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藝少年語出驚人,北大教授稱孩子言論折射社會對人才重視不夠
“讀書不如街頭賣藝,大學畢業不是照樣找不著工作。”昨日,記者在對惠州街頭兩對賣藝小兄妹采訪時,他們語出驚人,認為讀書不如賣藝,還拿清華大學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抑郁自殺為例證明自己的觀點。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認為,孩子的這種想法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對人才重視仍然不夠,同時也反映了孩子家長的急功近利思想。
兩對兄妹賣藝街頭
昨日上午,在報料人指引下,記者在水門路與水門直街“丁”字路口見到了賣藝的4個小孩。他們二人一組,正在路口表演。兩個男孩負責打鐃嚓,兩個小女孩表演。
兩個小女孩一會來幾個空中翻,一會咬住一個三腳鐵架頂端,雙腿彎過頭部急速旋轉,看得路人心驚膽顫。當有車輛停在路口等紅綠燈時,兩個小姑娘就跑到前車窗處要錢。
經記者詢問,四個孩子都是河南太康人,4人是兩對兄妹,他們在外結伴賣藝已有1年多,他們的父母都在東莞打工。
小小年紀已是老江湖
4人中,年齡最大的是17歲的王陽。據他講,他們村有100多個小孩在外面賣藝。他小學畢業后學過雜技,而后就跟雜技團外出表演。后來,嫌隨團表演工資太低(800元/月),不自由而且辛苦,他就帶妹妹出來賣藝了。王陽共有姊妹四個,他是老大,現在跟他一起出來賣藝的是小妹妹萍萍。王陽說,萍萍3歲開始練雜技,4歲已經可以獨立表演。從那時起,他就帶她出來了,萍萍今年已經5歲。
另一對兄妹是亮亮和英英。亮亮12歲,英英7歲。亮亮說,他從7歲起就跟團進行雜技表演,他們通常在酒吧里表演,有些人喝醉了,就用瓶子砸人,現在他頭上還留了一個疤。受不了那個罪,他就離開雜技團,帶妹妹一起走江湖。
不讀書是認為其“無用”
亮亮說,他最大的快樂就是到過很多地方。通過賣藝,他先后到過廣州、深圳、汕頭、東莞、佛山,如今又來到了惠州。前幾天,他們在惠東縣賣藝,今天才來了惠州市區。
亮亮說,現在他們每天的收入平均有幾十元,好的時候可以掙100多元。他說,家里還有一弟一妹在讀書,父母打工收入不高,他掙的錢常常用來接濟家里。
4人中,除兩個小妹妹還沒讀書外,兩個哥哥一個讀了小學四年級,一個讀了小學二年級。“為什么這么小的年齡就輟學了?”王陽回答說,他輟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姊妹多,家里窮;二是自己不喜歡讀書;三是覺得讀書沒用,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工作,在報紙上看到,一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還因找不到工作抑郁自殺了,還不如來街上賣藝。
專家:折射人才被輕視
昨天,記者就此事電話采訪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他認為,王陽認為讀書不如街頭賣藝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社會對人才重視仍然不夠,同時也反映了孩子家長急功近利思想。
夏學鑾教授說,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并不能說讀書無用。造成大學生就業難有多種原因,而21世紀肯定是個知識爆炸的世紀,沒有知識的人將何以為生?夏學鑾教授還認為,王陽的言行某種程度也反映了他們家長的觀點,從眼前看,孩子賣藝確實能給家里帶來實際利益;但從孩子一生幸福看,卻耽誤了他們的學業,也耽誤了他們的前程。(文中未成年人名字均為化名)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