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墮胎的女孩身上還背著書包
在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科研所二樓門診部最里面的房間門前,不怎么顯眼地掛著青少年意外妊娠援助中心的牌子。門外的一排椅子上,坐著幾位候診的人??辞樾畏謨蓳?,一撥由父母陪同,一撥由男孩陪同。由父母陪同的女孩多面無表情,見到有人注視,忙著把頭埋得深深的。另一撥就不一樣了,男孩兒、女孩兒有說有笑,一副渾然無事的樣子。
據中心主任宋大鵬介紹,中心目前僅有兩個工作人員,成立近一個月來,共接診了30多個早孕女孩,而同期開通的24小時援助熱線,接到各類咨詢電話300多個。該中心除了主要對20歲以下的未婚青少年提供緊急避孕、終止妊娠等醫療服務外,還將在嚴格保護意外妊娠青少年個人隱私的情況下,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早孕診斷、避孕節育知識指導、心理咨詢。
宋大鵬說:“中心成立還不到一個月,就有30多個孩子到這里求助,她們的年齡集中在17歲~22歲之間,主要是在鄭州上學的大中專學生,也有一部分來鄭州打工的女孩,還有少數高中生。”
少女懷孕成公共衛生難題,這在鄭州市的其它一些醫院也有反映。一位姓周的女士老家在外地,為了讓女兒上個好學校,托熟人把女兒送到鄭州,還專門租了房子,讓女兒住??墒乔岸螘r間她來鄭州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表現異常。在她的追問下,女兒承認偷食了禁果。在最初的震驚過去之后,她趕緊帶女兒到鄭州市西郊某醫院婦產科做流產手術。手術時,15歲的女孩哭哭啼啼,身上還背著書包,右手攥著初三語文課本。女孩說,當時啥準備也沒有,現在感到很害怕。
青少年意外妊娠援助中心主任宋大鵬向記者出具了一組數字,2002年國內人工流產總數為149.3萬例,其中青少年約40萬例,占四分之一。這組數字顯示,現在青少年性成熟期提前,初次性行為相應提前,由于缺乏正確的性知識和生殖健康知識,青少年在戀愛時感情沖動而發生意外妊娠的情況明顯增多,有的孩子因害怕社會歧視、家長責罵、同學嘲笑等,而走進黑診所,對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危害。計生部門和醫務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些弱勢群體。
求助者資料絕對保密
“宋阿姨,能否為我保密”,“不會有人查到我的流產資料吧”……接診中,不斷有孩子向宋大鵬提出這樣的請求。宋大鵬告訴記者,所有意外妊娠少女最大的顧慮是,來中心求助會不會使自己的經歷曝光、增添不必要的社會壓力。為了消除她們的顧慮以達到幫助更多少女的目的,援助中心嚴格為當事人保密。在整個援助過程中,除檢查、實施手術的醫生和心理輔導師外,當事人不會與其他人見面。
宋醫生介紹,援助中心是社會公益性醫療部門,我們的B超診斷、掛號、尿試紙都是免費的,如果要做藥物流產、無痛人流等,麻醉藥品的費用,她們需要支付一部分??紤]到青少年的經濟能力,費用我們也降得很低,只是正常收費的幾分之一。
為了盡可能減少一些女孩子的心理波動,他們專門把房間刷成了粉色,工作人員都自稱“阿姨”,稱她們為“孩子”,這樣距離就拉近了,再跟醫生談話,她們就坦然多了。手術前后,多數女孩情緒上沒有大的變化,但在走廊里遇見其他人,她們還是會低下頭,很敏感。
宋醫生現在擔心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通過咨詢電話,反映出青少年的性知識、避孕知識極其貧乏;另外,在醫生講避孕知識時,他們都不好意思聽,這看出來他們心理上還不能大方地接受、不敢正視性知識,如果這樣,以后恐怕還要出問題。據報道,六成以上的青少年未能及時從學校獲取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而僅有30%的青少年能夠正確回答避孕方法,更多的青少年是自行通過報刊、雜志、網絡零散地獲取生殖健康知識。這種局面的存在,才是真正引發少女流產潮的“洪水猛獸”。
未雨綢繆會否慫恿少女性行為
青少年意外妊娠援助中心成立后,各方議論紛紛,有的觀點截然相反。一些市民向記者表示了擔憂:近年來低齡少女的懷孕率一直居高不下,由被動的“亡羊補牢”變為主動的“未雨綢繆”,會不會讓少女在性行為方面更加放縱? 不少學生家長的態度更為激烈,他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來說,“援助中心”是縱容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他們認為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對性很好奇,當他們知道在“援助中心”可以接受緊急避孕和人流手術后,會產生“出了事也不要緊”的想法。一位媽媽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這是在誘導孩子犯錯!”
宋大鵬主任對這種觀點難于接受,她認為,設立救助中心并不意味著慫恿婚前性行為,而是給他們提供一個保護身心健康的渠道和如何正確認識并理智對待性行為。作為醫生,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教給這些孩子避孕知識,提醒他們合理使用避孕套,在她們來做人流時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們是在“亡羊補牢”,但“補”總比“放任自流”強,比讓這些孩子去小診所出現意外強。
一些專家則對援助中心的成立持肯定態度,認為這體現了社會的進步。鄭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孔德榮認為,早孕和人流對人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傷害,相信不會有人僅因援助中心的存在就無限放縱自己的行為。對援助中心,我們更應持積極和寬容的態度,因為它體現了社會在性問題上的進步和重視。
河南省心理學會的焦教授認為,青少年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如果僅有一些機構關注青少年的性教育,而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學校教育中卻還充斥著落后的性觀念,這同樣無助于解決青少年出現的性問題。對于少女早孕這一社會問題,除了像援助中心這種機構的關注,更需要整個社會對這些青少年的寬容和幫助。
教育界一些人士還呼吁及早普及性教育。河南省教育學院教育系的宋富剛老師說,對于性教育,家長、老師、社會都諱莫如深,青少年沒有獲得足夠的性知識,導致了一些失控行為。要是沒有援助中心這類機構,孩子們有了問題可能會去小診所,或者自己吃墮胎藥,那后果就更嚴重了。同時,必須加強對青少年青春期性知識的引導,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教材和教育實踐都很不成熟,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學校性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各方專家的共識是,對未婚青少年意外妊娠比例激增現象,僅憑救助中心的救火隊功能顯然遠遠不夠,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攜手,有針對性地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性知識、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