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迷失的方小羽回來了
“溺網孩子大多是聰明活躍、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他們厭倦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因而成績不好,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在現實中長期缺乏認同感和成就感。一旦進入網絡便豁然開朗,覺得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世界。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回到現實中來,幫助他們找回信心。”
——雷加琳
18歲的方小羽完全沒有想到,因溺網在初二就輟學的自己還能獨立承擔各種平面廣告設計和網絡建設、維護工作。現在,他已經完全從網絡游戲中走出來,準備自學考試了。
方小羽的父母是雷加琳的朋友。聽說她幫助自己的兒子從離家出走、輟學1年多到重拾信心最終考上重點本科后,幾乎絕望的他們找到了雷加琳。這時,許愿、管教、禁閉……幾乎什么方式都對方小羽用盡了,他仍舊長期溺網不回家。
在與方小羽的談話中,雷加琳得知,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在網上結過兩次婚,還有了兩個“女兒”!“網上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會有財富和地位!我要得到最好的兵器和很多下屬,當一名叱咤風云的將軍!”很明顯,方小羽已經把網上的虛擬世界完全當成了現實。
雷加琳開始與方小羽溝通,根據他的愛好把他安排到一個電腦公司,跟著老師學設計。逐漸,方小羽的天賦開始得到客戶的承認,他的興趣出現了轉移。這時,雷加琳又請一位老師帶著他安裝、調試和檢修網絡設備,學習配置網絡客戶和網絡服務,給他講解游戲程序的基本特點和運行原理。
現在,他在公司已逐漸挑起大梁,許多平面設計、圖像資料制作等都是他一手完成的。
模式 有所樂有所學有所助
“孩子溺網絕不是網絡惹的禍,反而是因為許多家長甚至老師不懂網絡。我們不能像洪水猛獸一樣地嚴防死守,而是要主動去了解網絡、了解孩子,然后正確地運用網絡引導孩子,讓他們在網上有所樂、有所學、有所助。”
——雷加琳
看漫畫聽音樂 有所樂
走進位于新津縣圖書館3樓的少兒綠色網上空間,45臺電腦前已經坐滿了大大小小的孩子。10歲的王子鳴正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制作成網頁的經典漫畫書《三毛流浪記》。“網上的內容太多啦,真好看!”孩子們高興地說。
“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興趣廣泛,好奇心重,其實許多沉迷于網絡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找到其他有意思的東西”,中心的陳老師告訴記者,中心的資源庫內不僅有視頻、音樂、圖書等,甚至還有連連看、泡泡堂等益智游戲,內容相當豐富。每一頁都由專門的網絡工作人員制作成網頁,無論在中心還是在家里,只要登錄網站(www.ynsos.cn),都可看到這些開放的資源。在老師的辦公室里,記者還看到厚厚一摞尚未翻制成網頁的光碟,這些都是雷加琳專門買來的,“全部制作完后,可能10年也看不完,而且我們還會不斷地增加,讓孩子們都能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她說。
做網頁當版主 有所學
上午9點半,小學4年級的李旭和幾個同學一起走進了網絡教室,在老師的指點下制作自己的個人主頁。他們的媽媽也沒閑著——隔壁的家長教室里,志愿者正在教他們如何與孩子溝通。“同學們都說我的主頁做得最漂亮,老師還讓我當論壇的版主呢!”回家的路上,李旭驕傲地告訴媽媽。
“聽了課后,發現以前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歡什么,以后我要正確地引導他,培養他的興趣和特長。”李旭的媽媽感慨地說。
登錄中心的網站,一個同步學習專欄十分醒目,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課程都可在上面同步學習、輔導。網上開辟了20個論壇,包括初中語文、小學數學等學習板塊以及家庭教育、科技博覽、心理咨詢室、情感交流、志愿者之家等綜合板塊,每個學生和家長都可以在上面自由討論、交流,縣內一些名師還在網上開辟了專欄,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有任何問題都可在論壇上留言,24小時內就會得到解答,復雜的問題還可以約定時間視頻交流。另外,許多板塊的版主都由孩子們自己來當,不僅可以調動他們健康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和責任心。
軟件鎖定溺網兒 有所助
“我的孩子已經兩天沒回家了,我該怎么辦……”一個深夜,雷加琳接到了一個初三溺網學生家長的電話,又急又氣又怕的家長早已淚流滿面。“必須在第一時間找到孩子。”雷老師立即打開信息庫,找到溺網學生的同伴,并通過QQ與孩子取得了聯系。經過網絡監控軟件的分析,孩子的大致地點基本確定了。1個小時后,中心的義務輔導員帶著兩名小伙伴出現在了孩子面前。
“孩子離家不歸,僅靠父母親友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手段來監控。”據悉,除了傳統的上網限時、防黃防暴監控等,中心還與一公司合作開發了利用QQ號鎖定位置的系統,并在學生中招募了一批義務小會員。一旦孩子離家出走,中心可發動小會員們利用QQ與溺網兒童聯系,在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的協助下通過系統鎖定孩子所在的位置。
找回孩子的人,還要找回孩子的心。為了幫助他們彌補學業,重拾自信,中心目前已聘請了10多個老師和心理專家擔任義務輔導員,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他們補習。
未來 招募志愿者探索新路
“作為母親,我有一個孩子;作為老師,我有很多孩子。為了開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沉溺少年幫助中心及少兒綠色網上空間,目前我私人已投入各種費用27萬余元。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共同探索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雷加琳
開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沉溺少年幫助中心及少兒綠色網上空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件“賠本的事”。雷加琳不僅在成都市,甚至在全國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新津縣委宣傳部、文體局已將中心納入了“新津縣文化信息中心”進行統一宣傳和幫扶;并組織各部門召開協調會,不僅拿出縣圖書館的一層樓作為中心地址,電力公司每年還為他們免去1萬元電費,電信部門給他們配備的3兆帶寬也只按1兆收費。另外,公安、文化等部門也作出承諾,一旦有尋找溺網兒童等事件發生,將給予最大的支持。
但是,以公益項目為基本原則的中心,今后的網絡運行、聘請教師等經費從何而來還不明朗。記者了解到,雷加琳私人已投入各種費用27萬余元。目前,中心正在招募各種志愿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共同探索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文中未成年人皆為化名。)
短評
找準精神文化生活的切入點
文 濤
投入27萬余元,開通我市首個網絡沉溺少年幫助中心及少兒綠色網上空間——讀罷有關雷加琳“賠本生意”的報道,頓感肅然起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雷加琳這里得到了充分體現。新津縣政府各部門對此前所未有的支持,也充分展現了一個責任政府的風范。
確實,近年來因網絡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是層出不窮,青少年因網絡而犯罪的現象更是居高不下。但也必須指出的是,網絡不是洪水猛獸,作為科技文明發展到今天的產物,本身并無過錯。如果說要找出一個對千千萬萬溺網少年負責任的“罪魁禍首”的話,那只能是網絡中充斥、泛濫的不良的內容,以及散布這些不良內容的人。就比如我們切菜用的菜刀,它既可以是我們日常生活之必需,也可以成為殺人惡魔手中的利器,關鍵在于怎么利用它。
因此,對待這樣一種科技文明的產物,我們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成為不良文化的“幫兇”;也不能因噎廢食,像山西某縣那樣,因為對溺網少年痛心疾首就“鐵腕關閉全縣網吧”——那是一種在現代科技面前的鴕鳥思維,一種惰政思維。正確的態度只能是:嚴格管理加正確引導。
堵不如疏,對有著本能逆反心理的廣大青少年更應如此。既然廣大青少年那么喜歡網絡這樣一個工具,我們何不善加利用,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的內容來占領廣大青少年的網絡文化空間?健康的東西多一點,不良內容的生存空間就少一分。
雷加琳,以及她所發起創立的網絡沉溺少年幫助中心及少兒綠色網上空間,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想法、思路,可謂找準了正確引導廣大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切入點。而這,也正是在其美德之外,值得推廣的另一亮點。(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