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增加保護流動人口子女條款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億以上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各種流動人口的數量超過全國總人口的1/10。人口流動已成為未成年人保護的一個重要背景,如何保護這部分未成年人成為被提及率很高的話題。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龍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中,流動人口非常多,有的占20%―30%,他們子女的權益保護問題非常重要,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應加上有關內容。南振中委員說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應更加重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據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經達到2000萬人,建議補充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保護性條款。
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中很多離開了戶籍所在地,成為一類特殊的流動人口,對他們的救助也很受關注。修訂案草案中規定,“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救助場所,對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林強委員建議把“城市”二字去掉,既然“根據需要”來設立救助場所,就不應該只限定在城市。
遏制“沉迷網絡”
組織研發阻止沉迷網絡的新技術
中國互聯網協會與互聯網專業協會的有關調查顯示:截至2005年年底,我國網民已達1.24億,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6.4%,達1540萬人,染有“網癮”的未成年人約達250萬人。“沉迷網絡”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增加規定:“國家采取措施,組織研究開發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新技術。”常委會上,大家認為這比只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更積極。
“2006年2月11日下午,北京順義的一個少年,猝死網吧里。2005年12月13日晚上8點多,湖南的一個16歲少年,上網被累死……”侯義斌委員專門整理了幾年中出現的多起青少年網吧猝死事件。他建議增加專門條款,闡明對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的專門法律規定內容。
“游戲軟件與現實中教育孩子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我們告訴孩子要講真話,要遵紀守法,到了游戲中的虛幻世界,連自己是誰都掩蓋起來,給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亂。”信春鷹委員說據說網絡上有一個很走紅的游戲軟件,每天盈利幾百萬,同時在線的有上百萬人,有的孩子一打游戲就是七八個小時。修訂草案增加了有關規定,但如果不從開發軟件這個地方控制游戲產品的內容,下游管理是很難的。《人民日報》(2006-11-07第10版)來源:
作者:本報記者毛磊劉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