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老少配”自古有之,但卻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每一次名人的“老少配”婚事,總會引起社會或媒體的議論或關注。“老少配”之所以引起眾說紛紜,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婚姻關系不同,夫妻間的年齡相差較大,這容易讓人產(chǎn)生“代溝”的聯(lián)想。雖然年齡差距過于懸殊的夫妻在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以及生理需求等方面必然存在著太多差距。可事實上,幸福的婚姻不是以年齡為準繩的。著名演員馬蘭將她與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婚姻形容為“紅木家俱,越老越有價。”這說明了,只要兩人之間心靈相通、思想同步,就能成為一對和和美美的好夫妻。
1、畢業(yè)演出時,她躲在旮旯里痛哭
很多人認識黃梅戲演員馬蘭是從1984年的央視春節(jié)晚會開始的,那時她剪著短頭發(fā),穿著格子裙,整個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蘭花。此后她的舞臺形象更深入人心,從《龍女》、《紅樓夢》、《西廂記》,一直到后來的電視劇《嚴鳳英》等,觀眾記住了黃梅戲,也記住了馬蘭。
但在事業(yè)如日中天時,馬蘭選擇了淡出,如今人們更關注的是她怎樣當好余秋雨的太太。
馬蘭出生在安徽太湖縣,當時正好上演一部電影《馬蘭花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電影中的小蘭那樣勤勞樸實,就為女兒取名為“馬蘭”。馬蘭的母親是當?shù)氐狞S梅戲劇團的演員,父親是一名大學生,從事黃梅戲舞美設計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響,13歲的馬蘭穿著碎布做的上衣,背著自己的行李走進了安徽省藝術學校的大門。
剛上藝術學校時,馬蘭是個十足的“胖妞”。看到其他同學穿著漂亮的練功服演小姐、公主,而自己卻只能演老太太時,她心里更是充滿了自卑。
為了減肥,整整三個月,馬蘭只吃面條,沒有吃一粒米。為了減肥,她還常常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偷偷一個人趕到練功房去練功。
畢業(yè)演出那一天,正好是馬蘭18歲生日;她的任務只是給人家搬凳子、搬布景,連作品都沒有。馬蘭一個人躲到小旮旯里頓足而哭,她發(fā)誓一定要減肥,將來要比18歲時更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yè)后,馬蘭分配到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第二年,馬蘭就迎來了她藝術上的第一個春天。在香港,馬蘭主演了黃梅戲經(jīng)典曲目《女駙馬》,幾乎是一夜成名,她迅速成為黃梅戲的頭牌女演員。1989年,馬蘭更是憑借著電視劇《嚴鳳英》,在藝術上取得極大成功,一躍成為中國最知名的黃梅戲演員。
2、他的一本著作使兩人結(jié)緣
而那時候的余秋雨雖然已經(jīng)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但在民間的名氣卻遠遜于馬蘭。
有一次,藝術界的一位老專家送給馬蘭一本余秋雨的理論著作《藝術創(chuàng)造工程》,并叮囑她:“藝術工作者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就是這本書讓24歲的馬蘭認識了40歲的余秋雨。
讀了這本書后,馬蘭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學識深深吸引和折服了。
馬蘭后來回憶:“我當時想,這本書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閱歷豐富、滿頭白發(fā),甚至可能帶著點學究氣的老先生。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倒是很想認識這位余秋雨老先生。”
不久,馬蘭去上海演出《遙指杏花村》,當時她冒昧地打電話邀請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卻沒有戲票,倒是余秋雨說,“我有啊,你要的話,我也可以給你幾張。”
《遙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謝幕的時候,馬蘭四處張望,盼著余秋雨出現(xiàn)。這時,一個中年人健步登臺嘹亮地招呼她:“嘿,馬蘭,我就是余秋雨!”
原來余秋雨對馬蘭也仰慕已久!就這樣,兩人第一次會面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馬蘭被他的學問、智慧、人格魅力打動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覺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輩子就結(jié)過婚一樣,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個約定。”
一天,余秋雨突然對馬蘭說:“我覺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馬蘭馬上回了一句:“我覺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錯。”
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馬蘭結(jié)婚了。余秋雨比馬蘭整整大了16歲,“老夫少妻”式的結(jié)合曾經(jīng)引來過許多人的流言蜚語,但他們卻沒覺得兩個人有差距。
平日里,他們經(jīng)常手拉手去菜市場買菜,共同看雙方父母,請朋友吃飯;閑暇時,兩人就在家中一起觀看外國戲劇表演錄像,或者互不干擾地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節(jié)慶日,余秋雨常常喜歡拉妻子出門找個有情調(diào)的地方用餐,在那里,兩人就像熱戀中的情侶。
但出門也有麻煩,上海人認出馬蘭的特多,人家總愛問余秋雨:“這個人是不是馬蘭?”他就說,哦,有點像,很像。
有一天余秋雨和馬蘭去外面吃夜宵,一人一碗面條。面條就叫“馬蘭拉面”,光北京就開了幾十家分店,很多人都以為與她有什么關系。
吃完,結(jié)賬時,店主人開起了玩笑:“看你長得有點像馬蘭,便宜你五角。”
余秋雨接過話茬說:“是嗬,就因為有點像,她還樂滋滋地給馬蘭寫信,可人家不回。”
店主人同情地嘆了一口氣:“人家是大人物啊!”
更為有趣的是,在家里,兩個人還經(jīng)常互稱“余老師”、“馬老師”似的吹捧,余秋雨對馬蘭說:“老婆,我喜歡你的戲”,馬蘭則說:“老公,我喜歡你的書。”
正像馬蘭所說:“其實在心理年齡上,我們倆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時候更像個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時候,他總是不好好地走,有時候會突然繞到我的面前,做個夸張的動作,嚇我一大跳!我們倆在人生態(tài)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當默契。”
3、一回到家,她總是親自下廚為丈夫做飯
希望能在愛人的懷里撒嬌,渴望擁有一個堅實的男人肩膀能為自己遮風擋雨,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當自己的年齡比丈夫小很多的時候,女人更會時時擺出一副小公主的姿態(tài),久而久之有了恃寵而驕的習慣,丈夫偶爾的“侍奉不周”便會成為沖突的導火索。
可實際上男人和女人對感情的需求是同等的,一味地索取或一味地付出都會導致感情天平的傾斜,而且婚姻要靠兩個人共同經(jīng)營。
作為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安徽省文化系統(tǒng)高級職稱評委會負責人,馬蘭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樣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邊,但她每每回到家中,總是不辭辛勞地去菜市場買丈夫喜歡吃的螃蟹、咸雞什么的,親自下廚做飯吃,以補償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
最初家里沒有請人打掃,馬蘭演出回來總覺得家里到處都是灰塵,就開始自己動手擦。
可余秋雨對她說:“所謂塵世就是充滿灰塵的世界,要學會承受,別擦了。”
馬蘭卻從來沒有抱怨過,她說自己回來辛苦一次至少可以讓丈夫享受一個星期。
更為難得的是,馬蘭還到公婆家包攬全部家務。這時,余秋雨總是攔她,馬蘭就急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你這么個丈夫,你還不給我一個機會和環(huán)境盡盡妻子的義務!”
看到妻子忙前忙后,余秋雨感到十分心疼,每次出差,他從來不會把臟衣服帶回來,都是在賓館洗好,疊得整整齊齊帶回來,但是回來他也會向馬蘭討好:“看,老婆,我疼你吧。”
當然,夫妻之間總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但是兩人吵架之后,一般是馬蘭做出讓步,先求和,“因為家里是個不講理的地方,對于一些小事情不能太較真。”
一開始余秋雨寫作,馬蘭就在他身邊繞來繞去,沒想到有一天余秋雨急躁地對妻子說:“你能不能到隔壁去?”從那時起,馬蘭就學乖了,當余秋雨寫東西時,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她絕不進書房。逢到想唱兩嗓子的時候,就把自己鎖進洗手間。
又一次,兩人一起去買衣服,余秋雨看中了一件花短袖襯衫,可馬蘭覺得自己不適合穿而死活不肯買。這時,馬蘭發(fā)現(xiàn)別人已認出她,她拉上余秋雨就跑,可他偏站著不動,馬蘭一氣掉頭自己走了。
余秋雨還是執(zhí)意買了那件衣服,雖然馬蘭心里不喜歡,可后來卻“勉為其難”地穿了那件花短袖襯衫,人家都說漂亮,有點“霧里看花”。
4、她對現(xiàn)代藝術的了解讓他吃驚
雖然愛情沒有年齡界限,但年齡產(chǎn)生的思想差距會造成代溝。為此,作為妻子的你就應盡力去彌補與丈夫的思想差距,讓兩人的心靈“處于同一起跑線”,才能讓婚姻長久。
從知名黃梅戲演員,到著名作家太太,馬蘭婚后的社會角色發(fā)生了突變。這絲毫不改變余秋雨對她的評價:“馬蘭肯定不僅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讀書的權(quán)利全部交給男子這一方,現(xiàn)在情況發(fā)生變化了。她并不僅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僅僅看重她的貌。”
馬蘭不僅有著美麗脫俗的外表,更有著深邃精辟的內(nèi)涵。她對表演之外的現(xiàn)代藝術,如美術、音樂等,都有很高的興趣和比較廣泛的理解。
余秋雨介紹說:“馬蘭對國際政治、國際軍事特別感興趣。這也是我們談話的一個話題。”有一段時間他們?nèi)ブ袞|地區(qū),共同的興趣使得旅途始終談興甚佳。余秋雨十分驚訝妻子居然對薩特的存在主義那么熟悉!他認為:“就感性文化而言,在對當代歐美藝術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她肯定超過我。”
然而,一直以來,聰明好學的馬蘭卻覺得在學問上,丈夫比自己高一個層次,為加深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馬蘭閑時會練練書法,寫好了,就傳真給余秋雨,他圈點一番再傳回來。
有一段時間,馬蘭還從書店抱回一大堆印譜,認真地學起篆刻來了。過年的時候,馬蘭送給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
馬蘭還用自己的方式參與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來馬蘭都是第一個讀者,她會用不太演員腔的自然方式讀出來。
“我們感情很深,感覺很好,思想同步,”余秋雨曾經(jīng)這樣評論他和馬蘭的關系:“我們屬于一見如故,從始至終關系都是非常的和諧和密切。我們既是夫妻,又是藝術伙伴,我們都非常尊重對方的父母。共同生活了十幾年,我們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念和藝術觀念已經(jīng)成為了完全一致的人,我的文化活動跟我的專業(yè)有關,也跟我太太的專業(yè)有關。”
而馬蘭也說:“我跟余秋雨之間,我們希望人和人之間有非常好的溝通,文化不同沒有關系,語言不同沒有關系,種族不同也沒有關系,希望大家都能夠溝通。”她還戲稱道:“我們的婚姻就如同‘紅木家具’,越老越有價。”
“老少配”夫妻幸福秘訣
雖然愛情與年齡無關,但年齡差距過于懸殊的夫妻在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以及生理需求等方面必然存在著太多差距。為此,在選擇一場婚姻之前,女人應該慎重地考慮。
1、慎重考慮“衰老”的問題。當婚姻的版本是“老夫少妻”的時候,年長的丈夫會更早進入老齡階段,不僅在性生活上不能要求過多,而且也意味著女性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他。因此,對“衰老”這個問題女人婚前要有思想準備。
2、確信自己和丈夫的結(jié)合是出于真心本意。愛情應該是決定兩個人婚姻是否美滿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你應該確信自己和丈夫的結(jié)合是出于真心本意,沒有附帶任何功利的色彩,這樣的婚姻才會幸福。而如果你只是想通過婚姻改變身份,給就業(yè)帶來方便,或是想逃離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把經(jīng)濟因素放在首位,雙方感情達不到極致,這樣的婚姻很容易解體。
3、堅持走自己的路。在傳統(tǒng)的東方社會,“老少配”中受非議較多的是女人,一個20歲的女人嫁一個60歲的男人,人家會罵此女子愛慕虛榮;一個60歲的女人嫁一個20歲的男人,挨罵的仍是女人。可事實上,婚姻是鞋子,合不合適只能由腳來評判。所以,年齡差距大的人結(jié)婚,只要雙方婚前有充分的考慮,就應該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必理會別人怎么說。
4、力盡做妻子的職責。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夫妻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支撐、互相幫助是夫妻關系和諧的象征。然而,一方過分依賴另一方,愛的天平就會發(fā)生傾斜。所以,不管是“老夫少妻”抑或是“老妻少夫”,作為妻子都不要過分依賴丈夫,也不要總是違心地討好丈夫,而應該力盡做妻子的職責,給丈夫多些包容、體貼,甚至是寵愛,并努力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習慣,才能維持和諧、穩(wěn)定的夫妻關系。
5、設法使夫妻之間的興趣愛好趨于平衡。婚姻是否幸福,其主要標志是夫妻兩人的心靈是否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所以,假如因年齡差距大而導致丈夫與自己興趣、愛好大相徑庭,不必為此苦惱,也不必要求對方馬上改變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應該尊重、適應對方的興趣愛好,長此以往,夫妻之間的興趣愛好很可能趨于平衡,而達到心理上的協(xié)調(diào)和相通。
6、讓自己的心理年齡與丈夫保持一致。不可否認,兩個人如果生理年齡差距過于懸殊,思想上會有差別。婚姻初始,也許你愛他的沉穩(wěn)、踏實、事業(yè)有成,但這也意味著同時也選擇了對方年長之后的“副作用”:沉穩(wěn)可能發(fā)展為缺少活力,踏實變成了保守。想要維持長久的婚姻,你就必須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心理年齡與丈夫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與丈夫進行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