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動態]女村官,田野上的希望(圖)
2006-07-17

  
2006年6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參加
“百名女村官論壇”( 徐建軍/攝)

  正值農忙季節,灼灼烈日烤得莊稼直打蔫,村子里的人都在起早貪黑地忙碌著。
     常言道,“夏鋤多一遍,秋收多一擔”,可家里有200畝果園的李花琴卻急著要走,對這位僅有二十幾天在職經歷的滿城縣坨南鄉東趙村村主任而言,用自豪來形容去北京參加“百名女村官論壇”未免太過保守,獲得其他姐妹們執政經驗的渴望,向專家學者請教的沖動,才是讓她每天掐著指頭翻日歷的理由。
   6月13日至15日,“百名女村官論壇”在中國科技會堂如期舉行,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百余位女村支部書記和女村委會主任參加了這次歷史性聚會。
   村民最關心哪些問題?怎樣使窮村變富村?如何用好手中的權力?為什么要善待百姓……在李花琴和與會者眼里,新農村建設絕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更不是一場標志性的運動,一個個切實的行動,一份份真誠的努力,才是對這個惠民政策的最好詮釋。

    用好每一項權群眾參政實至名歸

    時尚的黃色短發,活潑鮮亮的服裝搭配,加上開朗直率的言行,葉蘭的出現顛覆著傳統的農民形象。
   然而,說起村子里的耕地、山林、村務公開以及民主管理,這位來自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四集村的村主任讓人感到,她是一位和農民貼心貼肺的女村官。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把它用在村民身上會受到村里人的擁戴,如果把權力用在個人某利益上,就會受到村民們的唾棄。”
   2000年,一位外地業主想進村辦小水電站,雖然多數干部都覺得這是個增加村財政收入、方便群眾用電的好機會,但部分村民卻持反對意見。為此,葉蘭專門組織了村民大會,讓群眾自己決定,最終形成了一致意見:同意興辦水電站,村里從業主上繳的費用中拿出一部分補貼村民用電。
   四集村的電費從每度1.05元,降低到0.25元,村民們得到了實惠,葉蘭贏得了民心。
   同樣本著村民當家作主的精神,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花園村黨支部書記王淑英和她的同伴探索出的“農村重大事項八步工作法”,保證了這個兩百多戶的村子,連續17年無上訪事件的發生。
   同葉蘭,王淑英略有不同的是,來自廣東省仁化縣石塘鎮下中坌村的何金婷,是位“一肩挑”的女村官。
   權力越大,就越有可能一個人說了算。2004年當選為村支部書記,2005年又被選為村主任的何金婷通過保障村民對村務的知情權和決策權改變了這個定律。
   由于缺乏礦產、水利等自然資源,又不具備優越的地理條件,下中坌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養和外出打工,村集體經濟則更加薄弱,全年收入不超過一萬元。即便如此,村民對村財務管理還是非常不滿意,多次發生爭吵,還有幾次到鎮里上訪,不知情的人都以為這里的村民都是“刁民”。
   針對這種情況,何金婷成立了由黨員和村民代表選出的3名責任心強的村民組成的村民理財小組,健全了票據管理制度,完善了村級收支報賬制度。對事關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重大事項,都經村兩委和理財小組共同討論,并在征求群眾意見后組織實施。
   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的結果,從根本上給了老百姓一個明白,老百姓也從心底里還給干部一個清白。

   發揮性別優勢 維護婦女合法權益

   當她講到,“全村男女老少齊齊地聚在村口,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我”時,整個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當28歲的楊秀華全票當選為河北省承德縣下板城鎮朝梁子村黨支部書記時,正值該村陷入歷史上的低谷。
   由于經營不善,前任村黨支部靠上級貸款建起的化工廠欠下了130萬元外債。為了甩掉這個包袱,聰明的楊秀華想到了走破產還債這條路。找律師、找法院和各級黨政機關,僅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就跑了33趟。終于,法院受理了這個全市第一起村辦企業破產案,并宣布朝梁子村化工廠破產。
   事實證明,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男人干不好的,女人能干好。
   天津市薊縣東趙各莊鄉西蘇莊村黨支部書記黃香琴同樣意識到,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婦女的參與、婦女的智慧和婦女的創新。
   “莊稼人只能種莊稼。”在黃香琴說服人們種植大棚蔬菜致富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觀念上的阻礙,于是,她帶領全村婦女走出小山村,到外面的世界開闊眼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后,誰也不敢冒險示范,于是,她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全村50個大棚搭建起來了,喜獲豐收的人們又愁起了銷售,于是,她又成了跑市場的推銷員。
   同朝梁子村以及西蘇莊村一樣,隨著越來越多的男勞力涌向城市,只有800多人口的浙江省磐安縣冷水鎮箬坑村,有500多人是婦女。
   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雖然《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以及批準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但在實際生活中,侵占、剝奪婦女土地的事情仍時有發生。
   在周月芬任黨支部書記的箬坑村,有一戶人家有兩個女兒。因感情不和,大女兒和招進的女婿離婚。此后,這戶人家的二女兒又招女婿進門,但在第二輪土地承包中,該村民小組不但不給上門女婿土地,二女兒的土地也被分給了別人。村民小組認為,這戶人家已經招了一個女婿,并分給了土地,二女兒應該出嫁,即使不出嫁,也不該留有土地。
   為了幫助這位婦女討回權利,周月芬一家一戶地上門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宣講法律和政策。最終,該村民小組全體人員一致同意分給這戶人家二女兒土地,解決了被認為是老大難的招婿婦女的土地權問題。

   新農村建設 要從善待百姓做起

   “農民真是太好了。”來自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小鹽場村黨支部書記岳喜芳的這句話,在女村官中產生了長久的共鳴。
   這位純樸的海島人,以其特有的遼南口音,向人們講述了如何帶領鄉親闖出海參養殖的新路,怎樣在干部和群眾之間搭起“連心路”的故事。
   大連人有“溫鍋”的習俗,買了新房搬進新家,親朋好友會帶點禮物上門慶祝一番。然而,小鹽場村全體村民為村委會“溫鍋”卻與眾不同。村民們自發地提著豬肉、海鮮,筷子、火柴等,按照漁家最虔誠的習俗,自發地來給村委會“溫鍋”。村民陶建國、董秀鳳夫婦還給兩委會送來一塊刻有“拓荒者”三個大字的牌匾,畫面是一頭耕耘的老黃牛。
   “建設新農村,必須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從善待百姓做起。”岳喜芳說,來自村民的愛,讓她真切地體會到“善待”二字的深刻含義。
   群眾上訪不斷,村財外債累累,丈夫又剛剛去世,一個人拉扯著14歲的兒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吳京愛接過了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魏莊鄉西湖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擔子。
   清理財務、爭取扶持、整山興水、搬遷村莊,這個瘦弱的女村官硬是憑著一股干就干出個樣子的勁頭,使這個吃救濟糧的沂蒙山村一躍成為街道寬闊、瓦房成排,經濟水平首屈一指的新農村。
   去年,這個曾經在全鄉43個村中排名倒數第一,全村420人負債40萬元的窮山村,合并了一個擁有753人口的大村,退縮不是吳京愛的性格,“如果我們不努力去干,內心有愧。得到村民的認可,值了。”

   團結就是力量 讓更多的婦女組織起來

   “一個指頭拍不響,五個手指一起拍才能發出響亮的聲音。”看到女村官們令人充滿期待的表現,會議的組織者,在農村婦女參政領域摸爬滾打了13年的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農家女雜志主編謝麗華感慨良多,特別強調了團結的力量。
   而一些地方的實踐,也證明了婦女組織起來后對婦女,乃至農村社會發展所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承德縣下板城鎮朝梁子村,每個月的28日婦女們都會聚在一起,參加婦女互助會的活動,相關的大事小情都由120多位婦女參與的組織共同決定。在男人們看來,村里的婦女成了家里和村里的頂梁柱。
   富了口袋的村民,精神需求也增加了。在吳京愛的帶領下,臨沂市平邑縣魏莊鄉西湖村的婦女成立了巾幗文明服務隊、巾幗科技致富服務隊。
   婦女們把全村劃分成4個衛生區,每天都有巾幗衛生服務隊的婦女義務打掃大街,還督促各家各戶清理“三堆”,保證了村內大街清潔衛生。村里的站崗巡邏隊,由村干部帶班,戶戶編組,實行白天婦女站崗巡邏、晚上男勞力值班的形式,通過開展“我為大家站一天,大家為我站一年”等活動,村民有了安全感。
   單打獨斗不是婦女們的發展方向,借助于他人的智慧,能夠避免后來者少走彎路。
   2005年4月,以癡迷環保著稱的“民間環保大使”、河南省新鄉縣合河鄉范嶺村農民田桂榮被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
   作為一個村官,田桂榮考慮著幫助婦女們種蘑菇,發展經濟,籌劃著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們建個活動中心。
   此外,村里的兩條胡同要整平,一個釘子戶卻難住了敢說敢做的田桂榮。“上任時人們都說,別人辦不到的事情,我田桂榮能辦到,但直到現在也沒把這個釘子戶拔掉。”
   論壇期間,許多婦女為她出謀劃策,“借腦”討論結束了,田桂榮笑了,也許她已經從姐妹們的發言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
   當選村主任20多天的李花琴也笑了,這位把農家女雜志社當成了自己娘家的女村官說,“家里的姐妹們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我知道回去該怎么干了。”
   新農村建設如同一片希望的田野,而這些懂得如何善待百姓的女村官,則是這片田野上的希望。


農村婦女參政培訓七步法

   我們在進行農村婦女參政議政培訓中,具體的做法是:
   1、培訓一定要以培訓對象為中心、為主體,讓她們作培訓的主人,能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2、培訓不能只培訓婦女主任和婦女干部,而是要直接培訓到農村婦女,每個村10到20人為宜,可讓婦女直接報名,給所有婦女機會,而且容易形成一個團隊,在換屆選舉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互相影響。
   3、培訓中要把性別意識的培訓貫穿始終,提升婦女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是培訓的核心,我們還是那句話,“用生命影響生命”。
   4、充分發揮典型的引路作用。《農家女》雜志推出并和《農家女》雜志共同成長的河北滿城女村長賈俊橋,帶領全村百姓戰天斗地,從政10年的道路曲折艱難,但她年年有新業績,已連續兩屆被選為河北省人大代表。
   5、培訓中發現人才重點培養。將培訓中發現的有參與能力的婦女記錄下來,為她們開“小灶”,重點培養。
   6、集中培訓5天為宜,我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培訓基地農家女培訓學校,將重點培養對象集中起來,讓她們放下手中的農活和繁重的家務勞動,像學生一樣過集體生活。
   7、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設計。在培訓之前做需求評估,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課程,采用大小課結合,請進來和拉出去結合,開放性參與式結合。
   以上這些方法是我們和河北滿城縣婦聯在培訓的實踐中共同摸索出來的,效果可用簡單的一組數字來說明:
   滿城縣有204個行政村,在2000年的換屆選舉中,婦女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僅為3人,占1.5%;184名村婦代會主任進兩委的僅為59人,占32%。培訓之后,在2003年已完成換屆選舉的164個村莊中,婦女任正職的增加到8人,占4.9%,婦代會主任進兩委增加到71人,占48.2%,還有17名參加培訓的婦女當選為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其中有不少婦女是自己投了自己一票。(此文由農家女雜志社提供)

[相關鏈接]

   全國女村官支持網絡

   全國女村官支持網絡于2003年9月17日在北京成立,是第二屆農村婦女參政研討會的成果之一。其章程規定:本網絡旨在促進全國基層農村的女支記、女村長的交流、溝通,提供有關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的信息和動態,并在適當時候組織網絡成員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本網絡是一個非正式的民間組織,不收會費,全國的女支書、女村長都可以自愿參加。
   在農家女雜志上專門開辟女村官專欄,交流參政女性的執政心得體會、反映參政女性在執政中面臨的問題,研討關于農村婦女參政的理論;網絡每年出版四期簡報,贈送給網絡的每個成員;網絡將在適當的時候組織網絡成員開展活動。網絡成員有義務積極推薦女村官加入網絡,并積極給“女村官論壇”及簡報投稿,并積極參加網絡組織的活動,主動為網絡建言獻計。女村官支持網絡設有理事會,目前共有14名理事成員。

   四次研討會回眸

   農村婦女是基層政權建設中的“半邊天”
   為推進農村婦女在基層政權建設中的“半邊天”作用,2001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東濟寧市召開“首屆基層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研討會”。來自全國6個省的30多位女村官出席了會議。會議推出基層婦女參政議政的三種基本模式:金鄉縣模式,政府的干預與推動;梨樹縣模式,婦聯組織提前介入、主動站位、協調參與;遷西縣模式,實施婦代會直接選舉,為參與村委會換屆選舉進行實質性準備。

   女村官支持網絡,搭起交流溝通的橋梁
   2003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研討會上,農村參政婦女進行了執政經驗的交流,會議對農村參政婦女開展性別意識和領導藝術的培訓,分析了農村婦女參政狀況。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名女村官自發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女村官支持網絡。

   如何應對村務管理中的危機事件
   2004年6月28至7月2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如何應對村務管理中出現的危機事件與突發事件”。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60多名女村官參加了研討會。會議期間,相關領導、專家就當前中央關于“三農”的政策、農村中在農村村民自治問題和農村婦女參政問題的專家學者對女村官們進行培訓。

   希望“百名女村官論壇”成為品牌
   2006年6月13日,在北京召開“百名女村官論壇”,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00多名女村支部書記和女村委會主任參加了論壇。論壇中,有女村官們的交流與研討,中央農村政策和村務管理方面的專家做專題報告。
   會上,農家女主編謝麗華說:“希望這個形式成為品牌,我們有60萬多個村官,按2%計算,我們應有上萬名女村官,通過一次研討會的召開,目的是讓女村官成為一個真正的支持網絡。

(來源:中國婦女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