好、興趣的需要,建立老年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活動場所,使老年婦女老有所樂。
(二)民政、計生、衛生、保險等有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切實保障農村老年婦女的權益
首先,制定有關政策時應向農村老年婦女中的特殊群體(如單身、無子女、寡婦、純女戶)傾斜,保障老年婦女的婚姻自由,避免她們相對貧困甚至絕對貧困;其次,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老人,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供最低生活補助,并對貧困老人減免相應費稅,提供醫療方面的優惠和照顧;第三,民政部門應繼續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供養,確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當地村民的一般水平;第四,保險部門應開發相應的險種,幫助農村老年婦女有效地防范各種風險,使她們無后顧之憂。
(三)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首先,要幫助她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第二,積極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幫助她們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為她們的所思所想所慮積極呼吁,極盡所能地幫助她們解決各種困難;第三,要加大宣傳力度,繼續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根據農村的特點,開展評比“好婆婆、好媳婦”等單項活動,教育引導家庭成員為農村老年婦女提供足夠的物質、精神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支持,尊重并減輕她們的家務勞動,使她們繼續享有尊嚴、地位和安全。第四,要聯合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農村現有的各種民間老年協會組織的作用,利用中秋、重陽、春節等親人團聚的節假日,在鄉鎮、村的人口集中處出“家有老人”的紅黃榜,表彰好的典型,批評不敬老不養老的人或事,利用輿論的力量,倡導敬老尊老風尚。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