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嵊州市一個偏遠山區(qū),一位身患絕癥的51歲婦女馬華珍在她病重時,向丈夫表達心愿:放棄對自己的治療,用省下來的錢,修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
丈夫章苗林經(jīng)過鄭重考慮,答應了妻子的請求,并積極投身行動。于是,從馬華珍去年11月6日被確認肝癌晚期到今年6月11日病逝的7個月里,為了讓馬華珍活著時候“看一眼”這條路,章苗林和村民們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每天早出晚歸忙于修路。
國慶期間,這條800米長的山村公路終于修成通車了,村民們個個激動不己。此時此刻,雖說馬華珍人已不在,可村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令他們驕傲的婦女。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嵊州市三江街道兩灣村,從路口通往望婆灣自然村的道路已十分平整。在采訪中,沿路村民說起馬華珍修這條路的故事無不眼含熱淚。
身患絕癥向丈夫吐露心愿
兩灣村是個村級經(jīng)濟不足2000元的小山村,僅有農(nóng)戶282戶,800余村民。長時間來,因為經(jīng)濟薄弱,一直難以改變望婆灣道路的面貌。望婆灣自然村鄰近新昌縣,自然村上居住著100余戶農(nóng)民。過去村里人要是遇上生病、孕婦生孩子,都只能抬著從坡前的不足1米的小路出村,小山村里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輛汽車。
去年11月6日,家住嵊州市城關鎮(zhèn)的馬華珍被醫(yī)生確診為肝癌晚期。這一噩耗對于家境并不富裕的馬華珍一家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迫于經(jīng)濟上的壓力,經(jīng)過短短兩個星期的治療,11月20日,馬華珍執(zhí)意離開了醫(yī)院。
回到家,馬華珍就對丈夫章苗林說:“我這病是要花很多錢的,苗林,我不想再治下去了。但是,我想求你做一件事情……”說到這里,馬華珍停頓了一下, 接著說, “你還記得我們兩灣村的老家嗎?”
“當然記得,你想回去看看?”章苗林和妻子以及一雙兒女早在9年前就已離開了兩灣,在城里買了房。“不是,老家從來就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通到村門口。我想,我們能不能修條路到村口呀?”對病重的妻子突然提出這個問題章苗林不由得一愣。“華珍,這事你容我考慮一下,我們一起來想想,路怎么修,錢怎么湊?”但面對生命已走到最后關頭的妻子的堅定眼神,章苗林很快又緊緊攥著妻子的手說:“好的,華珍,我就照你的意思辦!”
章苗林確實是條漢子,他對妻子作出承諾后,當天下午就騎著摩托車去了兩灣村。他此次去的目的,是去找一個人——他的小學老師,后來的兩灣小學校長,現(xiàn)已70多歲的章柏林。他想請老師幫他拿拿修路的主意。
馬華珍的心愿感動了全村
當章苗林來到老校長章柏林家門口,剛剛提起修路的事,村民們便一個個圍了過來。到當天下午,修路的消息已傳遍了整個山村,大家在被馬華珍的心愿深深感動的同時當場商定,每位村民出資250元,拿不出錢但有勞力的村民可以做義工。
修路的事很快付諸實施。兩灣村村民在那段時間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勞動熱情,當時村民們都這樣說,這一切的一切都和那個叫馬華珍的重病在身的女人有關,還經(jīng)常有人提議:“如果她身體吃得消,我們扶她來路上看看!”
800多米的路不算太長,但在兩灣村村民的眼里,它卻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致富路。村民小毛昨天告訴記者,修路前,他們村口有一棵很大的香樟樹,300元錢沒人買,因為運輸是個問題。現(xiàn)在路修起來后,有人出價3000元想買,同樣一棵樹,前后身價漲了10倍。
在那修路的日日夜夜,躺在床上的馬華珍每天都會聽章苗林說關于修路的事,兩人講著講著就激動不已。章苗林說,他沒想到村民們的熱情會這么高,幾乎每天都有村民自發(fā)捐款:50元、100元……村里還有不少已經(jīng)嫁出去的婦女,回村后一聽說這事,也紛紛拿出錢來。徐樹法,一個娶了兩灣村姑娘的外來女婿,說起要修路,他馬上把500元錢送到村里。今年清明節(jié)前后,不少已在外地定居的村里人回來祭祖,臨走時也會一聲不吭地留下捐款。
近一公里的路,寬約6米,以4級公路標準建設,所需資金約在10萬元左右,這是專家算出來的一個數(shù)字。但到目前為止,章苗林們費盡全力只籌到了38370.9元。這個數(shù)字離修路所需的費用還相差很大一截,怎么辦?章苗林從來沒有想到過放棄。他說,來修路的幾乎全是自愿前來出力的義工,從不計較報酬,有了這么堅強的后盾,他相信這條路一定能夠修成。
章苗林等幾個“核心層”人物對修路費用上的事明確規(guī)定,使用修路的錢必須得仔細再仔細、謹慎再謹慎,不能出絲毫差錯。給工程管賬的,名叫章和祥,這是個全村人一致公認的厚道、細心的文化人。用章苗林的話來講,“叫章和祥管賬,就像錢放在自己口袋里一樣安全。”而村民們?yōu)楸M量節(jié)省成本,整個施工過程幾乎全部用最原始的手工進行。
在那修路的日日夜夜,工程只要稍稍有些突破性進展,章苗林就會跑回家告訴病中的妻子。馬華珍聽了就會很開心地笑,好幾次還提出讓她上工地去看看的要求,對此,章苗林實在無法答應。
6月11日晚上,馬華珍帶著未盡的心愿走了,她的骨灰被埋在了可以看得到這條新路的地方。
她是兩灣村永遠的驕傲
一位普通村婦臨終前堅持修建山村公路的感人事跡,在當?shù)貜V為流傳后,當?shù)卮迕癫]有因為馬華珍的離去而懈怠了修路計劃。他們更加用心地修筑著這條“民心路”。
記者了解到,就在馬華珍離去不久,當時這條正在修建的“毛路”被嵊州市相關部門列入了“環(huán)鄉(xiāng)公路”修建計劃。由于當?shù)卣闹匾暎緛?00米長的道路現(xiàn)在已延伸至鄰村,與王民堂村的村路相接,成為嵊州市環(huán)鄉(xiāng)公路的一部分,體現(xiàn)了條條路通村,村村有公路的格局。以前掌管著修路賬目的兩灣村村民章林祥對記者說,現(xiàn)在有關這條路修建的全部事宜,已由市里的相關部門負責。幾個月來,自己一直經(jīng)手的修路賬目也由政府接手。“以前村民把湊起來的錢交給我保管,是他們對我的信任。后來政府管了,大家更加相信這條村路一定會成為平坦、整潔的道路。”章林祥說。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條路費用也就有了著落,這條眼巴巴盼了多年的路終于加快了修建速度。“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看到這條‘毛路’變成大道的樣子。”章柏林動情地說。
今年國慶節(jié),這條路正式通車了,村民們也越發(fā)懷念馬華珍。一位村民說:“當初要不是馬華珍對修建這條路的堅持,我們的村路也不會有今天。我們會永遠懷念這個雖然平凡卻值得尊敬的農(nóng)婦。”
兩灣村村委書記告訴記者,明年的6月11日,也就是馬華珍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他們打算在這條路上舉行一個簡單卻有意義的追悼儀式,來紀念這個為了村路,堅持到最后一刻的不平凡的女人。她是這條村路的母親,也是我們兩灣村永遠的驕傲。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