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做女 9歲
■重慶璧山的陳強夫婦為了讓雙性雙胞胎孩子過上健康的生活,決定通過手術讓孩子成為正常人。然而,孩子該做男孩還是
本報訊日前,來自璧山的陳強(化名)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失望而歸,他們此程是專門為兩個雙胞胎確定性別而來。經診斷,他們的九歲雙胞胎孩子是具有雙性器官的雙性人。但在我市某醫院準備手術階段,卻因為公證處拒絕為他們的《手術協議》進行公證而不得不中斷手術治療。
雙胞胎孩子是陰陽人
九年前的一天,對于璧山農村的陳強夫婦來說是一個幸福的日子,他們的雙胎胞孩子降生。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夫妻倆漸漸覺察出不對勁,兩個孩子的外貌、習慣以及所表現的性格特征等,都與同齡兒童不一樣。他們對兩個孩子到底是男是女產生了不確定性,于是不久前,將兩個小孩帶到重慶某醫院作系統性檢測,結果讓夫妻倆大吃一驚。
醫院的醫學檢測結果為,兩個小孩體內存在XY、XX兩種染色體,并且體內都存在雙性器官,也就是說兩個小孩俗稱的是“陰陽人”,必須做手術才能重新確定兩個小孩的性別。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健康正常的身體,夫妻倆決定恢復其本來身。
雙方簽訂手術協議
醫院當即安排了手術日程,但院方認識到這是一起高風險的手術,于是決定與孩子的父母簽訂一份手術協議:由于患者為未成年人,由父母確定其性取向……為避免手術的失敗或意外而可能產生的糾紛,免除院方責任,患者自愿承擔手術風險。
面對這份協議,夫妻倆卻猶豫起來。他們擔心,現在兩個小孩還未成年,對這些事情還不懂,如果現在將兩個小孩的定為男性或女性,將來孩子長大后,萬一后悔,到時他們必定會
家長的左右搖擺,導致手術一拖再拖。最終陳強夫婦倆一咬牙,還是簽下協議,盡快為孩子手術。為避免雙方反悔,醫院和他們一起找到了重慶市公證處,準備對這份協議進行公證。
公證處拒絕公證
公證處工作人員在看了這份協議后卻認為,這份協議對手術方案、手術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等,都寫得不清楚,存在雙方地位以及權利義務上的不平等,因而拒絕對這份手術協議進行公證。
正是由于手術協議的公證擱淺,兩個孩子的手術一直未能實施。經過考慮再三,陳強夫婦決定,反正現在孩子體內存在的雙性現象,對孩子的生命暫時沒有什么威脅,等到孩子有能力自主時,再自己確定其自身性取向。本版文/本報記者楊野
醫學
陳強夫婦的雙胞胎孩子,目前就是做手術的最好時機。因為如果孩子年幼,性器官未發育成形,手術過程中有一定難度。而等到十八歲成年時,性器官雖已成熟,但孩子已養成不正常的畸形性心理,手術后心理方面的恢復效果不理想。因此十歲左右是最佳時機。希望陳強夫婦引起重視,及早到醫院手術。社會學家:應考慮孩子的成長經歷
西南政法大學社會學教授李軍: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只是一個先天生理基礎,對孩子的性別選擇,需要充分考慮到孩子成長的經歷。如果從小父母就把孩子當成女性來打扮和看待,那么在性心理成長不出現空當和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可以盡量選擇女性,但如果父母選擇將孩子變為男性,那么,在手術后,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男性意識。
公證處:孩子性別最好由醫院確定市公證處公證員劉轎:雙性孩子屬于疾病,最好由醫院通過診斷確定雙性孩子的性別更趨于男性還是女性,再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制定最有利于孩子的手術治療方案,而決非由父母以監護人的身份,根據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孩子的性取向。律師說法:從孩子有利的角度去選擇
瑞海律師趙一嵐:根據《民法通則》第12條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即由其父母來代理民事活動。作為監護人,應當是以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