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載體,沒有生命,自然就無道德可言,不講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會落空。但我們的一些教育,卻被“功利”所包圍,“生命教育”反而成為盲點。為此,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根據(jù)有關(guān)權(quán)威機構(gòu)披露,在17-34歲的青少年中,自殺已經(jīng)成為第一死因,而且近兩年青少年自殺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與此同時,青少年傷害甚至殺害其他生命的事件也屢屢發(fā)生。
您是否注意到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背后的事實:問題的誘因往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兒,不過是一次考試,一句批評甚至一塊橡皮、幾塊錢而已。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會那樣漠視生命?如果您是家長或老師,您為此反思過您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嗎?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據(jù)調(diào)查,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也沒有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一些中小學里,生命教育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很長時間,我們的社會忽視人的個性的發(fā)展,過分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越來越多的規(guī)訓約束,越來越重的課業(yè)折磨,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封閉在狹小的空間中,他們對死亡缺乏最常識的了解和思考,不知道死亡對自己和親人意味著什么,對生命價值缺乏基本的認識,不懂得珍愛生命。
生命教育是什么?它的根本在于喚醒人的生命意識!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是指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yīng)能力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不知如何與人相處、活著是為了什么,這幾乎是每位獨生子女都遭遇過的尷尬。要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任重而道遠。
我們與教育部門聯(lián)合策劃推出這組“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生命教育”報道,通過“生命教育刻不容緩、生命教育進行時、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敘述,旨在期望孩子能夠在認識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的過程中,促進個體身心和諧發(fā)展!同時也期望廣大家長與老師能夠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什么?
案例一:
殺人后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
關(guān)鍵詞 不知何為生命
為了得到老人身上的40多塊錢,一位14歲的少年在老人的稀飯中下毒,致使80多歲的老人誤食中毒,險些送命。
在河市派出所的筆錄里,記者了解到案情的大致情況。
這位14歲的少年叫祝小彬,1個多月前跟隨父母從老家貴州來泉州洛江河市打工。
11月4日早上,祝小彬與另一個男孩在租房附近的門口玩,玩著玩著,兩個小孩一拍即合,打算一起去偷點東西賣。而鄰居一位獨居的老人則成了兩小孩行竊的目標。時值中午時刻,兩個小孩偷偷摸摸地來到老人住的房子的后面,看到老人正在門外喝粥,祝小彬就摸進了老人的臥室,在一臺縫紉機下的抽屜中拿到一本存折,并順手偷走了老人的兩只高壓鍋,然后將這兩只高壓鍋藏在老人臥室旁邊的一間雜物間里。
這時,祝小彬無意間發(fā)現(xiàn)雜物間里有一瓶農(nóng)藥,一個邪惡的念頭迅速在他的頭腦里出現(xiàn):“我把農(nóng)藥倒進他吃的稀飯中,如果他吃到倒藥進去的稀飯后,就會死掉,我就可以拿走他身上的錢?!焙芸?,祝小彬就迅速拿起那瓶農(nóng)藥,跑到灶臺前,掀開瓶蓋,把瓶里的藥水倒進了灶臺上的那鍋稀飯中,然后再用湯勺攪拌幾下,重新蓋好鍋蓋。隨后再將那瓶農(nóng)藥放回到雜物間。離開老人的房間時,祝小彬順手拿走了放在桌上的兩把鐵鎖。
吃過晚飯后,祝小彬仍然像沒事一樣,繼續(xù)到街上玩耍游蕩。而鄰居的那位老人卻因為誤食了被祝小彬摻過農(nóng)藥的稀飯,中毒被送進醫(yī)院搶救。所幸的是,經(jīng)過及時搶救,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
“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案犯,但我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令人害怕的眼神,沒有恐懼感,沒有罪惡感,看了都會讓人感到背后陣陣發(fā)涼。”民警小鄭告訴記者,當他提審完祝小彬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整件襯衫都濕透了。
其實,對生命無知的少年何止祝小彬一人,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下有關(guān)青少年暴力殺人、殘害生命的惡性事件的媒體報道:
2005年5月6日下午,在安溪縣城廂鎮(zhèn)古山村發(fā)生了一起命案,一位71歲高齡的老奶奶和一個才5歲的可愛小女孩被殺害。經(jīng)過警方偵查,案犯竟是被害老太太的14歲孫子謝某強。據(jù)謝某強在接受警方調(diào)查時稱,祖母懷疑他偷了她100元,由于害怕祖母把這事告訴父親,一氣之下就把祖母給打死?,F(xiàn)場被謝某強5歲的小堂妹看見,為了滅口,謝某強同時把堂妹殺死。
解讀:
“案破了,我的心情卻非常沉重。”掩上厚厚的卷宗,河市派出所民警小鄭嘆了一口氣說?!皬恼麄€案件來看,祝小彬根本不懂何謂生命,如果換成是成年人作案,下毒時還會想一想:僅為40多塊錢就害死一條生命值得嗎?”小鄭深有感觸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不怕死,是因為不知道生命的可貴。”
記者感言:
從這兩例青少年殺人犯罪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極端性:受害者是作案者的父母、同學、朋友、同事,有的青少年殺人后,還能正常上學、工作、生活,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沒有恐懼感,沒有罪惡感。有教育專家指出,現(xiàn)在的在校生教育過分強調(diào)智育,忽略或淡化了人性教育。
案例二:
一封遺書與一本受虐日記
關(guān)鍵詞 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2006年11月14日晚上7時許,當家人強行打開房門時,小瓊已經(jīng)渾身冰冷地躺在床上,地上躺著一個空蕩蕩的敵敵畏瓶子。悲傷的家人在處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小瓊生前留下的遺書。遺書里她這樣寫道:“從小到大,我一直信奉你那句‘只要我們不去招惹別人,別人也不會來招惹我們’的話為真理,但事實是否定的。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懷疑過,但隨著我被攻擊的次數(shù)一再增多,我不得不懷疑。這世上,沒有道德,或許有,怪只怪我沒有福氣遇上吧……”
小瓊是南安石井鎮(zhèn)溪東中學初二學生,據(jù)該校校長回憶,見到小瓊的最后一次是當天下午,小瓊跟同班的另一名女生因為借涂改液發(fā)生口角,當時兩人互踢了幾腳,后來小瓊課也沒上就跑回家了。
性格內(nèi)向是學校老師與同學對小瓊最深刻的印象。據(jù)同學回憶,小瓊跟班里其他同學交往比較少,加上成績處于中下,班里的一些同學覺得她很好欺負,平時看她不順眼,總是對她動手動腳,欺負她,但她每次被欺負時都不怎么反抗,挨打之后,什么話都沒說,總是獨自離開?!?
然而,在家人眼中,小瓊是個乖孩子,經(jīng)常幫家里做家務(wù)。據(jù)小瓊的嬸嬸回憶說,上初一的時候,小瓊就曾被同學打傷過,要不是因為她說頭痛到醫(yī)院檢查,她也不會告訴家里人她被欺負的事,但后來就沒再聽她說過被同學欺負的事情。
當忍受的極限崩潰時,小瓊選擇了死亡。在遺書里,小瓊提到了班上4個欺負她的同學的名字,并稱“我永遠也不會放過你們”,對于生命的逝去,小瓊說“原來,死去的感覺是痛苦的”,但她希望變成天使,因為“天使永遠是快樂的”。
小瓊的案件讓記者想起了一年前發(fā)生的另外一起案件。
2005年9月1日,對許多剛升入中學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高興的日子,但這一天對石井鎮(zhèn)院前村李平一家人來說卻是個悲痛的日子,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原本美滿的家庭拆散了。
這一天早上,剛吃完早飯準備上學的女兒小旋突然頭痛萬分,隨即嘔吐起來。當李平夫婦將女兒送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給出了一個令他們無法相信的診斷:女兒顱內(nèi)大量出血,典型的因外傷導致顱腦受損,必須馬上做引血手術(shù)!雖然經(jīng)過醫(yī)院的全力搶救,小旋還是停止了自主呼吸。
女兒的蹊蹺死亡讓李平夫婦倆無論如何接受不了。悲痛之余,夫婦倆在整理女兒遺物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女兒生前的一本日記。打開這本被女兒深藏在箱子底部的日記本,夫婦倆驚呆了:原來這竟然是女兒這兩年來寫下的一本受虐日記!
在日記中,小旋記敘了兩年來被兩名同班男生毆打虐待的經(jīng)歷。日記共1000余字,“痛哭”、“眼淚”等字眼出現(xiàn)了14處,涉及到“挨打”的記敘共有27處。在日記里,女兒寫道:“我很不想讓自己的父母擔心……而且我膽小如鼠。”“我是多么的想讀初一,不再受他們的擺布,不再受到他們的命令……我是多么希望這漫長的歲月能夠趕快過去,使我不再痛苦?!?
李平夫婦相信,女兒的突然死亡和兩名男生的長期毆打與學校的管理有關(guān)。當李平找到女兒上小學時的那所學校想要討個說法時,校方卻以“小旋病發(fā)時不在學校,如果和被打有關(guān)系,就不會拖到這么久才發(fā)生事情了”為由來否認學校管理不到位的說法。
小旋的受虐日記經(jīng)媒體披露后,曾經(jīng)引起了人們對校園暴力的大討論。“小旋現(xiàn)象”也成了校園暴力的一個新名詞。
解讀: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成長的考驗,有些甚至是災(zāi)難性的。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兩位守護神,家長與學校既要關(guān)注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又要教給他們各種生存的知識、方法和遇到危機事件的處理辦法,掌握自我保護的本領(lǐng)。
記者感言:
小旋與小瓊這兩起案件有著驚人的相似,同樣是發(fā)生在南安市石井鎮(zhèn),故事的主角同樣是初中女生,案情的焦點同樣是因為長期受到同學的虐待而死亡,故事的結(jié)尾同樣是留下耐人尋味的死亡日記。
兩條如花生命的離去不由得使人心頭一陣陣發(fā)顫,同時也讓人感到唏噓不已。對于小旋與小瓊的死亡,人們更多的是將焦點集中在學校與家長沒有及時排解學生心理壓力,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當小孩子長期受到同學欺負時,學校與家長為何沒有教她如何保護自己?
案例三:
一棵棵脆弱的葦草
關(guān)鍵詞動不動以自虐相要挾
2006年6月17日中午12點多,惠安縣黃塘鎮(zhèn)蘇塘村一位12歲的小學生曾某,僅僅因為和他姐姐吵了幾句嘴,就上吊自殺。
2006年7月20日,惠安縣螺陽鎮(zhèn)年僅19歲的男青年小莊與家人爭吵后,賭氣服毒自殺身亡。
如今,許多孩子卻有著比大人還要“火爆”的脾氣,動不動就以死相威脅,更有甚者就自殺。
近日,市區(qū)的李先生去姐姐家,他與5歲的外甥女嬌嬌玩得十分愉快。吃飯時李先生開玩笑說:“嬌嬌長得很漂亮,就是皮膚黑了點兒?!闭l知這句話惹得嬌嬌大怒,她扔下手里的筷子,氣呼呼地跑到衛(wèi)生間里用頭猛烈撞墻。李先生等人被嬌嬌的舉動嚇壞了,直到向外甥女誠懇道歉,嬌嬌才停止撞墻自虐。
市區(qū)一家幼兒園的李老師也無奈地說:“如今的孩子太難管了,脾氣特大,稍不如意就翻臉。”據(jù)了解,在這所幼兒園有不少孩子被老師批評幾句就坐在地上哭鬧,一些孩子不高興時還做出掐、打自己的極端行為。李老師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園里大掃除時,大班的一位男孩子拿著掃把,滿教室跑,突然,他舉起掃帚向另一位女孩子的頭上猛打。老師批評了那位男孩子,他眼淚汪汪地看著老師,邊聽便用左手使勁掐自己的右手,剛開始老師沒發(fā)現(xiàn),等發(fā)現(xiàn)時,右手已被掐破了。
“當我們的老師和那位男孩子的父母聊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時,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他們的反應(yīng)卻不以為然,說這種行為不奇怪,孩子在家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用自己的頭撞墻、掐自己身體,甚至拉過媽媽的手狠咬,大人看了很心痛,但也沒辦法,只得依了孩子的意愿。”
多年從事幼兒教育的李老師說,近年來出生的嬰幼兒多為當年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孩子。這些嬰幼兒的父母當年就是“小皇帝”,如今他們的孩子在姥姥家、奶奶家更是“寶中寶”。4位老人和兩位父母對一個嬰兒十分溺愛,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導致孩子性格暴躁,甚至出現(xiàn)幼兒“自殘”要挾父母的現(xiàn)象。其實,父母也許不知道,孩子的這種自虐行為發(fā)展下去會很危險。一旦將來他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難,他就會通過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解讀:
針對12歲的小學生曾某僅因為與姐姐吵嘴便上吊自殺,泉州市教育系統(tǒng)關(guān)工委委員、教育專家莊振偉曾在接受相關(guān)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是個案,但也反映出現(xiàn)在一些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了。他強調(diào),學校應(yīng)該教育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生存”,教育孩子們在各種艱難環(huán)境下學會頑強,能夠適應(yīng)各種壓力。
記者感言: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在圍著升學這個指揮棒轉(zhuǎn),“生命教育”自然成了教育中的一個盲點。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們不清楚“死”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生”之所以寶貴,更不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
以生命的名義呼喚生命教育
我們在媒體上經(jīng)常看到有關(guān)青少年自殺或殘殺他人的報道,不由得使人心頭一陣陣發(fā)顫,同時也讓人感到唏噓不已。對含辛茹苦撫養(yǎng)孩子長大的父母來說,誰都不愿遭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傷痛,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鞓返亻L大呢?對這些如花生命的逝去,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不禁要問:讓這些孩子輕易放棄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經(jīng)受不住小小的生活挫折?毋庸諱言,這“罪魁禍首”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記得有這樣一則古代笑話,一個人家生了一個孩子,滿月的時候有很多賓客前來道賀,一個人說:“這孩子長大了一定很聰明!”另一個人說:“這孩子長大一定會做官!”還有一人說:“這孩子長大后肯定會掙錢!”家人聽了這些話都非常高興,可是有一人卻說:“這孩子長大后一定會死的?!苯Y(jié)果這家人一頓棒打把那人轟了出去。
一直以來,我們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始終在回避死亡這個題目,家長、老師甚至整個社會,都不想、不敢也不知如何與孩子談?wù)撍劳?,這是中小學人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個缺陷。正因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們才不知道生命之寶貴,才不知道愛惜自己的生命。其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生命都沒了,還談何教育。
生命教育必須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生命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社會各方面應(yīng)該全力配合,形成一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氛圍,共同擔負起對學生生命教育的責任。
轉(zhuǎn)自: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