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礦工采寫的貴州《14歲弟弟拾荒供姐姐讀書》稿件,經媒體報道后,姐弟事跡感動了遵義市、感動了重慶松藻礦區。兩地市民由此掀起了一股跨省愛心大行動,目前愛心還在進行中……
渝黔市民愛心大聯動助孤兒上學
3月3日,貴州省桐梓縣天平鄉劉家山村,迎來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自重慶煤炭集團松藻煤電公司的10多名員工、貴州省遵義晚報李昊副總編帶著遵義市民的愛心,不約而同來到孤兒蔣祖萍、蔣祖洋家,將1500多元的愛心款和學習資料送到他們手中。
接受了愛心捐贈的姐弟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圍聚的上百村民激動地說:“姐弟倆真是遇到好心人了,讀書終于有著落了。”
一次偶遇牽出愛心行動(小標)
2005年12月26日,渝黔高速公路通車,松藻煤電公司礦工楊勇前往采風。在桐梓縣楊偶遇天平鄉劉家山村村長蔡仲啟。閑談中,蔡村長說:“今天通車該把蔣祖萍、蔣祖洋帶來看看,他們還沒到過縣城。”
楊勇獲知16歲的蔣祖萍、14歲的蔣祖洋是一對孤兒,父母早逝,跟著叔父。叔父現已近六旬,體弱,未婚,靠種地為生,生活艱苦。姐弟倆住的是祖輩遺留下的破舊土木房,搖搖欲墜,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吃的常是鹽巴飯,一個月難得吃上一頓肉。10多年來,姐弟倆從未買過一件新衣,全靠鄰居朋友贈送。
蔡村長說,姐姐蔣祖萍成績優異,現讀初中三年級尖子班,排名第五。村子里都把她作為教育孩子的榜樣。“大家擔心的是孩子的讀書問題,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啷個供得起喲!”
蔡村長還稱,“姐弟倆自強不息,弟弟成績稍差,為讓姐姐讀書,弟弟每周休假,常去撿廢鐵、廢塑料瓶變賣。那點錢根本不夠。”
孤兒事跡感動渝黔市民(小標)
楊勇獲悉后深受感動,決定報道此事,讓更多人來關心姐弟的生活和學習。2月24日、25日,楊和礦區幾名優秀通訊員深入村上采訪,了解到姐弟險失學的經歷,祥知了姐姐渴望讀書的愿望,以及無錢上學的失落。采訪中,楊勇等人還捐助了400元錢給姐弟倆。
采訪后,楊勇等人寫出了《14歲弟弟拾荒供姐姐讀書》的稿件,3月1日《遵義晚報》用了近一個版面刊登。姐弟倆事跡在遵義市以及重慶松藻礦區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熱心市民表示要幫助姐弟。3月2日,《遵義晚報》又在四版頭條發表了《弟弟拾荒供讀高中姐姐自強不息精神感動遵義》。
接連幾日,貴州、重慶的熱心市民掀起了資助姐弟上學的高潮。《遵義晚報》的熱線電話不斷,重慶松藻的員工,也自發向姐弟捐款、捐物,共為姐弟募集到近千元現金。3月3日下午,貴州和重慶松藻的熱心市民前往姐弟家,將款物和幾套中考資料書送到姐弟手中。
重慶逢春煤礦團委還特意把幫助姐弟讀書,作為“3.5”學雷鋒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組織了10名青年志愿者,為蔣祖萍姐弟獻愛心。
遵義晚報李昊副總編說,貴州地區愛心活動還在繼續,熱線不斷,他們準備再找機會將愛心物資送到孤兒手中。蔣祖萍的班主任冷述發表示,學校要從生活和學習上多關心姐弟,并準備給蔣祖萍“開小灶”,幫助她學習,讓她考上好的高中。
礦區成立愛心俱樂部(小標)
“我們要幫助姐弟倆,將愛心進行到底,成立一個愛心俱樂部,讓更多人來關心他們,將愛傳遞下去。”楊勇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礦工楊光華也說:“獻愛心是愉快的事情,我們定要堅持下去。”
據悉,在楊勇等人的共同倡議下,3月1日,“礦山愛心俱樂部”成立,目前已有10多名愛心成員,成員包括礦領導、普通礦工、家屬等。該俱樂部還將吸納更多愛心成員,將籌集的資金,用在蔣祖萍姐弟,以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貧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