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桑蘭個人博客
這兩天的北京真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出來戶外做體育運動的老老少少也多了起來。“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也聽得耳朵生繭,但是受傷后,我是真的對此有了深刻體會。
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對鍛煉還是比較懂的,可是受傷以后的康復鍛煉我一點概念也沒有。和很多朋友對運動的心態一樣,雖然以前很喜歡體育鍛煉,但對這種“新運動”,我的心態和很多“懶得動”的普通人接受體育健身一樣,也經歷了一個從抵觸、到被動接受再到主動喜歡的過程。
當時在病床上躺了很久,頭暈乎乎的,但是美國人不管這個,把我抱下病床開始恢復鍛煉。我對鍛煉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感,整個腦袋都頭痛欲裂,而且一動就喘不過氣,心情特別煩躁。恢復鍛煉完全就是被迫地去做,這種狀態至少持續了一個月。轉醫院后,我參加了集體的恢復訓練,大家分組一起做。這種形式和我們在國家隊訓練有點類似,讓我感覺很親切,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我對自己說,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一天天強健起來,我必須堅持運動。雖然煩躁的情緒被克服了,但我對這樣的鍛煉還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喜歡。
真正自覺做鍛煉,是在回國之后。剛回國,我緩了一陣,對待鍛煉不太積極,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體質下降很快,身體各方面素質都差了很多。但我當時還沒意識到這點,還總以為自己是“運動員的體魄”,身體沒問題,別人讓我多穿點,我還不當回事。我很清楚記得,99年的冬天特別冷,結果感冒一下子發燒到40度,而且還好得很慢,每天都要輸液,我身體的特殊情況又讓看病輸液變得特別麻煩,我吃足了苦頭。去康復中心復診的時候,醫生嚴肅地對我說,“桑蘭,你這樣斷斷續續地鍛煉不行。哪怕每天少做一點,也要細水長流地堅持下去。”這下我馬上把勸告聽進去了。每天鍛煉兩個小時——上午一個小時做全身鍛煉,晚上用站立機做站立訓練,一有空了還自己練呼吸。時間久了,甚至成了“職業病”,不練還覺得難受,就像以前練體操時,就算在家也會把腿翹在墻上一樣,好像只有這樣練過了,才會通體舒暢。
“生命在于運動”真是一點錯不了,我的切身體會更是確鑿無疑了。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天天都鍛煉,一天不練就后背發脹,現在盡管受了傷,我還是打心底里喜歡運動,并盡自己所能地做各種鍛煉。其實大家都知道想要身體好,就必須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但因為現在平常都挺忙,很多朋友總是會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借口來逃避,甚至寧愿在家呆著看電視。把我的這點體會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經常到戶外運動運動,一定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