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范冰冰 |
 |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蔑視功名權貴,當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圣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 | |
2、薛寶釵——陳好 |
薛寶釵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于“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里斥之為“混帳話”。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 | |
 | |
3、王熙鳳——秦海璐 |
 |
王熙鳳,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 | | |
4、李紈——李冰冰 |
李紈從小就受父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便了,每日以紡織女紅為要。一直守寡,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只知道撫養親子,閑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婦的典型。 | |
 | |
5、賈元春——孫儷 |
 |
賈元春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后,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后暴病而亡。 | | |
6、賈迎春——李小冉 |
賈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 |
 | |
7、賈探春——章子怡 |
 |
賈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玫瑰花”之諢名。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處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冷酷無情。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 革來挽救,但無濟于事。最后賈探春遠嫁他鄉。 | | |
8、賈惜春——趙薇 |
賈惜春由于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于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后入櫳翠庵為尼。 | |
 | |
9、秦可卿——陶虹 |
 |
秦可卿,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 | |
10、巧姐——李小璐 |
巧姐因生在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巧姐從小生活優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后,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喬裝打扮帶出大觀園,后嫁給一個姓周的地主。 | |
 | |
11、史湘云——周迅 |
 |
史湘云,雖為豪門千金,但她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史鼎撫養,而嬸嬸對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點兒也作不得主,且不時要做針線活至三更。她的身世與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沒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寶釵的影響。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園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覺。 | | |
12、妙玉——張靜初 |
妙玉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舊時迷信認為命中有災難的人應該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錢人家買窮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門。極通文墨,極熟經典,模樣又極好。十七歲時隨師父到長安都修行,師父圓寂后,被賈家請入櫳翠庵帶發修行,但她“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