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美術學院大四學生小阮從小就喜歡打籃球,對球鞋的要求也極高,上千元一雙的球鞋他已經買了不少。小阮說:“穿一雙好鞋打球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在鄭州的一家商場,高女士和上初一的兒子正在挑選運動鞋。高女士說:“當父母的主要考慮實用性,穿得舒服是最重要的。”不過她的兒子坦言,班里確實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穿耐克、阿迪達斯之類的名牌服裝和運動鞋來上課,大家難免會多注意一些,私底下也會攀比。
鄭州某商場導購員郭小姐告訴記者,通常來商場購物的學生比較注重品牌和款式,并不太在乎商品的價格,某些由姚明、羅納爾多、貝克漢姆等巨星代言的名牌“新品”尤其具有吸引力,一雙球鞋雖然上千元,卻依然暢銷。有的學生對運動鞋的扭轉、透氣性、地面控制、氣墊、足弓等設計和上市時間了如指掌,甚至比導購員還要清楚。
記者發現,時至今日,眾多國際運動品牌的商標已成為一些學生“面子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學生甚至覺得打球時不穿名牌就會低人一等。高端運動用品確實具有一些獨到的性能,質量也比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身體免受運動傷害,但如果一味為滿足虛榮心而追求名牌,家長和社會對這種消費觀就應當加以引導了。
在名牌折扣店上班的侯賓說,其實頂尖品牌的運動用品一過季就會打折,盡管質量和技術含量完全相同,價格卻比“新品”便宜許多。
如此看來,作為沒有收入的學生,實在沒必要追逐明星代言的名牌或“新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