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保羅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楊英杰 楊黛清 實習生 潘藝
專題攝影:新快報記者 鼎子 楊英杰
日前記者接到讀者陳先生的投訴,稱其剛出生不到20天的早產寶寶在省婦幼保健院住院,由于護士照顧不周,致使嬰兒感冒,結果多住了十幾天院,又多花了幾千元。錢是一回事,但他很擔心小孩會因此落后遺癥。
記者就此連日對省婦幼保健院住院部六樓的新生兒區進行了暗訪,結果發現,20多名新生兒喝奶時,只有一名護士護理。護士忙前忙后,顧此失彼,有的嬰兒被奶嘴戳著眼睛、有的被墊奶瓶的毛巾堵著口鼻、有的臉朝下睡著了也沒被發現,嬰兒父母怨聲載道。
6月9日下午
嬰兒臉朝下睡著護士不知
6月9日下午3時許,省婦幼保健院住院部六樓的新生兒區,一名護士正推著奶瓶車挨個給病床上及保溫箱中的新生兒口中塞奶嘴,另一名護士則在病房內的寫字臺上寫東西。
3時30分,25床的嬰兒突然將嘴一扭,奶嘴直朝其眼睛戳去。小嬰兒掙扎了一下,奶嘴則頂住了鼻子。過了十幾分鐘,護士仍毫無察覺,繼續給其他嬰兒喂奶,記者只好拍窗示意,護士這才走過來將奶嘴重新放進嬰兒的嘴里。
3時38分,記者突然聽到旁邊一對父母在用力拍窗,過去一看,原來是36號保溫箱中的新生兒臉朝下睡著了,父母前來探視大吃一驚,趕緊拍窗提醒,護士這才急急忙忙跑過來將嬰兒的姿勢調整好。36號嬰兒的母親張女士說:“真是的,這樣照顧嬰兒,我們怎能放心,一天還要花一百多呢。”她又指著95號床上的嬰兒對記者說:“你看,那小孩的腳都露出來了,很容易著涼的。”
6月10日下午
毛巾蓋住寶寶臉無人理睬
6月10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新生兒區探視處窗口前,里面的護士問記者要看哪一床嬰兒,記者隨口說了一個號。該床嬰兒正躺在保溫箱內,護士就把保溫箱的燈打開了讓記者看。之前記者了解到,該院明文規定,探視嬰兒一定要出示探視卡或者連心卡,但當時記者沒有出示任何證明。
記者觀察發現,看護房內共有25名嬰兒,一直只有一名護士在做記錄。53床嬰兒的臉被毛巾蓋住了,呼吸有些急促,一直在掙扎,但離嬰兒僅一米距離的護士竟毫無覺察。
3時21分,另一名護士推著奶瓶進來喂奶,由于嬰兒太多,兩名護士非常忙碌。一名嬰兒奶嘴掉了,奶水流了出來,大約過了十分鐘,護士才發現,于是直接將奶嘴塞進嬰兒的嘴里,弄濕的毛巾和被子根本不作處理,就又給其他的孩子喂奶去了。
記者觀察發現,53床嬰兒喝完了奶,一個勁地掙扎想把奶瓶弄走,結果踢走了被子,整條腿都露了出來;57床的嬰兒,奶瓶壓到了頭上;45床和26床的寶寶喝完了奶,奶瓶滑到了肚子上。一直忙碌的護士,經記者多次提醒才發現嬰兒的異樣,這才逐一將嬰兒的奶瓶挪開或調整好姿勢。
記者還發現,看護房內開了空調,室內溫度明顯低于室外。在護士喂奶的20多分鐘里,奶瓶一直敞開擱著,相信最后喝上奶的嬰兒,奶瓶里的奶已經冷了。
在六樓的值班告示牌上,記者看到,嬰兒看護房分重癥區和普通區,普通區里有53個床,只有兩名主管護士、兩名夜班護士和兩名醫生負責。
6月11日下午
奶嘴弄濕毛巾也不作處理
6月11日下午3時,記者再次來到新生兒區探視處。可能是餓了,很多寶寶都在哭。一名護士正在做記錄,沒有理睬正在哭鬧的嬰兒。
3時15分,護士開始喂奶。一名嬰兒將奶嘴咬癟了,奶水吸不進去,護士發現后,用手捏了一下奶嘴,想再塞進嬰兒的嘴里,可是嬰兒的嘴緊閉著,塞不進去,護士就直接把奶瓶放在嬰兒的嘴邊,徑直去喂別的嬰兒了,奶水從奶瓶里流了出來,流得寶寶的嘴角和毛巾上到處都是。過了一會,嬰兒開始掙扎哭鬧,護士忙著記錄相鄰一名嬰兒的資料,沒有理睬。
另一個寶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連之前喝進去的奶都嘔了出來,護士也沒有留意到,直到記者提醒,護士才走過來,把奶瓶拿掉。
喂奶的過程中,大部分嬰兒的奶瓶都從嘴里掉了出來,但是護士來不及處理,有些嬰兒的被子、毛巾全被奶水弄濕了,但她們也沒辦法一一進行處理。
6月12日下午
奶涼了照喂不誤
6月12日下午3時20分,記者第四次來到新生兒區探視處。記者發現,今天的初生嬰兒增多,共有32個,護士們正在給嬰兒喂藥。
50床嬰兒的父親陳先生正在探視窗外探視,他突然叫了起來,原來剛才護士給嬰兒喂藥后,不小心藥水流到嬰兒的脖子及衣服上,濕了一大片。在陳先生的要求下,護士才走過來將嬰兒的脖子擦干凈。
喂藥過后,護士才開始給嬰兒喂奶。4時10分,離喂奶的時間已經過了將近半小時,一些嬰兒的奶還幾乎沒有動,護士也不管奶是不是已經涼了,仍把奶往嬰兒嘴里塞。
家長說法
這樣對待寶寶很心疼
記者在省婦幼保健院住院部六樓的新生兒區暗訪的幾天,每天都看到一名父親準時在探視口看望自己的孩子。據其介紹,他是一名清遠農民,孩子因為早產,在看護房的保溫箱里已經住了20多天了,到目前花掉了兩萬多元。“這里那么多孩子,護士也管不過來。而且一些護士很粗魯,直接就把奶瓶從孩子嘴里使勁地抽出來,看著就心疼。好多孩子的奶瓶掉了也沒人理。”
一位剛生產三天的謝媽媽在探視處看自己的孩子時,看到那么多嬰兒在哭,她說:“看到就心疼,護士才兩個人,忙不過來啊。”謝媽媽也表示了對護士的理解,“可能是工作久了,聽慣了小孩子的哭聲,要是我天天看著這么多孩子也會煩的。”
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對護士的態度不滿意。“她們小孩見多了,哭鬧都不管,時間到了才做事,可是我們家長心疼啊,就這么個寶貝。”第一次升級做奶奶的李阿姨很激動,“我自己也是帶過小孩的,看到護士這樣喂小孩,我晚上擔心得睡不著覺,一個人喂這么多小孩,怎么會照顧得好呢。”
一位產婦指著自家寶寶住院費用前12日的清單對記者說:“需要護士操勞的項目繁瑣且收費不低,如人工喂養6.9元/天,床上浴17.25元/次,手法全身按摩43.13元/半小時,靜脈注射2.3元/次,還有喂藥等其他服務。護士根本都忙不過來,更別說細心照顧嬰兒了。”這位產婦的寶寶當日住院花費近2000元,其中光護理費就有130多元。
在六樓的電梯口,記者碰到剛生產完的黃女士。她告訴記者:“我的小孩患肺炎在這里住院,但是我覺得醫院的護士不是很負責,很擔心,但醫院又不愿我們把小孩抱回去,我在家坐月子都不安心,天天都要跑來看。”
醫院說法
確有照顧不周將加強巡視
6月12日下午4時,記者在探視走廊門口碰到了新生兒科住院部的葉副主任,記者以嬰兒家長的身份將這幾天的暗訪情況向她一一進行了反映。
葉主任說:“我們一般是兩個護士為嬰兒喂奶,有時可能有其他事,護士會走開一會,所以有時你看到只有一個護士在為嬰兒喂奶也是可能的。我們為嬰兒喂奶,的確是一圈圈喂下去的。你們所看到的奶嘴戳著眼睛、墊奶瓶的毛巾堵著嘴鼻、露出小腿等情況是會出現的,因為嬰兒那么多,護士一下子照顧不過來,再說也不可能24小時都盯著他們吧。不過,我們會加大巡視次數,盡量照顧好點,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業界說法
新生兒護理
難有書面規范
醫院給住院新生嬰兒喂奶及護理有沒有規范做法呢?據廣州另一婦嬰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到兩個護士照顧幾十個新生嬰兒在許多醫院都普遍存在,只有特護才有可能一個護士護理一個嬰兒。至于規范做法應該如何,各醫院有各自的醫療流程,很難說怎樣才算規范。
而市衛生部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新生嬰兒護理很難有書面上的規范,一般都是根據病情進行判斷,如果是重癥需要專人24小時看護的,那當然要一個人專門護理,這就是特護。如果是普通情況,一個護士護理幾個嬰兒是可以的。一般來說,醫院護理有規定的流程,比如特護要怎樣護理,一級護理怎樣,二級護理又是怎樣,都是很明確的。
專家說法
早產兒應由
專人抱起喂奶
據解放軍421醫院婦產科周主任介紹,一到兩個護士照顧幾十個新生嬰兒,那是指護理上的。給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嬰兒喂奶則要一對一,也就是說,要抱起來喂奶。早產兒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同時早產兒吞咽反射弱,容易嗆乳而發生乳汁吸入,如果沒有專人進行喂奶,讓新生兒躺在床上吸奶嘴,很容易嗆到肺而導致肺炎甚至更嚴重的后果。正確的做法是:抱起來喂奶,且一定要喂母乳,喂好奶后,將嬰兒豎起來,輕輕拍拍嬰兒后背然后再放回床上,一圈圈給嬰兒喂奶的做法明顯是不對的,也是不允許的。
據了解,香港及其他歐美國家對此有嚴格要求:護士給新生兒喂奶時,要一對一抱起來喂,就算是母嬰同床也必須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姿勢的喂奶,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