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朋友,你叫什麼名?(放大) |
![]() |
■來自兩個不同家庭的少年,去有著相同的命運,他們的父母都因愛滋病而死。(放大) |
![]() |
■五歲的雙胞姐妹,是一對棄嬰。父母是誰,她們根本不知道。(放大) |
![]() |
■單純無邪的孩子們。(放大) |
![]() |
■孤兒院中有5位“老孤兒”,這是真涅和他的妻子,他們都說自己是孤兒。(放大) |
因為殘酷的戰(zhàn)爭,因為世紀絕癥愛滋病的肆虐而奪去許多父母的生命,留下眾多的孤兒,也因為貧窮,因為社會的不良風氣而留下許多可憐的棄嬰,他們中許多人不知道父母何名何姓,更不知自己來自何方,履歷要怎麼寫,只有問天才知道。
在水淨華半島的“見殼弄孤兒院”,是我國眾多孤兒院中的一個,許多孤兒,都有不同的來歷,更夾雜著不為人所知的悲慘遭遇。但是許多孩子年紀太小,根本無從知道自己的來歷,因為沒有媽媽的呵護,沒有撒嬌的機會,使他們過得很孤獨,也很獨立。
在水淨華半島的“見殼弄孤兒院”,是我國眾多孤兒院中的一個,許多孤兒,都有不同的來歷,更夾雜著不為人所知的悲慘遭遇。但是許多孩子年紀太小,根本無從知道自己的來歷,因為沒有媽媽的呵護,沒有撒嬌的機會,使他們過得很孤獨,也很獨立。
先說孤兒院中一對年屆50的夫婦,49歲丈夫真涅告訴記者,他是“孤兒”。沒了2顆門牙的老伴也說她是“孤兒”。原來他們的父母在波爾布特時期都死了,79年解放後,他們都巳是20出頭的人,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走進了孤兒院,在孤兒院中認識、結(jié)婚,並生了2個女兒,大的已到工廠工作,但他們還說自己是“孤兒”。
一對5歲左右的雙胞胎女嬰是棄嬰,聽得見但說不出話,卻長得蠻可愛的,孤兒院的老人說,幾年前,這一對姐妹才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人在花園的角落中發(fā)現(xiàn),送到孤兒院裡,一口奶一口粥餵大的,她們很乖,不亂哭鬧,可惜不能講話,像這樣的孩子,她們會知道自己來自何方,父母是誰嗎?
在音樂室中,2個長得蠻精神的男孩子正在練習打鼓和樂器。一名負責人說,他們來自2個不同的家庭,父母在好幾年前就因愛滋病而先後去世。其實,在孤兒院中,像這樣的孤兒或其他不同遭遇的孩子多得很。總算幸運,他們有書讀,有吃有住,雖然談不上豐衣足食,但總算有兩餐溫飽。
缺少父母呵護
孤兒心理失平衡
不過,在學校讀書時,他們遇到的困難會比其他兒童更多,因為學校裡要繳納的雜費太多,他們沒錢,雖然經(jīng)過院方的交涉,有些都可減免。可是老師說,他們每月只有10幾美金的薪水,他們也很窮,如果一個班有15個孤兒,他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
孤兒們除了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在心靈上的孤單,沒有父母呵護和疼愛,更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當新加坡聖約翰救傷隊走進他們的群體中,給他們帶去關(guān)愛與呵護時,也許是他們感覺最溫暖的時刻。不會說話的小姐妹,從頭到尾緊緊依偎在義工們懷中,似手在孤海中找到一個可靠岸的“碼頭”,但能靠多久呢?這是許多有父母疼愛的孩子們所不能體驗的。
只希望,有家、有爸媽疼愛的孩子們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努力學習,做個有用的乖孩子,更希望,各位善士能多向孩童們伸出援手,給他們送去溫暖和愛心。
孤兒院負擔重
祈盼各界相助
孤兒院副院長MEAS RAMY告訴記者,該孤兒院共有113名孤兒和單親的貧窮兒童,孤兒中大部份為愛滋病死者的遺孤,其中還有5名孤苦老人,其中男孤兒66人,女孤兒42人。洪森總理每月為孤兒院贊助200萬柬幣和一噸大米,如果有長大的孩子結(jié)婚時,每人贊助300美金的經(jīng)費,還讓孩子們上小學、中學及至大學。
不過RAMY先生說,孩子們到政府學校上學,要交的雜費太多,孤兒院負擔不起,有時也請校方減免,但校方也有自己的難處,因此,孤兒院還是靠各界善士的鼎力相助,才能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才能讓他們繼續(xù)升學。 (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攝影:黃平‧200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