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在包頭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工作。她24歲的時候就成了兩個孩子的繼母。若干年過去了,她把非己所生的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又把丈夫從死亡線上呼喚回來,她用自己圣潔無私的愛讓一個曾經殘缺的家庭充滿了陽光。
★嫁給比自己大十歲的丈夫
曹英和丈夫是讀包頭電視大學時的同學加同桌。那時她的丈夫學習特別刻苦,成績優秀,人品也很好,就是不善言談。細心的曹英慢慢發現,他總是來去匆匆,有時來學校上課手上還粘著面粉。后來兩人熟了,她了解了丈夫的一些情況:他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他們五個孩子和母親相依為命。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貧寒,連小學都沒讀完,就參加了工作。他一直很熱愛學習,工作之余刻苦自學,1983年考上了包頭電視大學,被評為三好學生。
了解了他的經歷后,曹英既同情這位年長她10歲的男同學的遭遇,又非常敬佩他的勤奮刻苦與堅強毅力。尤其在她得知他有一個殘缺不全的家庭,他又當爹又當娘操持家務的時候,曹英與他開始演繹愛情的浪漫。
1987年,24歲的曹英嫁給了年長她10歲的丈夫,成了丈夫兩個孩子的繼母。
★用心呵護繼子女成長
曹英嫁給丈夫的時候,丈夫的兒子當時15歲,正在讀高一;女兒13歲,正在讀初一。當時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懂事了,對于年輕的繼母,他們經歷了從開始時的陌生和疏遠,到后來的信任與依戀的過程。他們發現,繼母用全身心的愛呵護他們,撫養他們。
在婚后不久要過年的時候,曹英獲得了包頭電視大學50元錢獎學金。當時她和丈夫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80元,孩子上學花費也多,日子過得并不是很寬裕。這50元錢的獎學金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曹英拿著錢首先想到了孩子們衣服單薄,又添了點錢給孩子們買回了羽絨服,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過了個年。而她自己卻只穿著婚前媽媽給買的已穿舊了的衣服。
除了在衣食住行上關心孩子,曹英還積極輔導孩子們學習,并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總結出來,和孩子們共同探討。孩子們剛開始學化學時,覺得化合價有點難記,曹英就把自己當年學習化合價時背的順口溜教給孩子。有了這個秘訣,孩子們覺得化合價好記多了。
為了教育好孩子,曹英還廣泛閱讀了許多教育家的經典作品,如當代著名的教育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的《發現母親》、柯云路的《情商啟蒙》等,她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在曹英的教育和輔導下,在她與孩子共同生活了三年之后,兒子于1990年順利考入天津大學,后讀取了研究生,又到國外深造,現在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
1993年,女兒也開始考大學。可她卻沒有哥哥那么幸運,連考了兩年都落榜了。女兒喪失了信心,決定外出打工或者讀電大。正當女兒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時,丈夫的單位開始進行房改。丈夫當時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只要交8000多元,就能分到一套三室一廳的新樓房。他們犯了難。曹英和丈夫商量說:“什么事情也沒有比孩子上學更重要了。女兒為什么要打工或上電大?就是為了減輕咱們的經濟負擔呀。咱們還是先考慮孩子上學吧,把錢留給孩子用。等以后經濟富裕了,再換大房子吧。”于是,她和丈夫申請了一套小面積的舊房子。
曹英鼓勵女兒繼續復讀,在第三年的高考中,女兒終于考上了天津商學院,如今也有了較好的工作。兒女們相繼成才,也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侶。對于繼母曹英,他們有著太多的感激與熱愛。有一年的母親節,女兒發給曹英這樣一條短信:“有一種溫馨來自于心靈中的惦記,有一種快樂來自于思念中的回憶,有一種關愛超越了世俗的軌跡,有一種溫暖放在心中像彩虹一樣美麗。祝我親愛的母親永遠年輕、美麗。”
★用愛幫助丈夫戰勝病魔
正當曹英為多年的艱辛剛剛松一口氣的時候,不幸降臨在了這個家庭。
1995年5月,丈夫被診斷得了腦膠質瘤。這是一種惡性腦瘤,治愈率極低,這也意味著丈夫正在一步步接近死神。曹英帶著丈夫去許多著名醫院治療,只要有一線希望,她都不會放棄!
丈夫看到別的病友都花了很多的錢看病,最后還是人財兩空,就對曹英就:“英子,別到處跑了,別白花錢了,你還那么年輕,得給自己留點后路。”可曹英卻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即使砸鍋賣鐵我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丈夫在無比的感動中開始以極大的毅力頂住了在放療中的各種不適,堅強地和病魔做斗爭。曹英也不辭辛苦四處打聽各種治療腦瘤的偏方,用各種營養品調理丈夫衰弱的身體。經過曹英的不斷鼓勵和努力,幾次檢查之后,丈夫的瘤體一次比一次小,最后竟無影無蹤徹底痊愈了!據大夫說:這種病痊愈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
來源:內蒙古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