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都連著一周看書看到凌晨3時了,不學習的時候就信誓旦旦地對我說‘我一定要考第一名!’她那么瘦弱,精神和身體怎么支撐得住啊!”近日,西安南郊一重點高中高二學生小安(化名)的母親張女士,對女兒考試前瘋狂學習的情況流露出深深的擔憂。
“沒有考試,活著沒啥意思”
“最近我老是多疑驚慌、晚上睡覺也不踏實,就連做夢都夢見自己在參加考試。上課也聽不進去。”小安兩眼紅腫地說。
因為擔心女兒的狀態,昨日,張女士帶著小安去找心理醫生。“沒有考試,我覺得活著沒啥意思。”小安給醫生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是“一個飛速旋轉的陀螺”:周一到周五每天早6時到晚8時上課、學習、考試,周末則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
但對于這種超負荷的學習,“我并不厭惡,而是喜歡甚至迷戀,不考試反而覺得煩躁、空虛。別人拿到的證書自己要是沒有,心里就難受。”小安語氣平靜地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考高分讓父母老師夸獎她,讓同學羨慕她。
孩子學習太用功家長也擔憂
“我們從不為孩子的成績擔心,她學習很自覺,獎狀、證書不知道拿了多少。”提起孩子,張女士非常自豪,然而,小安如此瘋狂的復習也讓張女士非常不安。
“大小考試她都參加,甚至酷愛成癮。然而,一旦失敗她好像精神都崩潰了。”張女士回憶,有一次數學考試,小安考了第3名,家人覺得還不錯,鼓勵她繼續努力,可她竟然兩天沒吃飯,說是對自己考這么差的“懲罰”。
“嗜考癥”危害不亞于網癮
陜西陽光心理研究所的心理醫生診斷認為,小安患了名為“嗜考癥”的心理疾病。據了解,每年六七月大考前,出現類似心理問題的孩子會增多。
西安市教育協會會長許建國痛心地說:“我以前也曾遇見過好幾個這樣的學生,最后都發展到了精神疾病的地步。‘嗜考證’的危害不亞于迷戀網吧。”
許建國認為,“嗜考癥”是應試教育的怪胎,孩子想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癡迷考試也是扭曲和不正常的,這會發展成為“考試迷”、“考試癡”。學校和家長應該把視線從唯分數論里轉移出來,教會孩子交際、創新、幫助和分享,帶他們去看山、看海,讓他們知道除了學習,還有更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