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金玉兔先生為黃龍小學校捐贈的5000元助學金,讓我得以重溫這次的黃龍之旅,一路的風景還是那樣的熟悉,路依舊是那么的遠,風景依舊那樣賞心悅目,人們依舊在田間辛勤勞作,小孩子們依舊扎堆趴在家門的大石頭上寫作業……一沓5000元的人民幣、一份18寸的印有“祝黃龍小學校小朋友們merrychrismasandhappynewyear”的蛋糕,和一小堆廉價的小禮品,是我們送給上里面的孩子們的圣誕禮物。
在發放捐贈款之前,我們在學校院壩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圣誕派對,小孩子們擠在我們面前,新奇地看著那個有圣誕老人、棕樹的蛋糕,看著我們這些外面世界的姐姐們,“嗤嗤”笑著我們標準的普通話,喳喳地向小鳥在吵,“看嘛,他們是西部的,西部來的……”我哭笑不得,稱謂嚴重錯誤,明明清清楚楚的寫著“‘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來稱呼我們這些東部來的大學生們,估計“西部”在這些西部的孩子們心中的意思還不是很清楚。
(好奇怪的姐姐呀)

我們玩了一個很古老的游戲,“擊鼓傳花”,花了十幾分鐘還沒有整好隊伍,似乎這些孩子從來沒有上過體育課,不知道整隊(確實,黃龍小學校沒有操場)。
(別擠大家都有)

一切就緒,鼓開始敲,急促有力,孩子們開始一個一個傳“花”,“哐”,停了,“花”在一個穿粉紅衣服的孩子手上停了,我們招呼著“小粉紅”上前,“小粉紅”很緊張,聲音象蚊子一樣,我們邀請她表演一個節目,可是半天她都扭著頭不開口,臺下一片蚊子叫,最后我輕輕問她一句“小粉紅,你愿意表演節目還是放棄回到隊伍中”,“小粉紅”低低的回答“我愿意放棄”,第一個“愿意放棄”的孩子下去了,接著鼓繼續,“花”繼續,傳到一個地方,一個孩子要傳給另一個孩子,可是另一個孩子不接,就這樣僵持著,直到鼓聲結束。
哪個孩子上來呢,拿“花”的孩子上來還是拒絕拿“花”的孩子呢,拒絕拿“花”也是為了避免上臺表演節目,可想而知,兩個孩子都“我愿意放棄”回到隊伍。
鼓繼續,“花”繼續,有一個“小紅帽”拿到了“花”,又是一句“我愿意放棄回到隊伍”,還能放棄嗎,再放棄我們臉面何存,我拉著“小紅帽”建議,“和姐姐一起唱一首《生日快樂》歌嗎”,最后“小紅帽”沒有放棄。
(下面由“火雞姐姐”和你們玩游戲)

“我愿意放棄”,孩子還小,童言無忌,不懂放棄是什么,放棄一次,可以逃過一次幾十雙眼睛的表演,二次放棄,也可以避免哄笑,但是三次、四次……一次又一次,當放棄成為一種習慣時,便失去了得到機會的能力,當需要向困難挑戰的時候,一句“我愿意放棄”是最好的借口,象蝸牛一樣,一次次的縮頭,最后永遠也離不開蝸牛殼,雖然這些祖國將來的花朵和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生存的環境不一樣,按理說要更強,但“我愿意放棄”并不見得在弱肉強食的大環境下他們會比“溫室的花兒”要強。
心橋助學四川岳池義工小成原創![網易論壇
浮生大師]