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兩性,分為男性與女性,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兩性當中,但是有時我們卻很難發現或是意識到男女兩性在某些方面不平等的根源。在現實生活中男女兩性在就學、就業、參政、土地權益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女性的權利被弱化。這種兩性不平等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2006年5月27日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農家女機構董事吳青教授給打工妹之家的會員、農家女機構的工作人員,講解了什么是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從傳統的文化、習俗、歷史變遷講起,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來看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評價,從而來分析對女性的影響。這種對男女兩性的不同評價,嚴重影響了婦女的生存和發展的質量。吳老師以具體的事例和數字讓我們看到了傳統的社會性別意識給婦女帶來了:文盲率、自殺率、貧困程度三項婦女都占到了60%以上,所以農家女機構在掃盲、自殺干預、扶貧方面一直都在堅持著不懈的努力。吳青老師作為一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多年來,在國際層面為提高婦女地位,促進兩性平等不停地奔走、呼吁。
同時作為人大代表,吳老師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了作為一個公民怎樣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國內第一個用憲法處理人民來訪的人大代表,第一個規定自己每周二要接待訪民的人大代表,吳青老師做到了人民代表為人民的神圣責任,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擁護,她告訴我們什么是世界公民,讓大家努力做一個合格的世界公民。
吳老師的講座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朋友,現場有很多打工朋友提問,活動一直持續到了12點鐘。
最后主持人總結了今天的活動: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小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大到國家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我們都可以看到社會性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會看到給男女兩性帶來的不同影響。推動社會性別主流化,促進兩性平等是社會中我們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應該為之努力奮斗的。同時作為一個公民,我們在關心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去關注社會,關注身邊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乃至世界上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做一名合格的世界公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