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
小兒問:“爸爸,明月什么時候有?”
我說:“晚上。”
“可為什么今晚沒有啊?”
“今晚天陰。”
“可昨晚天好得很,滿天的星星怎么也沒有月亮啊?”
“那是因為,因為,哎,你不懂,這叫月有陰晴圓缺。明白嗎?不是每個晚上都有月亮的。”
“可是那天早上是白天,我怎么也看到月亮了呀?”
我被問得眼冒金星頭昏眼花。
“爸爸,你把咖啡倒鍵盤上干嗎?”
千山鳥飛絕
“爸爸,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既然人蹤都滅了怎么還有個釣魚的老頭啊?”
“這是一種寫作方法,你想啊,先是寫冰天雪地里一個人都沒有,后來又看見有個老頭在釣魚,這老人的形象多突出啊。”
“可是,先寫千山鳥飛絕,怎么不也來一只鳥突出突出啊?”
幾何
“爸爸,幾何是什么呀?”
“你現在還小,等你上中學就能學幾何了,幾何講的就是什么三角形啊,長方形啊,圓形啊,總之就是各種形狀的東西啦。”
“噢……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那人生是三角形的還是圓形的呢?”小兒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危樓
“爸爸,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天上真有人嗎?外星人?”
“不是啦,這是形容夜晚特別的安靜,一說話會傳得很遠,如果天上有人都會被吵醒的,你看寫得多好啊!”
“不是的,詩人上的可是危樓啊,危樓高百尺,他是怕聲音大了樓會塌下來,那樣才會驚醒天上人呢。”
“危樓是指很高樓啊。”
“很高的樓就更要小心嘛。”
野火
小兒手持書卷問:“爸爸,野火燒不盡,野火是什么火?”
我從容答道:“野火應該就是在野外燃燒的火吧。”
“這火是誰點的呢?”
“不好說,可能那時候生產比較落后,放火燒山然后再將山林改為良田吧。”
“可要是改為良田,春風吹又生的就不應該是草了,應該是莊稼呀?”
“嗯,那火肯定就不是農夫燒的了。”
“那火到底是誰燒的呀?”
“你老是問誰放的火干嗎?你以為你是消防隊的呀,好好背詩就行了。”
在一旁的太太看不過眼:“孩子問你詩,你發的哪門子野火呀?”
“像他這么不懂事,我能不火嗎,對了,一定是幾個不懂事的孩子亂放的火。”我心煩意亂。
“可是……”孩子怯生生地看著我:“爸爸,你把煙頭擱兜里干嗎?衣服都著火了。”
季節
“爸爸,兩個黃鸝鳴翠柳,說的是什么季節?”
“既然是翠柳,當然是春天或者春夏之交了。”
“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時候為什么還沒有化凍呢?”
“可能古時候天氣比現在冷吧。”
“那一行白鷺怎么就不怕凍呢?”
“既然那時候比現在冷,鳥兒當然比現在耐凍了。”
“如果真那樣,那門泊東吳萬里船肯定也走不了了,河水結冰了呀,哎!你叫我背的是什么破詩呀,前后矛盾。”[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