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校都有“問題學生”,但東莞沒有工讀學校,現階段也沒有辦這類學校計劃
文/記者 何春輝 圖/記者 王俊偉
今年7月,《廣東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草案)》擬作出規定,地級以上市都要設工讀學校,并將其納入義務教育評估體系,未成年人畢業后也可拿到畢業證書。今年9月,《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正草案)》公布,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置矯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專門學校(即工讀學校),并保障辦學條件。據了解,雖然東莞大部分學校都有“問題學生”,但東莞目前還沒有一所工讀學校。
東莞有沒有必要辦工讀學校?對于國家和省出臺的有關設立工讀學校的規定,東莞市有什么反映?辦工讀學校又有哪些難處?就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多數學校有“問題學生” 馮警官是東莞市城區公安分局警長、東莞中學初中部法制副校長。記者見到馮警官時,他正在東莞職業技術學校,與該校主管德育的領導一起探討有關“問題學生”的教育問題。
馮警官經常下學校,對學校的法制教育情況比較了解。他告訴記者。如何解決學校的“問題學生”,是時下東莞各學校關注的問題。馮警官說,除了個別重點學校,絕大部分學校都存在個別有違法亂紀行為的學生,特別是鎮區學校。“人數雖少,但危害性極大。用常規教育方法不能奏效,而留在普通學校讀書,又往往影響其他學生,如推向社會成為‘流失生’,更后患無窮。”馮警官認為,東莞需要有一所工讀學校,幫助這些未成年人走向正道。記者采訪了解到,全市500多所中小學,大部分存在“問題學生”。如東莞某中學初二的一名男生,經常在學校勒索同學的錢財。上課時,竟把腳擱在桌子;也不怕老師,還經常調戲女同學。學校記過,對他產生不了影響;家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這種學生,唯有工讀學校才能拯救他。任由下去,很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馮警官稱。
據了解,近幾年東莞市未成年人犯罪增長尤其明顯。東莞法院判決的未成年犯人數,五年內由44人激增到832人,增長19倍。2000年至2004年,未成年犯人數年均增長率在100%以上的,全省有兩個,其中之一就是東莞。而未成年犯罪人群中,相當部分來自輟學的未成年人和品德行為偏常的在校學生。
據悉,上世紀80年代東莞曾有所工讀學校,附設于大朗收教所。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取消了。
上圖:辦工讀學校有利于挽救“問題學生”
辦工讀學校利大于弊 東莞市教育局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正草案)》公布后,于9月中下旬曾召集18所有代表性學校座談,就有關工讀學校問題進行討論。據了解,座談會開了整整一下午。討論中,18所學校的18位代表中有16位認為,東莞有必要建立一所工讀學校。但大家也談到了開設工讀學校的難度,比如學生入學標準問題。座談會上,東莞市教育局有關領導表示,對辦工讀學校的意見或建議,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反饋到教育局。
在記者所采訪的多間學校中,校領導和老師們都表示,東莞確有必要建立一所工讀學校。他們認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工作。群英學校副校長江世洲認為,從學生教育的角度看,如果班里有“問題學生”,其他同學將會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心理素質不是很穩定的班級,特別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響。盡管設立工讀學校也有弊端,比如影響學生的自信心。但他認為,辦工讀學校利大于弊。
昨天下午,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稱,辦工讀學校,除了教育局,還涉及到公安、財政等部門;“待省有關文件精神出臺后,根據實際情況再研究”。
市教育局表示“有難處” 據了解,目前全國的工讀學校,已經從鼎盛時期的近兩百所減到六七十所,廣東省目前只有兩所。有專家分析,工讀教育的現狀和尷尬,深層次的原因是立法滯后。
東莞市教育局在答復“陽光熱線”時也曾表示,工讀教育目前存在“法律定位”不清的問題。據了解,我國工讀教育問題定位模糊;把工讀學校列為“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矯治的學校”,缺少具體實施細則。如可否強制送“問題學生”到工讀學校或強制管理等,都沒有明確依據,而且也沒有一個衡量“問題學生”的標準。
從設有工讀學校的城市來看,現在工讀學校存在“招生難”問題。其原因除了由于對工讀學校的投入嚴重不足、學校社會地位低之外,主要是學校招生采用“自愿”原則,即須學生本人、家長都同意,工讀學校才能接收。但絕大多數“問題學生”本人不會主動到工讀學校接受教育,學生父母也常因擔心以后受歧視而不愿送孩子進工讀學校。
基于上述難處,東莞市教育局9月30日在答復“陽光熱線”時表示,現階段沒有辦工讀學校的計劃。為市教育局還表示,為了有效轉化“后進生”,該局將加強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做好法制副校長聘請工作、加強德育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