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建議帶孩子到鄉(xiāng)下散散心
本報訊(記者 周琦 柯皓)昨日,湖北省心理咨詢師活動中心副主任林娟應本報邀請,專程到江夏區(qū)紙坊街和黃女士夫妻倆談心,但是孩子拒絕和外人聊天,林娟因此建議黃女士帶他到老家轉(zhuǎn)轉(zhuǎn)。
黃女士的兒子迷上網(wǎng)絡后不愿上學,家人無奈求助本報(詳見本報昨日B12版報道)。昨日下午5時,林娟決定到黃女士家里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她稱是黃女士的表親,和黃女士一起來到家里,當時黃女士的兒子正在玩游戲。“我是你的表姨,上次見到你的時候,你還在媽媽的懷里,現(xiàn)在都這么大了啊!”林娟想和孩子套近乎。“我怎么不知道有你這個表姨?”黃女士的兒子天天(化名)很不樂意,眼睛依然盯著電腦屏幕。“這個游戲很有意思吧,我也想學著玩一下。”林娟坐到孩子的旁邊,孩子再次拒絕了她的要求。林娟和黃女士在一旁拉家常,想引起孩子的注意,可是天天馬上喊“吵死了”。天天趕媽媽和林娟出門,隨后又沉浸到網(wǎng)絡游戲中,談話不得不中止。
林娟說,天天太敏感了,談話再繼續(xù)下去不利于事情發(fā)展。由于孩子同意和母親一起回鄉(xiāng)下老家玩,她建議黃女士帶兒子到老家住一個星期,這樣孩子離開網(wǎng)絡后或許會有益處。
她說,走的時候可以帶上書,不要讓孩子看見,離開網(wǎng)絡的孩子,到時候說不定會看書,孩子回來后,限制他的上網(wǎng)時間,每天上網(wǎng)時間可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nèi),而且每次上網(wǎng)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
□對話
父母要用行動感化孩子
昨日下午,黃女士夫妻倆咨詢了林娟,林娟對提問進行了解答。
黃女士:孩子這樣還有救么?我們心里都在打鼓,孩子的爸爸睡不好,吃不好,做生意都沒有心情。
林娟:一定要對孩子和自己有信心,孩子的壞習慣是可以糾正過來的,如果對自己和孩子都沒信心,做什么事之前都在懷疑效果,是不利于行動的。
黃女士:孩子不想上學,只想在家里玩游戲,怎么樣才能讓他回到學習中?
林娟:孩子迷上上網(wǎng)以后,在學校里成績下降,老師曾經(jīng)批評過他,并且當著同學的面打過孩子,他不想到學校上學了。換了新學校,成績跟不上,孩子沒有信心。以后要多和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情況。并且要多抽出時間陪孩子,運動、看電影等等都行,讓他分散對電腦的注意。
黃女士:最近孩子對父親的意見很大,甚至直呼父親的名字。原因是孩子回家后,父親責怪孩子去上網(wǎng)了,這樣該這么辦?
林娟:孩子對父親充滿敵意,是因為父親揭穿孩子上網(wǎng)的事情,孩子的“外衣”被剝了下來,倔強的他覺得很沒面子。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感動孩子,孩子忍不住出去上網(wǎng),不要老是揭穿他,從他的作文里能夠看出他是想改正的,只是有網(wǎng)癮。如果在孩子回家的時候,親切地詢問他的安全,告訴他父母對他很擔心,效果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