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鄧麗君
很早就想去鄧麗君的墓地看看。但是因為她的墓地坐落在很遠的臺北縣一個背山靠海的地方,雖然景致應該很不錯,但是沒有車子很不方便。
一直拖到自己快要離開臺灣,如果不去,可能又不知道哪一天才有時間了。所以賣了自己的老臉,請在北京電影學院讀過導演碩士班的戴泰龍及制作人小敏一起,由小敏開車。小敏綠色的甲殼蟲車很拉風,路上還碰到另外一輛一個女孩子開的紅色的甲殼蟲。我向那個車內的兩個女孩擺擺手,對方以為是熟人,竟然放慢了車速。看到我們在車內偷笑,她們也就一加速,甩了我們。我們的心思也沒有在泡妞上面,車子拐個彎上了山。
車子在山上彎彎繞繞的,有時可以看到下面的大海,有時可以看到山上零零落落的墓地。三人誰都沒有來過鄧麗君的墓地。戴泰龍在車內感慨著:哎呀,作為臺灣人我早就該來看看鄧麗君,她是臺灣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啊!媽的,現在聽來聽去還就是覺得鄧麗君的歌曲好聽。
八月的臺北,天氣很燥熱,小敏雖然很怕冷,但是為了照顧我這個胖人,也只好開大冷氣。
在經過了一片墓地后,我們終于看到了鄧麗君墓地的字樣。
臺灣的保全人員(就是大陸維護治安的治安人員)向我們介紹說,每天這里都會有世界各地的華人來這里憑吊鄧麗君。說話的功夫,我就聽到有香港口音的游客就在附近。墓地有五六千平方米。剛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個碩大的鋼琴陪伴在鄧麗君的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旁。墓前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歌迷敬獻的花籃。其中鄧麗君河北省家鄉人贈送的一支大景泰藍的花瓶就擺放在墓碑前醒目的角落。上面寫著的標題也就是我今天引用的標題--永遠的鄧麗君!
我們拍了一些照片。剛好我還帶了自己的DV攝影機。但是因為天氣太熱了,我邊拍邊出汗,熱氣和汗水將取景器打了個全濕。
鄧麗君的歌曲為我們年輕時的生活打開了世界的另外一扇窗戶。她讓我們知道,哦,原來中國歌曲還可以這樣唱!原來還有這樣曼妙美麗的天籟之聲。
而鄧麗君傳奇的個人生活,又讓她成為曲高和寡的愛情失意者。
天上是天使的天籟之聲,人間是凡俗了的兩岸奇妙關系下的無謂的褶政治犧牲品。但是她的意義不是在中國政治歷史史冊上書寫,她的意義是每年有成千上百的人一直在懷念她,聽她的歌曲,翻唱她的歌曲,收集她的物品,追思她的一切!
鄧麗君的歌聲很干凈,她的生活在今天的娛樂圈比較起來也是干凈的不得了,鄧麗君在那個年代是人們追捧的對象,今天雖然靜靜地躺在這里,仍然有很多人來追捧!她是真正的永遠的鄧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