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通許縣揚坤中學22個班級同時召開主題班會,號召全校近2000名學生向該校高三(1)班的徐段同學學習。許多同學在發(fā)言中說:“我們要學習徐段同學自強自立、不畏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學習她艱苦樸素、尊老敬老、勇挑生活重擔的精神……”
徐段同學何以成為該校近2000名學生學習的榜樣?最近,記者通過走訪徐段的老師、同學和家長、鄰居等,了解了她的感人事跡。
承擔生活重擔
今年17歲的徐段家住通許縣長智鎮(zhèn)東蘆氏村,父親陳明水是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本分農民,母親徐艷先天聾啞。更為不幸的是,徐段80歲的奶奶前幾年患青光眼幾乎雙目失明,年逾七旬的姥爺患有肺心病常年需要吃藥,本來就已殘疾的姥姥因腦血栓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就這樣,照顧三位老人的重擔幾乎全落在了徐段母親和尚未成年的徐段身上。
17歲,本是花一樣的年齡,許多同齡人幾乎連自己都照顧不了,而徐段卻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擔。徐段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單獨做飯是10歲那年,而幫助媽媽做飯則已認不清是從幾歲開始的了。有一次炒菜時不小心,熱油濺在徐段的胳膊上,頓時燙起了一串泡,疼得小小年紀的她眼淚直流,而她為了不讓大人傷心,竟強忍著沒有哭出聲。她不僅幫媽媽做飯、洗衣服,照顧奶奶、姥爺和姥姥,而且經常下地干活,小小年紀的徐段會干各種農活。
孝順的好孩子
2000年10月,本來只有一只左手能干活的徐段的姥姥又患上了嚴重的腦血栓,癱瘓在床。徐段的爸爸在外打工,家里的農活和家務活全靠徐段的媽媽一個人忙活。當時年僅11歲的徐段放學回家就主動幫姥姥穿衣、做飯、洗衣服。姥姥因腦血栓后遺癥神志不清,渴了、餓了、想大小便了,都不會表達,稍有不舒服就哭,只有靠細心觀察才能掌握規(guī)律。徐段細心觀察,用心揣摩,很快便弄清了姥姥的生活規(guī)律,悉心照料她的飲食和方便。最讓徐段犯愁的事兒是侍候姥姥解大便。姥姥由于長時間臥病在床,活動量少、喝水少,經常是大便干結,四五天才排一次大便,排泄非常困難,憋得老人十分痛苦。徐段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就洗干凈手,用油紙包住手指幫姥姥一點一點往外摳大便,從不嫌臟嫌臭。經過徐段和徐段媽媽的精心照顧,姥姥的病情逐漸好轉,慢慢地能拄著拐杖走路了。
徐段的姥爺徐文慶年過古稀,患有肺心病。有一年夏天,姥爺犯病了,幾乎喘不過氣來,放假在家的徐段連忙借來一輛腳蹬三輪車,拉著姥爺去縣城看病,從家到縣城一來一回18公里,徐段硬是頭頂烈日拉著姥爺到縣城看完病又拉回來。
2004年,徐段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通許縣揚坤中學讀高中,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經常照顧姥姥和姥爺,而徐段每次從學校回家都從本就微薄的生活費里省出一點錢來,買點老人愛吃的東西帶回家。而徐段在學校的伙食費每天僅1.5元,幾乎每頓飯都是饅頭就咸菜!夏天,每次回家,徐段都要幫助奶奶和姥姥洗個澡,為她們洗衣服、梳頭。徐段說,回來的次數越少越要多干一點兒,多盡點孝心。
暑假里的大忙人
2005年暑假,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徐段到一家離家較近的窯場干活。在窯場里,她拉土、打坯、搬磚、上垛,啥活都干,一天下來,身體像散了架,渾身酸疼。可晚上,從窯場干完活回到家里,她還是和媽媽搶著做飯。夜里,天氣炎熱,蚊叮蟲咬,睡不好,一大早就要起來,先做完早飯,再去窯場干活。就這樣,一個月下來,徐段人瘦了一圈,臉和胳膊都曬得脫一層皮。而她卻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200多元血汗錢給媽媽買了一條褲子,給奶奶、姥姥各買了一雙鞋,給小弟買了幾本心愛的書,剩余的錢她全部交給姥爺用來看病吃藥。
今年7月,陰雨連綿,徐段家的廚房年久失修,正當中午徐段的媽媽做飯時,廚房坍塌,將媽媽砸在下面。徐段當時正在姥姥家喂姥姥吃飯,聽到消息后趕到家時,看到媽媽滿臉是血,雙目緊閉,不省人事。后來經過搶救,媽媽雖然身體沒有大礙,但精神受到刺激,一時不能下地干活,這一下可忙壞了徐段。整整一個暑假,她既要給媽媽燒水做飯,安排吃藥,又得天天去姥姥家給姥姥穿衣、洗臉、做飯、喂飯。侍候老人吃過飯,她還要下地干農活,頂著烈日酷暑為棉花整枝、打杈、除草、打藥……新學期開學,同學們幾乎認不出她了,因為一個暑假的操勞使她變得又黑又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徐段的一片孝心、一腔熱情不僅溫暖著兩個不幸家庭的親人們,而且也給予鄰居老人一樣的溫暖。徐段家的鄰居陳清松的老伴患腦血栓4年有余,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徐段只要在家一天,不僅忙自己家的活,還抽空幫助鄰居兩位老人做飯、洗衣服等,從不分家里家外。如今在長智鎮(zhèn)東蘆氏村,徐段敬老愛老的故事早已被傳為美談。
11月23日上午,在通許縣揚坤中學,記者見到了這位高三(1)班的女生,并驅車10多公里和徐段一起回到了她姥姥家。剛下車,徐段就喊:“姥姥,我回來了。”看到姥姥頭發(fā)亂了,徐段連忙找來梳子幫助姥姥梳頭,又打來熱水為姥姥洗腳。看到姥姥腳趾甲長了,她又找來剪刀幫姥姥剪趾甲……一切顯得那樣嫻熟和自然。徐段的姥爺激動地告訴記者:“小段給她姥姥做飯、喂飯,洗頭、洗腳、洗衣服都是家常便飯,真難為她這么小的年紀想得如此周到,做得如此周到。”據徐段的姥爺介紹,從家到學校10來公里,公交車就從家門口通過,可她為了省下兩元車費,從來沒有坐過公交車,不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都是騎著一輛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車上學或回家,而每次從學校回來,她都不忘用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錢為她奶奶和姥姥買些好吃的……
記者問徐段長年這樣做累不累?徐段說:“好在我人高馬大,能幫助爸爸媽媽多干些活,能多照顧幾位老人的生活,要是我也弱不禁風,那就更難辦了。”這就是徐段,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卻用自己稚嫩的肩膀為親人撐起一片藍天。[開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